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蕊 高晓凤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我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当地及周边地区广大群众的医疗保健重任。本文对我院2011年中医科门诊常见疾病构成进行分析,以期为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中医科门诊登记在册的患者,患者总数9776例。按中医诊断,病种数总计54种,证候总数144种[1]。按病种分类及症候分类分别计算所占百分比,各取前10位,资料可靠,数字准确,统计详细,可信度强。
我院中医科设四个门诊,分别为中医门诊一、二、三、四,未再细分,所以收治患者较庞杂。根据统计结果,仍以内科、妇科患者为主,对疾病分类及症候分类前10位顺位排序见表1、表2。
表1 疾病分类例数和比例
表2 症候分类例数和比例
疾病分类居首位的是眩晕病,而不寐病、胸痹心痛病、头痛、中风病等排在前十位,其中眩晕、胸痹心痛、中风等多属于心脑血脑病的范畴,符合目前疾病谱的发展趋势;胃痞病、咳嗽病分属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是各医院门诊常见病,现我院中医科具有针灸、姜疗、放血疗法等特色治疗,对头痛、腰痛、中风、面瘫等病疗效较满意,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门诊就诊量所占比重较大,可考虑专病建设。
中医症候多而杂,根据统计前10位证候患者数与总患者数之比约20%,并且以气血两虚证高居榜首。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睡眠规律都有耗气伤血的弊端,各种疾病中都可见气血两虚证;脾胃湿热、肝胆湿热、痰湿中阻证与不良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肝气郁结、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等证与现代生活压力大、紧张情绪等相关;前10症候群大多与目前社会关注、人们关心、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有关。
综合医院中医科,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医疗科室,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院是以西医诊疗为主的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应以本院诊疗大环境为前提,既要承担全院的中医会诊,而自身又要有所完善以适应当地及周边患者对中医诊疗的需要。此次统计结果,反映了当前综合医院中医科的真实情况,中医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及实践环境、发展历程与西医学不同,有着异于西医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2]。因此,中医科的建设必须寻求自己的研究思路、方法。管理部门可以此为据,确定中医工作方向,并通过人、财、物的合理配置,调控中医科走向、中医专病建设和中医药科研的投入方向。综合医院中医科设置要结合患者的需求、医生的专长、科室的发展、医院的规划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医院的两个效益[3]。综合疾病分类情况,进一步比较中医各病种的各项医疗指标,以便更有效地掌握医疗情况,加强综合管理。
[1] 吴向红,聂 曼.中医疾病证候分类编目系统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5,11(8):506
[2] 彭 锦,吴 萍,吕爱平.从中医优势病种的辨证论治探讨证候规范化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2):9
[3] 熊姣珍,乔国庆.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前10位疾病构成分析[J].中医医院统计,2008,15(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