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旭 牛文静
硫酸镁与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临床分析
王晨旭 牛文静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硫酸镁与复方异丙托溴铵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止咳平喘的治疗。方法将6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7.5%硫酸镁与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30例单用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其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硫酸镁与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较单用复方异丙托溴铵疗效明显,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硫酸镁;雾化吸入;哮喘;儿童
硫酸镁静脉给药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已被证实,但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近年来,我们采用硫酸镁与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岁3月至3岁11例,4~6岁22例,7~14岁29例;轻度发作19例,中度发作23例,重度发作20例。就诊时间1~5 d。诊断与分度均符合儿童哮喘防治常规制定的诊断标准[1]。排除心肝肾及其他器官系统慢性病。按就诊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硫酸镁加复方异丙托溴铵吸入者为观察组(32例);单用复方异丙托溴铵吸入者为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包括吸氧、应用糖皮质激素,严重者氨茶碱静注,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抗生素等,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7.5%硫酸镁溶液2 ml加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为异丙托溴胺和沙丁胺醇复合制剂,商品名:可必特,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25~2.5 ml,对照组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1.25~2.5 ml加生理盐水2 ml,均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氧流量4~6 L/min,2~3次/d,10~15 min/次,疗程3~5 d,观察患儿呼吸困难改善,喘息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及咳嗽消失时间。合作者用简易峰流速仪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0 min肺功能(PEFR)改善情况,并监测患儿心率、呼吸、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缩短。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率比较 观察组有18例进行肺功能(PEFR)检查,对照组有17例,结果用药后10 min观察组PEFR较治疗前提高(46.7±20)%,对照组提高(31.3±1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均进行呼吸、心率、血压监测,无一例出现头晕、心悸、肌肉震颤、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儿科急症之一,表现为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呼吸困难,双肺广泛的喘鸣音,严重者呼吸音减低。对急性发作的哮喘患儿,尽快减轻喘息症状、缩短发作的时间,是治疗的关键。临床上常用β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及抗胆碱药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分别作用于肺部β2肾上腺能受体和毒蕈碱受体,产生叠加作用,而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但长期或大量应用β受体激动剂,可导致细胞膜上的β受体对激动剂反应下降,效果降低,镁离子能增加β受体对激动剂的亲和力,上调β2受体的数目,从而发挥支气管扩张效应[2]。同时,镁离子可减少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量,降低乙酰胆碱对平滑肌的兴奋作用[3],与抗胆碱药相互协同,解除平滑肌痉挛。本文通过观察硫酸镁与复方异丙托溴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结果显示症状体征缓解程度与缩短病程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复方异丙托溴胺组,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作扩张支气管的作用。
硫酸镁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镁离子参与人体许多酶的代谢过程,尤其在ATP的代谢过程中,它作为钙离子阻滞剂,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改变腺甘酸环化酶的活性,影响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发挥支气管扩张效应[4]。
本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镁与复方异丙托溴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更为显著,并且硫酸镁中枢镇静作用有利于改善哮喘患儿焦虑、紧张情绪,高浓度氧驱动吸入也有助于改善缺氧状态,同时,吸入硫酸镁可避免全身用药对心率、呼吸、血压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2] Nannini LJ Jr, Pendio JC, Corna RA, et al. Magnesium sulfate as a vehicle for nebulized salbutamol in acute asthma. Am J Med,2000,108(3):193-197.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第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9.
[4] Mclean RM. Magnesium and its therapeutic uses. Am J Med,1994,96(1):63.
453002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