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设施与工程装备需升级

2013-11-05 07:06谢晴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远洋渔业海洋渔业渔船

文 | 本刊实习记者 谢晴

海洋渔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发展以现代海水养殖和捕捞为主的海洋渔业是开发利用海洋、拓展海洋农业空间的战略举措,是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渔业设施与工程装备是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

发展面临新机遇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明确提出了“加大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力度,推进近海养殖网箱标准化改造,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装备;有序开发外海渔业资源,发展壮大大洋性渔业;加快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业装备研发。”此外,近期沿海省份相继出台的海洋发展规划,包括《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均将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

可以预计,未来5~10年是海洋渔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渔业设施与装备作为海洋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

中国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为深远海养殖与捕捞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装备技术创新是海洋渔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必须依靠安全的设施、自动化的装备、智能信息化的管理以及产业链衔接相关环节的产业技术。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渔业设施与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潜力巨大。

差距与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渔业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水产品产量已经连续22年位居世界首位。2011年,海水养殖面积210.6万公顷,海水养殖产量1551.3万吨,海洋捕捞和远洋渔业产量1356.6万吨,海洋捕捞渔船29.7万艘。虽然海洋渔业生产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但产业技术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在同一级别上,特别是在渔业设施及装备技术方面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设计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深水网箱、浮筏设计仍以传统经验为主,我国海况复杂,海底地貌多样性,产品的技术参数盲点较大。浅海围网、陆基池塘和工厂化养殖工程在结构上尚未定型,设计、安装等标准规范尚未形成。渔船标准化设计手段落后,尚不能满足渔船“安全、节能、经济、环保”的目标要求。国外普遍使用的数字化设计技术,通过数字化设计平台有效解决了工程设施的适应性与构筑等技术问题。渔业工程领域数字化设计技术仍处于空白状态,严重障碍了我国海洋设施渔业的发展。

其次,配套装备技术缺失。我国缺少专业化、自动化的海洋捕捞机械和助渔仪器等成套装备,特别是大型捕捞装备国产化率极低几乎空白,致使捕捞效率低下,综合效益差。不同的养殖生产方式对配套装备有不同的需求,通常以组合及系列产品出现。以深水网箱养殖为例,国外常见的配套装备有自动投饵机、养殖工船、机动快艇、水质环境监测装备、养殖监视装备、吸鱼泵、起网机等。我国渔业生产习惯上仍以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严重制约了产业做大做强。

第三,信息技术尚未嵌入。信息技术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信息技术在渔业中的普及应用,将从根本上促进渔业生产模式的变革,实现养殖的智能化管理。国外建立的鱼类生长的数学模型、专家决策系统、养殖管理软件以及养殖产品可溯源系统等等无一不嵌入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产业技术水平得到大大提升。我国水产养殖信息技术基本空白,给养殖带来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养殖业升级改造的重要保障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水养殖大国。2011年,我国海水养殖产值1931.4亿元,海水养殖占全国海水产品总产量的53.35%,占世界海水养殖总量的80%,中国是世界主要渔业生产国中,海水养殖产量超过海洋捕捞的唯一国家。海水养殖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增加水产品产量、满足水产品需求、发展渔业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快速无序扩张,当前我国陆基池塘、工厂化养殖面临的土地、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养殖废水排放严重;近海养殖密度高,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载量,加上陆源污染的日趋严重,致使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水产品安全问题愈发突出。2011年我国沿海共发生赤潮55次,累计面积6076平方公里,造成养殖损失数十亿元。此外,由于养殖设施结构简陋、安全性差,每年因台风侵袭造成养殖损失超10亿元,直接威胁着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调整海水养殖结构与布局,通过养殖设施与工程装备技术的创新,推进设施养殖从“规模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内湾近海沿岸”向“远海深海外海”拓展,从“传统手工养殖”向“现代装备养殖”发展,实现海水设施养殖产业升级。

近期,国务院出台的文件《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明确提出了“加大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力度,推进近海养殖网箱标准化改造,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装备,拓展海洋离岸养殖和集约化养殖”,为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养殖设施与工程装备技术的创新,发展生态、高效、安全的现代海水设施养殖是深入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精神的重要战略举措。

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需要

海洋捕捞和养殖是我国在渔业领域开发利用海洋的两个重要途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洋捕捞是一种高能耗产业,随着世界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渔业资源的萎缩,中国近海捕捞燃油成本已近70%。我国目前近海捕捞机动渔船近21万艘,最近几年国家每年都要拿出100多亿元燃油补贴,以维持海洋捕捞的正常生产。究其原因主要是渔船船型基础研究薄弱,设计水平落后、捕捞作业方式结构不合理、装备技术落后。通过促进渔船与装备升级改造,推动渔船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渔业生产可变成本,引领和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向低碳、节能方向可持续发展。

远洋渔业属于资源型战略产业,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实施步骤。发展远洋渔业是提高渔业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外向型渔业,参与水产品国际贸易,扩大渔业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需要。在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竞争中,公海渔业资源是核心竞争区,渔船与捕捞装备技术水平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我国远洋渔业受入渔条件越来越苛刻、以及许多国际渔业合作国家政局动荡和渔业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过洋性渔业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但目前我国远洋渔船装备水平落后,过洋性渔船多为近海渔船改造而成,装备陈旧老化,能耗高,效益差,大洋性渔船多为国外淘汰的二手设备,在公海捕捞作业中竞争力明显落后。因此,抓住机遇强化远洋渔业科研力量,有效突破现代大型远洋渔船及配套装备关键技术,是全面提升远洋渔业装备技术水平,增强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高效利用公海渔业资源的能力和国际渔业话语权的关键。

综上所述,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方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和服务功能,针对“三大”空间领域(陆基、浅海滩涂、深远海)海洋农业的生产模式、产业环节及产业模式的现状,重点发展设施工程技术、渔业装备技术、智能化管理技术,形成一批海洋养殖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标准,构建现代海洋农业产业体系和装备技术体系,促进外海养殖空间得到有效拓展,陆基、近海养殖产业全面升级,渔船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支撑和引领我国“三大”领域海洋农业高效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远洋渔业海洋渔业渔船
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千舟竞发
远洋渔业发展35周年专题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船级社颁发首张《远洋渔业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证明》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演变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内容价值的海洋渔业生产管理视频数据压缩方法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浅谈浅议如何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
南海灯光围网渔船改装设计
汪洋:转变远洋渔业发展方式 努力建设远洋渔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