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媛
京城已然入夏,习惯茶余饭后出来热闹的老爷子老太太们最近又多了一个谈资:
“昨晚‘日常保健心脑血管疾病的梳头妙方看过了吗?”
“哪个台?什么节目?”
“广东卫视的《健康有道》啊,按极泉穴可以缓解心脏不舒服,试一试,挺有效果!”
“听说过,这个节目里面有个‘宝健点评很实用呢”
“电视打错字了吧,怎么是‘宝贝的‘宝?”
摇着蒲扇的老爷子,时不时看一眼不远处玩蚂蚁的孙子,周围逐渐围拢过来的街坊邻居开始做起介绍:“此‘宝健非彼‘保健,它是一家经营健康产业的直销企业,就在北京亦庄……”
4月以来,宝健公司在广东卫视独家冠名的《健康有道》栏目,让一些热衷于健康养生、收集生活窍门的人们又多了一处学习的好地方。宝健的代理商更是乐在其中,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推广事业和介绍产品的绝佳机会。尝到甜头的不只是宝健代理商,这两年陆陆续续出现在电视荧幕上的健康类节目越来越“讨巧”,无限极冠名了《健康来了》、新时代冠名了《养生》,虽然节目播出时间早晚不同,但无外乎紧紧契合了老年人的作息时间。
除了关注健康的老年人,关注时尚、美丽的女性朋友也在无意中被灌输了一些企业的名字。她们从《美丽俏佳人》的靓丽中知道了康宝莱,从《天下女人》的故事里认识了玫琳凯,从第59届世界小姐上海大赛总决赛的养眼美女中了解了富迪。
综艺节目当中除了时尚美容类,娱乐、文艺类是公认的收视率较高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再次红了崔永元的同时也让江苏隆力奇公司呈现在大众眼前,《同一首歌》热了当地经济的同时也提高了完美公司的知名度,歌迷们从方大同的广州歌友会上不仅听了好歌,也感受到了无限极公司的力量。
如果你既不关心健康,对娱乐也不感兴趣,那好,去关注新闻吧。CCTV新闻频道《共同关注》的特别节目“圆梦行动”有声有色,观众们在对国家发展越来越有信心的同时,也对天狮有了更多“正能量”的印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收听率颇高,伴随着天下新闻了然于胸的同时,冠名单位完美公司的声音也不断在耳际重复。
虽然上文提到的健康类、综艺类、时政类节目各有奇葩,受众也各不相同,但给他们冠名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直销企业。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冠名就是做广告。一般而言,冠名一档电视栏目,企业的品牌体现形式不外乎以下几方面:栏目名称品牌冠名;栏目麦克风品牌标签;栏目角标展现;主持人节目中口播不少于x次;栏目拍摄现场品牌及产品摆放展现(室内及室外拍摄现场);活动现场布景,器材包身及其他装饰物上品牌展示;每期节目配送广告;所有形式在首播及重播中体现。
众人皆知,冠名电视节目比普通的打广告“费钱”,但如果节目效果好,收益自然也是可观的。无论对于电视广告有什么样的褒贬,电视依然是所有媒体当中被认为是“最直接、有效”的广告宣传载体。欢乐传媒曾提供过一份《电视节目冠名效果研究报告》,研究的中心是“观众在看到了这样的内容以后,受到什么程度的影响?与产品的关系是否产生任何变化?”报告显示,节目冠名等产品涉入的广告手段对于加深品牌认知有具体效果,其效果与时间累积有关,“冠名”也可能在少部分人中起“立即”作用。
简单而言,电视、广播节目播出的过程,能够加深冠名企业品牌在观众心中的印象;优质节目结束后的社会热议依旧可以延续提升冠名品牌的印象分,与此同时,如果节目本身的收视率和品牌度高,无形之中又会拉高冠名企业的品牌“档次”。
有“孩子”才能套着“狼”
巧妙利用冠名的方式做广告能够得到很大收益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最近两三年,直销企业才将目光聚焦于此?不言而喻,实力。早前,直销行业停留在“抢地盘”阶段,企业忙着渠道建设和基础建设,少有目光关注行业外的天地。最初,安利、雅芳开始涉足电视、广播的媒体广告投放,但他们的“身家”不是谁都能比得上的,这一时期,在中国的大部分直销企业,无论实力还是观念都处于成长阶段,有限的钱能做的事情自然有限。近年,不少企业开始赞助市政活动和社会活动,即便不能独家冠名,最起码在主办方的宣传中能够有个不错的展示位置。最近两三年,一批成长起来的直销企业实力越来越雄厚,在电视和广播广告中的“曝光率”越来越高,其冠名的节目在呈现方式和环节设计上也越来越有针对性。
然而,不同于传统企业从冠名栏目中将产品“广而告之”,从而加大购买力的直接目的,直销公司受益更多的是从冠名背后传递出的信息,即积极证明自己在中国的合法性、健康的存在,以及鼓舞经销商的激情与士气。对直销企业而言,广告只是营销的辅助手段,只占销售额的1%~5%,品牌形象的塑造才是其主要目的,而产品只起到辅助作用。此外,直销企业的广告更加强调概念性和覆盖面广,这也直接导致了选择电视、广播节目进行冠名的直销企业的数量不断攀升。
对于这样的现象,著名直销专家胡远江说:“虽然目前行业内存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并存的企业,但这(广告媒体投放)依然能够反映出整个行业的综合发展进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电视、广播栏目由直销企业冠名,甚至广告的主力军也会成为直销企业。”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套“狼”
行文至此,有人可能会疑惑。在直销行业里,经销商之间传播的不仅仅是口碑和信息,同时还有信心和鞭策。如果经销商在之后的推销工作中,遇到已经在大众传媒(尤其是信任度高的电视)中接触到公司广告的潜在顾客,那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一来,是否在大众媒体投放广告才是直销企业推动市场的“终极武器”?
