贺晓舟
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北京美术学校,是现代中国最初的国立美术学校,创建于1918年4月。成立之初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是一所中等教育程度的美术学校,仅设中等部绘画、图案两科,以为欲从事于美术及美术工艺者授以必须之知识技能并陶冶其品行为目的。[1]24-251922年,北京美术学校升格为高等专门学校,遂改称“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从而在名实上正式成为一所实施高等教育的美术专门学校。是时该校高等部设绘画、图案、图画手工师范三科。本文试从图案与图案科、两部制的高等部图案科、高等部图案科的原型这三方面来对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高等部的图案科展开考察,并明确该科之由来。而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央美术学院的初期发展历程,充实我国艺术大学史和设计教育史的研究。
所谓“图案”,是明治日本借用中国汉字对应于英语的“design”,法语的“dessein”和德语的“Musterzeichnung”,泛指从建筑到工艺领域的设计图,后逐渐缩小范围,被定义为“有关工艺品之意图构想的图示案”,其范围包括服装、装饰品、家具、室内用品、餐具、照明器具、包装、商标、海报等。[2]其概念相当于我国今日所谓的“设计”“设计艺术”和“艺术设计”。
英语的“design”,从意大利语“disegno”和法语“dessein”(来自于古代法语“designer”,其最初的语源是拉丁语“designare”,显示、计划之意)衍生而来,其义最初指一幅图或图画,从20 世纪开始其用法变得宽广起来,用于描述物体的审美性和实用性,后逐渐与工业产品设计和大量生产等相关联。[3]按日本文部省在20 世纪60年代之解释,“design”是指按照人类的生活目的,计划实用的造形,将其可视化并予以表现出来。简而言之,“design”就是有目的的造形,以实用性和美的要素为其必要条件。广义的“design”,是指所有的造形计划,从机械的设计到绘画的图稿;狭义的“design”,基本上和图案或意匠同义。[4]
“design”在被引进明治日本时,日人曾借用多个汉字来对应其概念,最初的译名有:意匠(1873),模样,绘图,工夫,算段,设计(1882),样式,描写,计画,案出,图案(1888),图形,纹形等;明治之后还曾被翻译为:企画,工夫,考案,新案,下图,构图等。[5]而日本之“图案(按)”用法在清末舶来中国之时,除直接使用“图按”或“图案”之外,还曾将“图案”改称为“图稿绘画”和“图样”。民国时又将“图案”对等于“工艺美术”。时人俞剑华曾对“图案”有如下解释:“图案之意义所含甚广,约言之即以人之美的观念与自然界美的材料为基础,运以吾人之意匠,对于形状、装饰与配色三者加以适合之处置,能使观者起温雅愉快之感情,以满足其美的欲望,作出一种关于人生衣食住各种物品上实用之花纹,及其制造之方法,以表现于平面上,是为图案。”[6]4他对图案的理解,完全基于日本的图案概念。而对图案的这种认识,在彼时中国甚为流行。
“图案科”之名,则系沿用日本之称谓。如曾任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美术史”教员的李朴园日后所言:
在我国各种艺术学校,照例都设有图案系或图案科。这里所谓图案,就是我们预备说明的工艺美术。这类艺术,在英文称Industrial Art (工业艺术),Applied Art (应用艺术),Minor Art (小工艺艺术),或Decorative Art (装饰艺术);在法文,则称L’Art applique (实用艺术),L’Objet’d’Art (物类装饰),或L’Art de’coration (装饰艺术);在德文,称Pugen-Kunst (必用工艺),Kunstindustine(工业艺术),Angewander-kunst (应用艺术),或Kleine-kunst (小艺术)。至于图案一辞,则是日本学者,从欧文翻译出来,我国人从而沿用的名字。[7]如其所言,彼时国人沿日人之图案用法,亦在部分学校中设置图案系科。而是时首设高等教育性质图案专业的学校,则为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高等部图案科。按该校首任校长郑锦所拟《北京美术学校学则》(1918)所示,“高等部图案科修业年限为预科一年,本科三年,以养成美术专门技术家为目的。”[1]11其入学试验科目为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图画八科,以中学毕业程度为准。[1]24其预科及本科在学资格规定:学生须身体健全,品行端正;年在18 岁以上24 岁以下,在中学校毕业或与之有同等学力者得在本科;年在19 岁以上25 岁以下,在本校高等部预科毕业及中等部各科毕业者得入本科。[1]24当时的高等部图案科与绘画科、图画手工师范科及中等部图案科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科为两部制:第一部“工艺图案”和第二部“建筑装饰图案”。
高等部图案科第一部——工艺图案,其预科、本科设十四科目:伦理学、实习、绘画、图案法、工艺制作法、建筑学、美术工艺史、用器画、物理、化学、外国语、制版术、印刷术、博物(见表1)。
表1 北京美术学校高等部图案科第一部(工艺图案)之学科课程(1918)
图案科第二部——建筑装饰图案,其预科、本科设十二科目:伦理学、实习制图、绘画、图案法、塑造、物理、化学、建筑学、美学及美术史、数学、用器画、外国语(见表2)。
表2 北京美术专门学校高等部图案科第二部(建筑装饰图案)之学科课程(1918)
续表
