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发生规律及其统防统治防效探讨

2013-10-30 03:53范夕媛王震朱瑞雪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17期
关键词:玉米螟防治措施

范夕媛 王震 朱瑞雪

【摘 要】玉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以及产量在粮食作物中位居榜首。为了进一步促进玉米作物产量的提高,我们要依据玉米作物的生长规律,做好玉米害虫的防治工作。本文就重点分析了诸城市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螟;发生律;防治措施

玉米螟是农业生产中比较重要的害虫,对玉米生产有非常大的影响,大大降低了玉米生产的质量,虫害规模较大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害虫又被称为钻心虫,我国玉米螟虫主要是亚洲玉米螟。这种害虫主要采用幼虫蛀茎的方式危害玉米作物的生长。茎秆被蛀食之后,玉米营养输送通道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幼虫蛀食茎秆所造成的伤口成为其他病毒害的主要侵入通道,造成玉米产量的大大下降。

1.发生规律

1.1玉米螟生活习性

我国大部分地区以亚洲螟虫为主,这种螟虫与替他种类的螟虫的生活习性十分相似,其生活习性如下:已经滞育的玉米螟在玉米的根茬以及茎秆越冬(部分也会选择在穗轴内部,大部分还是选择在玉米茎秆内,越冬的幼虫能够忍受酷寒,在零下21度的情况下依然成活。来年春季气温升高后,这部分虫体开始有由玉米垛内向玉米垛外进行移动(主要以幼虫为主),开始寻找水分,并直接摄取水分为化蛹做好准备。这种害虫的害虫有非常明显的趋湿、趋糖以及趋荫的特性,低龄幼虫大多隐藏在玉米叶丛、花丝以及雄穗苞等含糖量比较高的组织部位。达到四龄以后,害虫的食量会猛然增多,先从雄穗柄开始钻蛀,并且采用从上到下的形式钻蛀茎秆,到后期能够钻蛀到距离地面距离为0.2到0.3m的玉米植株。

玉米螟虫在夜间进行羽化,羽化后的的成虫会在与玉米田地相近的小麦以及大豆等作物地内栖息。晚间19-22时是害虫羽化的高峰时间段,并在日落到午夜前开始活动,害虫的飞翔力以及扩散力逐渐增强,害虫羽化两天之后就会在玉米、高粱叶等茎秆中脉处产卵。成虫一般白天躲藏在杂草、麦田或者豆地里。夜晚,成虫开始活动,具有较大的趋光性,在羽化的当天进行交尾,1到2天后就产卵。一头雌虫每1次能够产卵10-20快,共有300-600粒。3-5天后,幼虫破卵而出,也就是一代玉米螟。玉米螟进行化蛹、羽化产卵以及孵化的时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到7月末期。一般情况下,玉米螟的危害发生主要集中在一代,部分年份会出现2代危害。发生2代危害的年份主要集中在温度偏高的年份,不过二代玉米螟的危害要轻于一代,并且不会成为次年有效越冬的虫源。

1.2发病因素

1.2.1气候条件

总的来说,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并且光照时间比较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越冬的幼虫进行化蛹,同时对羽化后的成虫生长和产卵也十分有利。在相对湿度条件下达到90%的环境下,幼虫的孵化成活率非常高,能够达到94%以上。

1.2.2越冬虫量

总的来说,如果玉米螟的越冬虫量比较大,那么第一代虫卵量以及田间被害虫蛀食的玉米株丛率就会提高。

1.2.3种植因素

如果玉米田的周围种有谷子、高梁等农作物,玉米螟的发生率就比较高。玉米的播种面积越大,玉米螟的发生率也会逐渐增大,对玉米所产生的危害也就进一步加大,所造成的产量损失也就越大。

2.防治措施

2.1物理防治

玉米螟蛾有较大的趋光性,使用高压汞灯进行玉米螟虫诱杀,能够大量减少螟虫的落卵量,这是一种非常简单高效的防治措施,所产生的效果非常显著,同时对有益昆虫的伤害比较小,成本也比较低。在玉米螟虫多发的年份,合理使用诱虫灯可以将防治效果提高到65%-76%左右,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害虫防治方法。我市主要在越冬成虫的季节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防治,在玉米田地里每间隔150m就要安装1盏诱虫灯,并在灯的下方修建直径为1.2m的圆水池,确保成虫诱杀成功。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玉米螟主要选用白僵菌以及赤眼蜂进行防治,具体方法如下:

(1)白僵菌,在玉米田间播撒颗粒剂;使用白僵菌进行封垛,将玉米螟虫的越冬幼虫直接杀死;在玉米的心叶时期,培养白僵菌;使用白僵菌喷粉治螟,采用白僵局1#.2#型号的生物农药防治玉米螟,这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另外这种方法对玉米生产的安全性没有影响,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目前,使用白僵菌封垛这种方法并不多见,但是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杀死越冬的幼虫。随着秸秆粉碎还田的推行,这种方法必将淘汰。

(2)赤眼蜂防治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非常高的防治效果,整体经济收益比较高,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释放时间:当越冬的成虫化蛹率达到20%以后的第十天,就要进行第一次放蜂,经过5到7天之后进行第二次放蜂。释放的数量:每亩玉米田大约释放1.5万只的赤眼蜂,第一次释放时,大约释放0.7万只,第2次释放时,大约释放0.8万只。释放点数:每亩玉米田设置一个释放点,要依据风向以及风速等设置合理的点位,如果风力比较大,就要在上风口的位置合理增加释放的点数以及释放量,在下风口的位置合理减少释放点以及释放量。释放方法:按照每亩地的主要释放数量,将标准蜂卡设置为每一张20块,一块蜂卡使用一亩田地,把蜂卡划分成小块,使用秫秸皮以及玉米叶最为主脉,把蜂卡放置在位于放蜂点的玉米植株叶片的背面。

2.3农业防治

(1)处理秸秆,将越冬虫源有效销毁,玉米收获后将有虫的秸秆进行焚烧,或者用来沤肥,健康的秸秆可以用来粉碎还田。

(2)播种诱集田,利用雌蛾喜欢在高大的植株上面产卵的特点,在春播时,提前1个月种植小面积的玉米,诱使成虫在这部分田地里进行产卵,随后利用高效农药进行歼灭。

(3)播种防治,在播种前,一定要精选种子,将种子翻晒2到3天后,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肥料比较缺乏的地区,可以采用微肥浸泡或者微肥拌种。当土壤的温度稳定之后(大约在10℃到12℃),进行播种,播种的深度要维持在4到6cm左右。

2.4化学防治

由于这种方法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对人畜有较大的威胁,所以一般不提倡使用。但是化学防治又是一种操作简便,起效比较快的防治方法。要在玉米心叶时期开始施放效果较高的颗粒剂,这样能够有效防治高领幼虫蛀食玉米杆茎,这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防治措施。其中,硫磷以及辛硫磷等有机类的磷杀虫剂能够大面积的使用,并且和拟菊酯类的药物一起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曹艳维,张凤,孙凤.玉米螟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

[2]赛丽曼,李红.白僵菌生物杀虫剂防治玉米螟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06).

[3]刘晓峰,王俊.玉米螟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02).

猜你喜欢
玉米螟防治措施
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浅谈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
浅析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兴城地区玉米螟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