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关怀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3-11-04 01:37贾婀娜陈珍
卷宗 2013年5期
关键词:医学生途径

贾婀娜?陈珍

摘 要: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为了了解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关怀教育的具体情况,对部分医学院校医学生进行了人文关怀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探索了对医学生实施人文关怀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关怀教育;途径

人文关怀亦称人性化服务,其核心思想是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也即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2002年元旦,卫生部长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讲话首次提到“人文关怀”这样一个哲学伦理学概念,标志着我国对卫生改革的认识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开幕式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人文关怀”的新概念,“人文关怀”已成为时代的强音。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将承担起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救死扶傷、维护生命健康、营造健康人生的崇高职责。我们培养的医务人才能否担此重任,不仅取决于医学生在校期间所储备的深厚的医学专业知识,更重要地取决于医学生能否从根本上确立起人文关怀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取向。

为了了解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关怀教育的具体情况,笔者于2010年3月-2011年7月对部分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关怀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活动采取调查问卷、学生集体座谈、个别访谈、个案总结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参与座谈和访谈的学生100余名。调查的问题涉及等多个方面。全卷采用选择题形式,共设30个小题。

二、调查结果

1、人文知识了解情况

40%的医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但只有2.5%的医学生看过“四大名著”,座谈中了解到八成的医学生不知道季羡林、余秋雨等当代文化名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及教材所言,几乎没有主动看过历史方面的书籍。对人文课程的学习,医学生普遍存在“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可见大多数医学生人文知识欠缺,投入时间不足。

2、人文关怀能力方面

(1)、沟通能力欠缺

40.2%的大学生反映“与人沟通很难,与人相处很难”,37.8%的大学生反映“宿舍关系很难处理”, 23.1%的大学生认为当面交流容易产生矛盾,网聊使自己能更好地理解、体察他人的心情。结果显示医学生普遍存在沟通能力欠缺的问题,倾向于通过网络来躲避现实交往的复杂,不利于临床阶段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2)、关怀能力欠缺

30%的医学生只想管好自己,对集体、他人的事情不过问,达45%的医学生认为“好心不一定有好报”。座谈中了解到部分医学生认为关心别人是自作多情,别人不一定领情;还有部分医学生反映自己都不能很好照顾好自己,根本不可能去关心别人了。94.5%的医学生会主动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但看到老人过马路、发生交通事故需要帮忙、乞求帮助的乞丐等事件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部分实习的医学生存在见病不见人的现象,把患者视为“有病的机器”。

(3)、职业素质欠缺

调查中了解到近90%的医学生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2条的规定医护人员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的义务”。医学生在预见习、实习等医疗活动中,存在泄漏患者隐私的现象,部分医学生对患者生理上的缺陷、心理上的问题存在轻视的态度。

(4)、服务意识欠缺

调查中发现,医学生在奉献与索取、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社会方面,力图二者兼顾。他们愿意为社会贡献力量,但同时也要求索取应该得到的报酬,追求自我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缺乏医生应该具有的“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

3、参加人文关怀实践活动方面

61.2%的医学生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医疗实践活动,10.3%的医学生会利用节假日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进行医疗服务活动。但座谈中了解到部分医学生参加活动存在功利倾向,获得锻炼的同时更希望获得奖励或证书。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教育的主要途径

1、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无恒德者,不可作医。”医学人文关怀教育,德育为先。医学院校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发展祖国卫生事业和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的使命感。要进一步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重视伦理问题,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责任;以多种形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强化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解文化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1]

2、文医融合,寓人文精神于知识传授中

高校要开设人文课程,将人文教育融入医学教育。教育部、卫生部印发、已于今年起实行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规定,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课程计划中还要安排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医学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对医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人文关怀品质的高低与其知识的储备、素质的全面性有着直接关系。只有文医渗透、文医融合,注重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才能真正提升医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要拟定人文教育计划,构建人文课程体系,夯实学生人文科学知识,通过对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等知识的学习,培养人文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人性、认识社会,寓人文精神于知识传授中。

3、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教师的人文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文关怀教育的成效,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有效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保障。医学院校教师应该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涉猎一些专业之外的知识,适当补充一些人文知识,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从而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良好发展的人文环境,使自己所具备的人文素养通过课堂感染到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人文的熏陶下,耳濡目染,在人文的氛围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4、在医疗实践中培养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养成来源于医疗实践,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人文关怀教育在医疗实践中进行,才能使医学生对人文关怀不仅有理性的认识,而且有直接的感性触动。实习中,医生以鲜活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启发式教育,让他们了解医疗法律法规、卫生行业纪律对医德医风的要求,告诉他们在为病人服务时,如何实施人文关怀,把人文关怀素养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学习。人文关怀教育在医疗实践中进行,需要医学课的教师参与,并身体力行。医学教育者在传授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始终把人文关怀与医术溶为一体,传授给学生。

爱因斯坦曾深刻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2]医学教育应该正确处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关系,转变重专业轻人文的错误思想,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9/content_1371356.htm

[2]李怀东. 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4)

作者简介

贾婀娜,女,副教授,工作于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猜你喜欢
医学生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