在课时安排上,图案科第一部预科每周课时总量40,“实习”科目的周时为14,“绘画”科目的周时为9,两科目约近周时总量的六成;其本科三学年,周时总量40,“实习”与“绘画”的周时,第一、二、三学年分别为24 (15 +9)、26 (18 +8)、27 (19 +8),达周时总量的六成多。图案科第二部预科每周课时总量40,虽无“实习”科目,但实践性质的“绘画”、“图案法”、“塑造”、“用器画”四科目的周时合计为19 (8 +2 +3 +6),约占周时总量的一半;其本科三学年,周时总量40,“实习制图”与“绘画”、“塑造”的周时,第一、二、三学年分别为23 (12 +8 +3)、30 (19 +8 +3)、31 (20 +8 +3),约占周时总量的七成。如表1 和表2 所示,图案科两部的课程设置强调实践,注重实用性,第一部的特色主要在于“工艺制作法”、“制版术”与“印刷术”三科目,第二部的特色则在于“建筑学”与“塑造”二科目。但需注意的是,第二部的“美学及美术史”科目,其内容为美术工艺史、建筑史与美学;而“美术工艺史”在第一部却为单独一科目,其内容为绘画史与建筑史。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显然,只有在照搬不同体系的课程设置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有必要探讨其图案科之原型。
郑锦在奉北洋教育部令筹办国立美术学校之际,曾专程赴日考察。他当年之呈文明示其参照日本的《京都市立美术学校规程》:
呈为本校将来拟添设高等科,谨先缮呈学则,恳予察核备案事。窃锦猥以菲材,去岁辱承委令,筹办北京美术学校事宜,惟时以此项学校之设立,在我国事属创举,就现时美术师资及国家经济两方面言之,均似未能遽办专门程度。兼以此项专门学校规程,未经钧部公布,故所拟简章,仅参照日本京都市立美术学校规程,试办中等程度,先设绘画、图案两科,以应社会之急需,庶办法亦较切实而易举。数月以来,所有筹办成立情形,业经呈报在案,谅蒙察核。惟是我国美术程度幼稚,对于东西各国,尚宜急起直追。就专门技术人才一端,究不能不预为计划,即以现时肄业各生言之,毕业后其愿再求深造者,似亦应为谋所升学之地,庶足以示策励而广栽成。现拟于二、三年后,视本校经费情形,添设高等部,酌办数科,其修业年限,定为预科一年,本科三年,预科招中学毕业者入之,其由本校中等部毕业者得直接升入本科。[1]10按其所言,北京美术学校在规程上参照《京都市立美术学校规程》,但是,其图案科之学科课程设置是否也参照了日本的京都市立美术学校(京都市立艺术大学之前身)呢,这就需要作进一步考察。
表3 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第一部(工艺图案)学科课程表(1914—1915)
表4 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第二部(建筑装饰)学科课程表(1914—1915)
奉令筹办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郑锦,曾留学日本多年,毕业于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校(即京都市立美术学校),以工笔画而闻名画坛。而其妻鲍桂娥,亦曾留日多年,毕业于日本私立女子美术学校(私立女子美术大学之前身)。在郑锦留日之时,日本设有高等专门教育程度图案科的学校以官立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国立东京工业大学之前身)和官立东京美术学校(国立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之前身)为代表。图1为明治时期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工业图案科之教室,图2 乃大正时期(1912—1926)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之教室。而两部制的图案科仅东京美术学校一校。可以认为,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的两部制图案科,在其框架上明显是仿照当时的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之设置。而彼时的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刚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的“工业图案科”合并不久。估计郑锦在筹办北京美术学校高等部图案科之时,对此应有所闻知。
图1 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工业图案科教室(明治时期)
图2 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之教室(大正时期)
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于1897年开设工业图案科,1899年起在本科层次设工业图案科。曾在官立工部美术学校学习画学的松冈寿,于1906年任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工业图案科长。1914年9月,按文部省令第25号,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工业图案科与同校附设的工业教员养成所、职工徒弟学校制版科生徒教育皆转属东京美术学校,与该校图案科合并;同月,根据文部省令第28 号,预备科作为各科分属,图案科分为两部,第一部“工艺图案”,第二部“建筑装饰”,并新设“制版科”。[8]312图3 为大正时期的东京美术学校制版科之教室。
表5 东京美术学校制版科学科课程表(1914—1915)
