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光荣
(湖北工程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
在《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中,村庄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分为基层村和中心村;在《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中,中心村是镇村体系规划中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而基层村为中心村以外的村。因此,中心村具有服务意义,每一行政村都有一中心村,它为行政范围内其它农村提供一定服务,它是有一定数量基础设施的农村型居民点,强调其对周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等方面的中心作用。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难点和重点。本研究对新农村规划建设中最基本的问题——中心村选择,从量化角度进行具体探索,提出了具体方法。这在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上是第一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它突破传统的定性规划,对科学确定中心村,优化我国村庄布局,节约新农村建设资源,提高村镇规划编制质量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对于丰富新农村规划理论,全面、统筹、协调地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管理建设,形成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新农村规划须改变拘泥于城市住区规划的物质规划型态的弊端,覆盖整个村域,合理确定村民聚居点[1]。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究竟中心村如何选择?目前通行的做法是进行一定的定性分析,有的是由村民自己选定,缺乏定量指标的衡量。本研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以大量具体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案例为基础,从社会、空间、经济等多方面入手,选取多个因子研究自然村间及村、镇、市间相互联系,探索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实际应用,提出了量化模型,从而达到科学确定中心村,以最小资源投入实现新农村建设效果的最大化。
潜力模式是一种计算空间吸引作用强度的方法,它由引力模式发展而来,可用来定量描述城市吸引力的大小。其前提是假设空间相互作用力与所用因子的乘积成正比,与其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4]。用引力模式分别求出这个城市与其它每一城市的相互作用量,再求和,则得出该城市的潜力大小,表示为:
式中,Iij为i和j两城市间的相互作用量,Wi和Wj为经验确定的权数,Pi与Pj为i和j两个城市的人口,Dij为两个城市间的距离,b为测量距离摩擦作用的指数,Dii为i城面积的平均半径。
国内学者对潜力模式进行改良并对城市进行实证研究[5],但目前尚未见对村庄间联系测度方面的文章。本文根据我们已编制的两百余新农村规划的实践和已有研究,以引力模型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学者的城市间联系测度方法,探询村庄间相互作用强度;通过潜力大小对中心村的选择进行科学、定量界定;同时,找出模式应用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修正建议。
主要技术路线为:(1)在实地调查、踏勘、访谈、研究基础上,先定性分析影响中心村选择的社会、文化、经济、历史、资源等方面的因素,确定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潜力等主要因子;(2)参照空间相互作用的潜力模式,构建计算中心村潜力的模型;(3)计算数据,初步选定中心村;(4)对初选中心村做进一步定性分析、论证和说明,确定中心村;(5)提出应用模型时须进一步修正、完善、或指出注意的相关事项,综合安排,循序渐进。
炮竹村处于湖北应城市陈河镇东北,西临镇区,南连梅岭村,东接毛河村,距城10公里。地形属平原类型,水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处全市中等水平,典型的农业地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其它有养猪等。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000元,多数人口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炮竹村现有7个自然湾,分别为上张湾213人,下张湾258人,陈马湾220人,草堰湾210人,舒湾105人,大堤湾113人,炮竹湾245人,没有明显偏大的湾子,规模差异不太显著,总人口1364人。外出打工488人,占总人口比例为35.8%。耕地面积1489亩,人均1.1亩。该村现公共服务建筑设施有村委会、自来水、有线电视等。炮竹村人口资料如表1所示。
规划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注重文化发展,发展生态经济,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区分轻重缓急,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六通六改”(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电信、通宽带、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房)、“三清”(清路障、垃圾 、淤泥)。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保留原来的建筑肌理空间,利用建筑的退让、绿树的掩映,以小品、花草作衬托,形成虚与实、进与退、高与矮等丰富的景观空间,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至规划期末,将村庄传统农业改造建设成具持久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将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让农民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将传统农民改造成能适应市场经济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现代农民,形成文化发展、经济发达、土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经济、文化等资料来自2011年初实地调查。其中,人口资料采用户籍人口,自然村占地由实测得出[6]。每个自然村为多边形,在每个多边形几何核心位置定义一个点,自然村间距离以点间距离确定。自然村面积的平均半径以公式S=πR2计算得出。如表2所示。
在充分调查与访谈基础上,本文选取人口、距离作为影响自然村相互作用的主要因子,各自然村收入水平差别不大,村民间可以融合,不存在对立情绪。因此,由公式(1)计算出每个自然村相互间的吸引见表4。自然村潜力及其自身的引力Iii,得出每个 自然村的潜力。由表4可以看出,经公式(2)计算出的潜力数据,陈马湾明显高于其它湾。初步预选陈马湾为中心村。但由表6中自然村的∑Iij—Iii数据来看,上张湾较高,炮竹湾次之,上张湾应选为中心村。
表1 自然村人口资料(2010)
表2 自然村面积的平均半径(Dii)
表3 自然村间距离(2010)
表4 自然村潜力
表5 自然村Iii
表6 自然村∑Iij—Iii
图1 炮竹村居民点现状图
那么,如何选哪个自然湾进行定性分析?自然村本身吸引力Iii数据在潜力中占到很大比重。由计算Iii的公式可以看出,若自然村人口越多,占地越少即越紧凑,则数据越大即吸引力越大;但在实践中,在相同人口下,空地越多,村庄发展、建设可占用农地较少,发展潜力愈大,越有可能被选为中心村。因此,Iii数据与实际不符,可舍去。本行政村中,上张湾位置适中,又是现村委会所在地,人口较多,我们认为一些主要道路旁,与市、镇及各自然村联系方便的村庄,宜选为中心村。据此,自然村的∑Iij—Iii数据比较接近实际。从∑Iij—Iii数据来看,上张湾、炮竹湾和下张湾数据较大,上张湾与炮竹湾间较近,且炮竹湾也处于村庄主要道路旁。因此,本文最后选定上张湾、炮竹湾作为中心村积极发展(见图1)。
4.1.1 影响因子的选择
从社会、文化、经济中选取人口、距离、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年平均收入及发展潜力、文化认同等因子作为影响中心村选择的主要因子。不同行政村影响的因子可能不一样,同时,不同因子影响程度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4.1.2 潜力计算公式
式中,Iij为i和j两自然村间的相互作用量,Pi,Pj为i和j两个自然村的人口,Dij为两个自然村间的距离,b为测量距离摩擦作用的指数。
4.1.3 自然村组合
若相近两或三个自然村的潜力加起来高,则可以选为中心村积极发展。
4.2.1 需实证统计研究
本研究得出的潜力计算模式基于一定理论和典型实证,需在广域范围做进一步的实证统计研究,以验证模式的广泛适用性。
4.2.2 是否需做定性分析
量化研究结果出来后需做定性分析,以确定结论的官感性?抑或是不做定性分析,将文化认同、已有设施、经济发展潜力、与市镇联系等其它因子转化为量化指标,对模式进一步修正,完全由定量确定。
[1]洪光荣.村庄住宅集聚建设可行性研究——基于梅岭村住宅规划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568-1569.
[2]许学强.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8-155.
[3]Wills J.Political economyⅡ:the politics and geography of capitalism[J].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00(4):641-652.
[4]Tinmermans H.Analysing space-time behaviour:new approaches to old problem[J].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02(2):175-190.
[5]郑良海.基于引力模型的关中城市间联系测度分析[J].人文地理,2011(2):80-84,107.
[6]宋小冬.村庄布点规划方法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2010(5):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