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强, 方 亮, 杨继金, 霍宁宁, 吕 虎, 熊源长, 江 旭, 李 慧
目前,医用臭氧(O3)在国际上已广泛用于创伤或褥疮愈合、外周动脉包括心脑动脉阻塞性疾病、糖尿病足、口腔疾病、病毒性肝炎、化脓性胆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等辅助治疗,在我国尤其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疗效[1-2]。1980 年,Sweet等[3]在《Science》杂志上报道了臭氧在体外具有抑制人类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然而近30年来,臭氧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却很少[4-7],并且多为臭氧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4,8-10]。2008年 Schulz等[5]报道,通过腹腔内注射臭氧,可以使部分荷瘤新西兰大白兔的VX2瘤完全消失,但这一结果遭到质疑[11]。 张学彬等[6]采用臭氧化碘油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兔VX2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管京乐和汪蓓蓓[12]通过瘤内直接注射不同浓度臭氧治疗兔VX2瘤,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兔VX2瘤内直接注入不同浓度臭氧,观察不同时间肿瘤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判断不同浓度臭氧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程度。
取体重2.5~3 kg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雌雄不限,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兔VX2瘤株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放射科惠赠(种植成功的荷瘤大白兔)。以0.03 g/kg戊巴比妥耳缘静脉麻醉成功后,将荷瘤兔仰卧缚于专用手术台上,腹股沟处剪毛,安尔碘消毒后切开皮肤剥离肿瘤,取鱼肉样瘤组织置生理盐水中洗涤2次,剪碎并制成1 mm大小瘤块,接种于实验兔后腿内侧肌肉内,2周后进行实验。
20只兔共分4组,对照组2只,T20(20%臭氧)、T40(40%臭氧)和 T60组(60%臭氧)各 6 只,其中对照组及各治疗组取2只兔在实验完成后即刻取材。方法:按前述静脉麻醉、消毒,直视下切开瘤区皮肤,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长短经,按照公式V=1/2a×b2计算肿瘤体积[6],并按肿瘤体积 2倍量不同浓度的O2/O3混合气体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瘤体内,为减少对肿瘤组织的挤压而引起超微结构改变,即刻处死取材的实验兔均沿肿瘤长径单次穿刺注射,对照组兔仅穿刺肿瘤而不注射气体,沿针道切开肿瘤,取针道周围的瘤组织,置于放有4℃专用固定液(2.5%戊二醛)的硬纸板上,切成0.5 mm大小的组织块,并置于固定液内固定,冷藏备用。T20、T40、T60组各剩余4只兔按肿瘤体积2倍量直视下用注射器多点穿刺注射不同浓度的O2/O3混合气体,以尽量使臭氧弥散到全部肿瘤组织,然后缝合皮肤、消毒,再放入笼内饲养,分别于术后第4、8天各处死2只,按前述方法取材、固定保存。臭氧发生器由德国Humares公司制备。
将冷藏固定2 h以上的标本用缓冲液漂洗后置1% 四氧化锇中固定2 h,再次漂洗,逐级脱水后,包埋于Epon812中,常规聚合、切片、铀铅染色,置铜网上用Hitachi76透射电镜观察,放大倍数7 500~25 000。
电镜观察可见对照组细胞核、细胞膜完整,线粒体较小且少、密度增高,内质网尚完整(图1),部分肿瘤细胞退行性变、坏死。肿瘤内的小血管完整。与对照组相比,T20组注射臭氧后即刻可见肿瘤细胞有轻微损伤,表现为线粒体轻微嵴溶解,少许线粒体呈球状肿胀,内质网扩张,部分核周间隙增宽(图2)。类似改变可以延续至术后第4、8天,但总体改变较轻微,细胞间隙正常。T40组注射臭氧后即刻可见肿瘤细胞有明显损伤改变,表现为线粒体明显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核肿胀,核周间隙增宽,部分细胞膜崩裂(图3),组织结构崩解。血管内皮细胞异染色质少。术后第4天,可见大片坏死,肿瘤细胞膜不完整,溶酶体线粒体形成(呈新月形黑颗粒)或线粒体溶解,内质网扩张,部分胞质溶解,细胞核不规则,核周间隙扩张(图4)。术后第8天,仍可看到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密度增高、形状不规则,提示损伤已部分恢复。T60组注射臭氧后即刻也可见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损伤改变,表现为线粒体密度增高,内质网扩张,细胞核肿胀,细胞间隙明显增宽,部分细胞崩解。第4天,组织溶解,细胞分辨不清,可见白细胞浸润(比T40组更明显),炎细胞内可见嗜酸、嗜碱颗粒(图5)。瘤周血管内皮细胞外膜分离,胞质内见空泡变(图6)。第8天,仍然可见大片组织崩解,细胞较分散,线粒体呈球状肿胀,崩解细胞及相对正常细胞溶酶体内有高密度影,内质网明显扩张。
图1 对照组细胞核、细胞膜完整,线粒体较小且少、密度增高,内质网尚完整
图2 T20组注射后即刻少许线粒体呈球状肿胀,内质网扩张,部分核周间隙增宽
图3 T40组注射后即刻线粒体明显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核肿胀,核周间隙增宽,细胞膜崩裂
图4 T40组注射后第4天,肿瘤细胞膜不完整,溶酶体线粒体形成(黑颗粒),部分胞质溶解,细胞核不规则,核周间隙扩张
图5 T60组注射后第4天,组织溶解,肿瘤细胞分辨不清,可见白细胞浸润
图6 T60组注射后第4天,瘤周血管内皮细胞外膜分离,胞质内见空泡变