是时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第一部与第二部的课程设置如表3、表4 所示,若与北京美术专门学校高等部图案科第一部、第二部对照,可见其相似之处甚多。而东京美术学校所新设的“制版科”(其课程设置见表5),北京美术专门学校虽未仿设,但却将该科课程简化后直接植入高等部图案科第一部。如表3 和表4 所示,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只第一部(工艺图案)设有“美学及美术史”科目,第二部(建筑装饰)无此科目。而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图案科第一部(工艺图案)为“美术工艺史”,第二部(建筑装饰图案)为“美学及美术史”。笔者推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第一部的“美术工艺史”科目可能来自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工业图案科的“工艺史”科目。该校工业图案科在并入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之前,其课程三年,设有以下科目:伦理、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图案法、工艺史、应用解剖、绘画、用器画、工场实习、图案实习、工业法规、工业簿记、工业经济、工业卫生、英语、体操。[8]161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的工业图案科与东京美术学校的图案科,在其课程理念与设置上属于不同的体系。前者立足于近代工业之发展,后者立足于传统工艺。而文部省之所以突然停办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的工业图案科,松冈寿认为,其真正原因在于当时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和东京美术学校皆设有图案科,于学制统一不便。[9]157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工业图案科的废止,意味着当年的文部省认为,图案教育应在“美术”领域进行,而非“工业”领域。[9]158停办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的工业图案科,从今日的角度来看,显然是文部省的失策之举。而郑锦在规设北京美术学校高等部图案科之时,对此可能有所意识,故虽以参照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为主,但又辅以可能是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的工业图案科以资参考。
图3 东京美术学校制版科教室(大正时期)
图4 东京美术学校建筑科教室
如前所述,郑锦在设置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高等部图案科时,虽仿日本官立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两部制,但又将该校新设的制版科课程予以简化后直接植入高等部图案科第一部,又辅以可能是官立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的工业图案科以资参考。
1923年5月,东京美术学校据文部省令第25 号,图案科第二部改为建筑科(图4),自此独立;图案科第一部则改为图案科[现称デザアイン(design)科]。而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高等部图案科第一部与第二部,日后则分别成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与“建筑系”之基础。而今日之中央美术学院虽设有“设计学院”和“建筑学院”,但其原点则是彼时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的两部制图案科。
当年的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高等部图案科,虽然是郑锦效仿日本所设置,但若将此置于世界视野之下——1919年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在德国魏玛(Weimar)创建包豪斯(Bauhaus)学校,则可见其价值之所在。惜受时局与条件所限,在当时未能产生其应有之意义。
(图片出处:图1 出自参考文献[9];图2、图3、图4 出自参考文献[8])
[1]教育部.教育公报(第五年第十期,命令)[M].1918 (7).
[2]安部重孝,城户幡太郎,佐佐木秀一,筱原助市,编辑.教育学辞典[M].东京:岩波书店,1938.
[3]Turner Jane.The Diction of Art:volume eight [M].NY:Macmillan,1996:801-805.
[4]荒川惣兵卫.外来语辞典[M].东京:角川书店,1967.
[5]吉沢典男,石绵敏雄.外来语の语源[M].东京:角川书店,1987.
[6]俞剑华.图案资料(1925年)//周积寅,耿剑,主编.俞剑华美术史论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4.
[7]李朴园.工艺美术[M]//近代中国艺术发展.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3.
[8]矶崎康彦,吉田千鹤子.东京美术学校の歴史[M].大阪:日本文教出版株社会社,1977.
[9]长田谦一,樋田豊郎,森仁史.近代日本デザイン史[M].东京:美学出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