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光,刘振忠
1.Library,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Jinan 250102,Shandong,China;2.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ijiazhuang 050041,Hebei,China
创新创业教育始于美国,而后由美国和欧洲的一些高校如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校、斯坦福大学等率先开展起来的,目前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学体系,构建了完备的培养模式,进入了发展的成熟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始于上世纪末,之后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矛盾的不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高等院校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实践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形成了学科型、实践型和综合型等多种模式并举的教育体系,但普遍缺乏深度认识,显现在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与学科专业特点结合不够,与专业学生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影响着教育实效,也制约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1]。为此,本研究结合体育院校实际与体育大学生特质,遵循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提出了以拓宽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教育目标,以掌握创业实务知识、了解创业基本过程和提高创业技能为教学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了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模型,以期为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与教学范式。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带动了流通与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体育产业也随之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大学生就业取向由传统就业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更多的新型岗位需要具有创业素质的体育大学生去开拓创业。然而,目前的体育专业教育过多地注重体育基本知识传授和体育技能的培养,造成毕业生普遍缺乏创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严重制约与影响着体育大学生创业之路的选择。追其原因,多种因素交织并举,但体育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不足以及缺乏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是其主要制因。为弥补专业教育的缺位,必须大力加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与市场人才要求相一致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学知识体系之外的管理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和法律知识,以及谈判、商务、市场营销等职业技能。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院校并没有给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足够的重视,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寥寥无几,仅有个别院校开设了公共选修课,而且还缺乏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同样一门课,不同的教师讲授的内容参差不齐,同样也缺乏具备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一定创业经验的师资,亟待需要建立一套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素质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对促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开展创新创业技能专门培训,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的具有较强创业素质的建设者,将起到前所未有的教育效能[2]。
“课程”一词作为教育术语,意思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目的、计划指导下的学习“进程”与“安排”。广义上是指为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和开设顺序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3]。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载体,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特有的课程体系。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建立的课程体系既要彰显创新创业教育特性,又要围绕创新与创业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需要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构建学习模型。课程要突破专业和行业壁垒,拓宽涉及专业,丰富知识结构,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和接受针对性的训练,从而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掌握创业相关技能。学习模型要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传统教育及传统就业教育的区别,设计了彰显体育院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学习模型。
创新创业教育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需求,开设的课程要有助于学生掌握创业知识、磨练创业能力和熏陶创业者特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教育效能。根据目前体育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原则,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学计划进度与内容安排要遵循递进原则,第一、二学年针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公共必修类课程,侧重传授通识性的创新创业知识,第三、四学年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传授专门性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模拟训练,学生结合个人需求选择不同模块课程的学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见图1。
图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
2.2.1 创新创业通识类必修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欲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创业基本知识和相关社会研究方法,具备一定创新技能、创业心理品质与创业能力,清楚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创业政策规定。教学内容:创新技能与方法;创业者基本素质;国内外成功创业案例;成功创业者的行动、态度、习惯和战略;体育市场的发展状况与面临的创业机会;创业计划书编制原则;社会调查方式;公文写作与技巧;国内创业政策与规定。
2.2.2 创新创业选修方向课程模块教学内容
为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教育与培训,各专业可以设置创新创业选修方向,围绕创业过程中的知识需求与创业技能训练设置课程模块。
模块一:商业计划与融资类课程。课程目标清楚制定商业计划的重要性,掌握商业计划书编写原则与方法,以及融资等方面的知识与方式。教学内容:商业机会;风险投资商的投资基本方式;创业融资途径与方式;创办企业方式;商业经营基本程序等创业实务知识。
模块二:市场营销与策划类课程。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清楚市场调研的途径、方式以及营销计划制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教学内容:消费者行为;市场分析方法;市场营销策略与计划;市场销售策略与方式;谈判技巧与方法。
模块三:企业管理与法律类课程。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清楚创业过程所需要的管理知识与法律常识,掌握管理类知识与相关法律规定。教学内容: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税收制度;相关法律与税收制度等。
从学科角度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注重心理、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则注重知识的传承,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与传统授课模式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学习模型,教学中除运用传统的讲授外,应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头脑风暴、师生互动、案例讨论、设计演练、角色扮演、商业游戏、模拟实践等参与式教学手段与方法,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要求。
“问题设疑”教学模型是指转变传统灌输式为设疑式、启发式和讨论式,以教师设疑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教学核心的课堂过程,见图2所示。操作过程: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疑,师生交流沟通,学生自主设计问题,而后进行调查分析,形成书面材料,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相互评价基础上修改完善,提交教师批阅。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根据问题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法,提出解决方案与相关措施,磨练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把问题解决手段与措施与社会现实实际接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检验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图2 “问题设疑式”教学模型
“课题研究式”教学模型是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和探究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研究课题,学生独立地进行策划、研究和评价的课堂教学过程,见图3所示。操作过程: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若干研究课题,学生选定题目,制定研究步骤,选定研究方法,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最后提交老师进行评价鉴定。这个教育过程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的文字能力和组织能力,并促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践转化为创业技能。
图3 “课题研究式”教学模型
“协作互动式”学习模型是指学生组成协作学习小组,采取互动形式学习知识、探究问题和模拟训练的课堂教学过程,见图4所示。操作过程:依据学生能力素质和个性特点组成学习协作小组,如竞争组、辩论组、合作组、设计组、问题组等,各小组在教师巡回指导下进行独立学习与互动训练,要求事先配置好与教学相关的教具和创设与内容相匹配的教学环境,以利于实施有效的互动学习。采用教师“教”为辅学生互动“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各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进行自我模拟演练,之后组间角色转换互动实践,通过不同角色的尝试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创业技能,并在互动学习过程中提高协作意识,磨练创业者素质。
图4 “协作互动式”教学模型
图5 “角色模拟式”教学模型
“角色模拟式”学习模型是指依据学生个人爱好和兴趣组建模拟创业小组,确定每个学生在商业运营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依据商业运营程序进行模拟实践演练的教学过程,见图5所示。操作过程:教师指导下学生组建模拟创业小组,依据角色承担的任务按照步骤依次进行模拟实践,从市场调查寻找商机开始,到确定创业项目、制定商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制定公司章程、启动资金筹措和运营管理,最后进行点评和修正实施方案后再次进行训练。教师在整个训练中只是进行指导、协调和点评作用。学生在谋划角色中了解岗位技能标准与素质要求以及规划能力,在模拟训练中锻炼提高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社会现实。体育院校必须建立与市场人才需求一致的教育理念,并以一定的组织、领导形式和推行机制,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研究构建一套切合体育院校实际和大学生知识、技能宿求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编写创新创业教育规划教材,培养一批能够胜任该类课程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真正使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体系之中[4]。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观念的融合,在专业教育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教化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业素质,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更多的毕业生成为职业的创造者和体育事业的开拓者。
[1]曹胜利,雷家骕.CC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2]刘振忠,张绰庵,赵智岗.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1):88-89.
[3]百度百科.课程[EB/OL].(2013-03-04)[2013-03-15].http://baike.baidu.com/view/183341.htm
[4]刘振忠,周静.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实践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2(7):55-56.
[5]骆功建,郑志磊.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31(3):50 -51.
[6]丁冬升,等.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及启示[J].山东体育科技,2008,30(3):60 -62.
[7]肖素霞.广东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2):83 -85.
[8]刘敏.山东省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2012,34(6):73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