医用臭氧在临床上应用已有100多年,但在肿瘤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仅为40余年,且多以离体实验为主,在体研究较少。临床上也仅将臭氧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从刺激相关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角度,达到增强抗肿瘤的效果。事实上,臭氧作为强氧化剂,很容易游离出1个原子氧 (初生态氧),与有机分子反应产生自由基,而使细胞膜上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作用,生成的过氧化脂质及其分解产物丙二醛使蛋白质分子交联,影响酶活性,对细胞膜和细胞器造成损伤,从而直接杀灭肿瘤细胞(与消毒杀灭微生物类似)。目前,有关医用臭氧对髓核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已有报道[13],但对其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造成其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尚少见报道。
从本研究可见,臭氧对肿瘤细胞具有即刻的损伤、杀灭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强。20%臭氧对肿瘤细胞只是造成了比较轻微的损伤,线粒体轻微嵴溶解,少许呈球状肿胀,内质网扩张,部分核周间隙增宽,并未见大片肿瘤坏死,而40%的臭氧则直接对肿瘤细胞产生了明显的损伤,可见线粒体明显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核肿胀,核周间隙增宽,部分细胞膜崩裂,组织结构崩解。术后第4天可见肿瘤细胞膜不完整,溶酶体线粒体形成或线粒体溶解,内质网扩张,部分胞质溶解,细胞核不规则,核周间隙扩张,术后第8天仍有类似改变,但逐渐恢复。60%的臭氧对肿瘤造成的损伤较40%更明显,坏死区周围的炎细胞浸润也更明显。以上不同浓度的臭氧对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在术后第8天仍然可见,但与第4天相比已有所减轻,提示正在恢复。除了肿瘤细胞本身外,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也有损伤,表现为胞核内异染色质减少、胞质内空泡形成及细胞外膜分离,这意味着肿瘤内微循环会发生障碍,从而影响肿瘤的营养供应及代谢产物的排出,增加肿瘤组织的坏死。
综上所述,单纯从兔VX2瘤内注射不同浓度臭氧后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来看,40%~60%臭氧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但综合考虑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可能40%臭氧更好一些,因为在我们以往的肝脏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在注射高浓度的臭氧时,偶有突然死亡案例发生。另外,如果应用于临床,肯定需要多次、重复治疗,而治疗间隔以4~8 d为宜。
[1] 陈 辉,许 华,熊源长.医用臭氧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9,30:258-261.
[2] 高宗根,殷世武,项廷淼,等.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与单纯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42-44.
[3] Sweet F, Kao MS, Lee SC, et al.Ozone selectively inhibits growth of human cancer cells [J].Science, 1980, 209: 931-933.
[4] Witschi H, Wilson DW, Plopper CG.Modulation of N-nitrosodiethylamine-induced hamster lung tumors by ozone[J].Toxicology,1993,77:193-202.
[5] Schulz S, Häussler U, Mandic R, et al.Treatment with ozone/oxygen-pneumoperitoneum results in complete remission of rabbi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J].Int J Cancer, 2008, 122: 2360-2367.
[6] 张学彬,花迎雪,仇晓霞,等.肝动脉臭氧化碘油栓塞治疗兔VX2肝癌的初步研究 [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760-764.
[7] Selvendiran K, Kuppusamy ML, Ahmed S,et al.Oxygenation inhibits ovarian tumor growth by downregulating STAT3 and cyclin-D1 expressions [J].Cancer Biol Ther, 2010, 10: 386-390.
[8] Cannizzaro A,Verga Falzacappa CV,Martinelli M,et al.O(2/3)exposure inhibits cell progression affecting cyclin B1/cdk1 activity in SK-N-SH while induces apoptosis in SK-N-DZ neuroblastoma cells[J].J Cell Physiol, 2007, 213: 115-125.
[9] Enzelsberger H, Metka M, Salzer H.Effect of a parenteral ozone-oxygen mixture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immunoglobulins(IgA,IgG,IgM),of vitamin A and lysozym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J].Geburtshilfe Frauenheilkd, 1987, 47:343-345.
[10] Bocci VA.Scientific and medical aspects of ozone therapy.State of the art[J].Arch Med Res, 2006, 37: 425-435.
[11] Bocci V.Does ozone really “cure” cancer? [J].Int J Cancer,2008,123:1222.
[12]管京乐,汪蓓蓓.经皮穿刺瘤内注射医用臭氧治疗兔VX2移植瘤实验[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0, 45: 777-779.
[13]俞志坚,何晓峰,陈 勇,等.臭氧对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1, 10: 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