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培养农民徒弟探索林技推广新路

2013-11-05 07:49撰文
浙江林业 2013年12期
关键词:山核桃林农带头人

●撰文/周 李

说起山核桃,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我国最重要的山核桃主产地临安,而对于临安山核桃农来说,他们能够联想到的还有一位林业科技推广专家——黄坚钦。

黄坚钦,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山核桃技术研究与推广专家,长期从事着山核桃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2012年的调研使他重新思考了林业技术推广模式,对现在的林业技术推广有了新的认识。

从理论上说,2012年是山核桃的“大年”,可浙江许多地区的山核桃产量却出现了下降。为了解产量下降的原因,黄坚钦多次深入基层进行调查。2012年的减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山核桃花蕾蛆的防治没有到位。在培训、防治手册和栽培标准中,这种虫的防治明确写着“在4月中旬防治”,由于这一年4月份低温多雨,实际防治时间要相应退后,因此,农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把握不住。

当黄坚钦走进桐庐一个技术服务点时,大片因虫受损的山核桃林让他着实吃了一惊。一个在近10年时间里不间断地参加集体培训,跟着他学习山核桃防虫、防病及丰产技术的人培育的山核桃树尚且如此,那些没有参加过集体培训的农户种出的山核桃又会是怎样的景象,他简直不敢想象。走出这片山核桃林,黄坚钦遗憾地对该农户说出了这样的话:“你跟了我10年,却把山核桃种成了这个样子,我感到很伤心。”

学习了10年的山核桃种植技术,却没有明显的收获,原因在哪里?林业技术传播如何才能落到实处?林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该如何解决?回到临安之后,黄坚钦开始反思现在的林业技术推广模式,并尝试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改变旧模式,解决体系断层

2013年,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我省林业生产实际,在临安市开展了新型林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准备在临安竹笋、山核桃、香榧产业中培养150—200名素质高、懂技术、善沟通、能推广的农民技术带头人,延伸林技推广体系的“触角”。这与黄坚钦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们以前都是依靠基层测报员来搜集林业生产信息,但政府机构精简之后,各地不再专门安排基层测报员,这导致了推广体系的断层。农民技术带头人刚好可以弥补这个断层,不仅能够将最新的林业技术推广出去,还能及时反馈实施效果和农民需求。”由于对这种新的林技推广模式非常看好,2013年5月和10月的农民技术带头人培训班上,黄坚钦以首席专家的身份出现在了主讲台上。

首次培训结束后,黄坚钦决定对参与培训的50个山核桃大户进行逐一走访,了解他们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式,并针对他们在山核桃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他的目标是要把这50个大户变成自己的徒弟,培养成“产业农民”,不仅让他们知道在每一个生产环节或时间节点上该怎么做,更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临安市清凉峰镇的山核桃林农陈兴中是黄坚钦走访的第一户。陈兴中经营着7亩山核桃林,有山核桃树130余株,连续几年的纯收入都保持在4.5万元以上,效益相当可观。但黄坚钦在走访时发现,陈兴中的山核桃林下非常干净,没有任何杂草,而且他的山核桃树对化肥的依赖性特别强,导致山核桃质量相对较低。为了提高山核桃质量,实现山核桃的可持续发展,黄坚钦建议陈兴中在林地中种植一些苜蓿、黑麦草等,以起到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并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逐步转变目前的生产方式,最终实现生态经营。

“生态经营”是黄坚钦常常提到的一个词,也是他一直在倡导的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目的是要实现生态与效益的双赢。“但是,现在大多数山核桃林农只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生态经营理念的推广与普及仍然任重道远。”黄坚钦决定把希望寄托在他的50个农民徒弟身上,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去影响更多的山核桃种植户。

其实,为了证明生态经营对山核桃林地的影响,黄坚钦在2008年就通过GPS定位在临安确定了320个土壤监测点,对监测点的土壤进行了取样检测,并将结果邮寄给当地农民,让他们了解自家林地土壤的养分情况,以便合理施用肥料。2013年黄坚钦再次对监测点土壤进行检测,然后将2次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生产经营方式对林地土壤结构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为他的生态经营理念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及时将山核桃林地的土壤“体检单”发放给农户,让他们“看方抓药、对症治病”,恢复山核桃林的生机活力。

实行新手段,把专家“放大”50倍

他的50个农民徒弟是率先实行生态经营的典型示范,填充了山核桃技术推广体系的断层,在林技专家与普通山核桃种植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用黄坚钦的话说,这些农民技术带头人既是农民中的“土专家”,也是专家在农民中的“千里眼”。他们一方面将专家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积极向周围群众推广,另一方面也担当着基层测报员的角色,帮助科研专家了解农村的生产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求。

早在2010年,黄坚钦就与同事建立了全国首个专门介绍山核桃技术和有关信息的网站——“中国山核桃产业网”,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无偿发布在网站上,让更多的山核桃林农能够用上更好的技术。现在,为了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带头人“土专家”和“千里眼”的作用,黄坚钦又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并邀请电信公司相关人员在培训班上为农民们讲解微信的注册和使用方法。微信群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站互动性差的缺陷,实现了专家与林农的实时互动。

黄坚钦将他的大部分农民徒弟都加到了微信群里,谈到微信给他们带来的便利,黄坚钦兴致勃勃。他说:“微信是我们密切专家与林农之间关系的一种尝试,林农不仅可以发文字,而且可以把遇到的病虫害等问题拍成照片发给我,让我能更准确地判断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也可以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每个时间节点该做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告诉他们。我发展50个农民徒弟,就等于把我自己‘放大’了50倍。”

的确,以前的林技推广基本上采用集体培训的方式,遇到特殊问题,专家也只能对个别农户进行调查研究。而现在,黄坚钦可以对50个农民徒弟进行个性化培训,或利用微信对每一个人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逐一解答,然后再由这些“土专家”向其他林农推广,这相当于同时有50个专家在不同地区为林农提供服务。

但专家也并非无所不能,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专家的科研理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偏差,而始终身处一线的农民徒弟可以通过微信及时反馈这些信息,从而对专家的判断和决策产生影响,把损失降到最低。

“很多农民在几十年的生产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可以通过微信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农户,或者为我们的科研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所以,微信不仅是一个互动的平台,也是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它可以把专家的知识和农民的智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黄坚钦介绍说。

在农民技术带头人培训开展之前,黄坚钦研究的“提早结果、树体矮化、高产高效培育”等山核桃生产技术已得到广泛推广,并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仅临安地区的山核桃总产量就从2003年的0.3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1.3万吨。现在以黄坚钦为首的山核桃专家团队已有几十人,但对于整个山核桃产业来说,他们所提供的技术支撑力度远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所以他要利用农民技术带头人培训活动,培养更多的“土专家”,实现山核桃生产新技术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推广应用。

如今,山核桃树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名副其实的“摇钱树”,但黄坚钦的“野心”却没有止于此。在看到有林农拉网采收自然掉落的山核桃之后,他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准备进行山核桃自然落果方面的尝试,以减轻山核桃采收的劳动强度,让山核桃这棵“摇钱树”不用“摇”也能有收获。有了现在的50个农民徒弟,以及日后持续开展的农民技术带头人培训活动,他更有信心将先进适用技术更好地推广出去,帮助越来越多的林农实现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山核桃林农带头人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山核桃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松鼠的山核桃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林农的林下经济
青年工人是怎样成为技术业务带头人的
养猪群体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