笔者就此采访了资深媒体人士吴培伦,他的回答很简单:“企业一定要知道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以他多年在媒体行业和直销行业的经验来看,早年大多企业的品牌宣传倾向于直销行业的专业媒体,是因为当时渠道建设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后来逐渐将目光投向大众媒体,说明企业在实力增长的同时,发展道路也更加宽阔,即除了直销企业,传统企业也被列入他们的竞争对手。“这样的发展机遇造就直销行业主流化发展进程愈加明显,这对整个行业的品牌形象有好处”,吴培伦说,但正如他之前所强调的,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投放什么广告,直销企业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发展阶段,清晰定位企业的品牌,避免跟风。
笔者接着他的话念叨一句,俗话说凡事各有千秋,专业媒体对直销行业的了解和剖析力是大众媒体无法比拟的,同样是寻医,找对路子才能解决问题;大众媒体的覆盖面和享誉度是专业媒体无法企及的,同样是治疗,化验、手术、病房也还是需要整个医院协调才行。
小心舍了“孩子”丢了“狼”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选择不同的传播载体,即便对同一性质的载体也需要“量体裁衣”。
《电视节目冠名效果研究报告》显示,当向受访者提问“看过什么节目”时,受访者的回答显示,“厂商名与节目名称搭配的感觉与哪一个叫得更顺口应该有关系”。套用到直销企业安利,其品牌安利雅姿冠名的“冰上雅姿”,作为国内首创顶级国际巨星花滑表演品牌一炮打响,二者名称既巧妙融合,又尽显花样滑冰运动的艺术风韵,可谓天作之合。
但失败的案例也不少,“白象”方便面曾经在2007年冠名“白象杯电视主持人大奖赛”,由于“主持人大赛”栏目与白象的品牌形象不相符,节目观众主体与消费主体不吻合,同时仅仅把“大奖赛”当作一个媒体投放载体,而网络、平面、户外媒体配合力度不够,没有实现“二次传播”的效果,在线下市场上也没有形成呼应,最终导致“舍了孩子丢了狼”。
从目前情况来看,几家直销企业在对电视、广播栏目冠名时的靶向性还是比较准确的:以保健品为主打品牌的企业赞助健康类节目,以化妆品为主打品牌的企业赞助时尚美容类节目。产品与节目的关联性、节目覆盖区域与产品市场的吻合、市场的互动与线上广告事件的配合,无论对于传统企业还是直销企业,这三条都是广告投放的“金科玉律”,直销企业“初来乍到”,更应当注意。
就像明星。被人议论即便是负面新闻也是好现象。最起码说明受众心中还装着他/她。正如文章开始的街头闲话。暂且不论广告投入后的效果如何。最不济混个“耳熟”。也还是能让冠名企业逐渐“俘虏人心”。但同时。笔者也还是要“俗”一把,搬出马克思哲学论:凡事都有两面性。讲一个笑话以作结尾:武汉地铁汉江路站冠名周黑鸭的事情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甚至网上还有人传:“以后地铁播报员报站就要说。亲爱的乘客朋友们,周黑鸭·汉江路站到了,请拿好您的鸭脖子。在列车行进方向的左侧下车。”笑话好笑。余味就留给广大读者继续咀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