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供电公司 黄雪萍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有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化审计结果的利用,提出建议。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负责人实施的一种经济监督方式,也是一种评价手段。为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和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2010年12月8日下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明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对下属企业领导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更为明确的操作规程和指导意见,同时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从经济审计的内容上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被审计企业负责人所在企业的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评价。评价任职期内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和执行财经纪律的合法性。二是对企业负责人应承担的直接责任进行评价,主要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重大决策的正确性,经营目标的完成,企业管理和执行廉洁自律的规定等进行评价。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标是对企业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的客观评价。其重点是审核项目投资的真实性、资金使用的效益性、重大决策的正确性等。可见,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不等同于财务收支审计和工程项目审计的目标。所以,在开展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作为内审人员,要坚持原则,做到如实反映审计情况,正确评价审计结果,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很难做到“先审计后离任”,因为干部部门在企业负责人调整、免职、退休等方面多数是事后通知审计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先离任后审计违背了审计的初衷,容易造成审计中只满足于“例行公事”,使完成交办的审计项目达不到审计评价的预期效果。
在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缺乏相应的配套办法。一是责任区分不明确;二是缺乏统一评价标准,在对企业负责人审计中,最终的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在近年来显得尤为突出,企业负责人也随着改革的力度加大而调整的人员增多,这样一来,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就同样增大。这种日益繁重的审计任务与现配备的审计人员不足形成了反差。2011年按国网公司定员、定编、定岗的要求,供电企业对超编的审计人员进行了调整,对县级供电公司的审计工作机构进行撤销和精减,审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不断增加和审计工作人员的精减,造成了审计力量不足等困难。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是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若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就很难完成审计任务。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一是要求审计人员有丰富的审计知识,熟悉审计业务,能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客观评价,合理建议。二是强化审计人员的后期培训,更新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使其逐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三是审计人员自身应不断地学习知识,如经济、计算机等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为审计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企业应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重视审计人员配备,加大审计队伍配置和人员调剂。国网公司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将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并,成立审计监察部,适度解决了审计队伍力量不足的矛盾,在现有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纪检监察人员可以协助参加经济责任审计。
只有正确选用审计标准和指标评价体系,才能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制订一套经济责任内部指标评价体系。一是在制定指标体系中,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计划目标等,参照国网公司系统中同业对标的各种指标,制定评价经济责任的定量标准。二是参照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责任进行区分,依据各自管理的职权和职责,区分主要责任、次要责任,直接责任和管理责任等;设计分值,进行分值量化,按责任进行区分,制定责任区分标准。三是根据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规定,将管理业绩,履职能力,决策能力,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等目标进行量化,制定经济责任定性标准。建立起一套内部指标评价体系,才能使审计评价达到客观、公正,减少审计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一是审计部门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要加强与人事、纪检、财务部门的联系,增强部门间的协调和信任,形成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合力。供电企业实行“三集五大”以后,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合并,理顺了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关系,整合了审计资源,将有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减少部门间的内耗。二是根据现有审计资源,制定合理的规划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现象。
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企业负责人存在的管理问题等,审计人员要用独立专业的眼光进行分析、提炼,不能死搬硬造,随意下达审计结论。要从企业的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上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若涉及到个人违法违纪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并交由纪检监察部门和干部管理部门进行核实处理,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业绩和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审计。一是对审计的成果,干部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将审计成果与干部任免机制结合起来,要与纪律处分结合起来。如果审而不用就达不到审计工作的目的。二是将审计中发现的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上报企业领导层,以促进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从审计的实践上来看,只有规范,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才能保证经济责任审计长期、有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应用,主要为企业负责人调任、免职等提出审查意见的重要依据。要力求做到“先审后离”,对于一些拟调任其他岗位的企业负责人,可采取审前待任,待审计结束后再正式任命的方式,审计结果应归入干部档案,写入干部考察材料。对审计查出的企业负责人,应由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作出处理。要保证审计结果利用规范性,严格控制审计结果的外传、防止审计结果的泄露。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负责人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有效方法,是选拔干部、任用干部的有效程序,已受到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员工认同。因此,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也是我们内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