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飞,陈正萍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 409000)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炎症性皮肤病,典型损害为带油腻性鳞屑的黄红色斑片,常从头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有不同程度瘙痒,多发生于头皮、面、眉间及胸背等部位。近年来,由于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影响,头皮脂溢性皮炎发病率逐年升高,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自2011年以来运用中成药比拜克胶囊内服联合2.5%二硫化硒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9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1年起至今门诊就诊的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90例,均符合头皮脂溢性皮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 20~39岁,平均 29.8岁;病程 3个月 ~4年,平均 0.87年。将所有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患者口服比拜克胶囊(四川金辉药业有限公司),3次/天,每次1.08 g;2.5%二硫化硒洗剂(江苏天禾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外用,使用方法为先将头发和头皮用洗发液清洗干净,取5~10 g二硫化硒洗剂于湿发及头皮上,轻揉至出泡沫,5 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每周2次。对照组仅用2.5%二硫化硒洗剂,使用方法同治疗组。全部患者治疗期间每周随访1次,4周后进行疗效统计,痊愈者停药后继续观察8周,观察皮损复发情况。
参照《中医病证临床疗效标准》[2]拟定疗效标准:痊愈为头皮屑及皮损完全消退,瘙痒消失;显效为头皮屑及皮损消退≥70%,瘙痒明显减轻;有效为头皮屑及皮损消退30%~69%,瘙痒减轻;无效为头皮屑及皮损消退<30%,瘙痒如前。总有效=痊愈+显效。
应用PEMS3.1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见表1和表2。治疗组口服中成药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l例使用二硫化硒洗剂后头皮轻度干燥瘙痒,不影响继续治疗,停药后症状消失。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头皮脂溢性皮炎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与遗传、免疫、皮脂代谢改变及神经功能障碍有关[3],精神、饮食、嗜酒等因素亦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本病的发生和发展[4]。目前,其西医治疗主要以外用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洗剂为主,辅以B族维生素治疗,一时见效,但皮损控制不理想,易反复发作,形成恶性循环,难以治愈。本病为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如何提高治愈率,显得较为重要。
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学称为“白屑风”。从中医辨证来看,本病主要与体内湿热内蕴,感受风邪所致。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肾阴不足有关,相火妄动,或肺胃血热上冲,热毒不得疏通,而致局部新陈代谢与血液微循环发生障碣,并继发皮疹、丘疹或斑片与油腻状鳞屑的症状,并多伴有小便黄而短少、大便秘结等症状,故治疗应主要以清热祛湿为主。比拜克胶囊为清热类中成药,主要成分为熊胆、大黄、儿茶、胡黄连、冰片、玄明粉、香墨,是具有清热除湿、解毒、抗炎、通便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方中熊胆性寒味苦,归肝、胆、心经,具有清热解毒、平肝利胆、解痉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熊胆具有清热解毒、利胆溶石、解痉、镇静、抗炎等作用,为主药;大黄、胡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玄明粉具有泻热通便、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清肺解暑作用,以上共为辅药;儿茶和香墨有收湿、生肌、敛疮、止血、消肿之效,为佐药;冰片通诸窍,散郁火,其有芳香走窜的功效,为使药。
从本试验结果可见,比拜克胶囊内服加常规西药二硫化硒在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方面优于单独使用二硫化硒洗剂,且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1]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8.
[3]竺 炯,赖永贤.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相关性因素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2):106.
[4]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