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钟军 许东伟
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分析
窦钟军 许东伟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3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32例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患者为LCP组,31例采用了传统内固定术治疗患者为TF组,从临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可进行功能锻炼时间、术后1年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综合对比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临床:LCP组临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可进行功能锻炼时间分别为(57.1±6.6)min、(78.4±8.9)ml、(11.2±3.4)d、(14.4±4.9)d,TF组相应为(94.3±11.3)min、(197±22.7)ml、(19.4±4.7)d、(22.7±7.4)d,LCP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TF组(P<0.05);预后: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LCP组患者术后1年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5%,显著高于TF组64.5%(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TF组16.1%(P<0.05)。结论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率高等优势,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四肢骨折;疗效;安全性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外科创伤,常发于交通事故、机械咬砸或高空坠落[1],随着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发病率逐年升高。传统内固定方式基于接骨板与骨之间的摩擦性损伤,接骨板下血供差,容易诱发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率低,有再骨折风险。近年来,以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和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为代表的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O)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院选取部分四肢骨折患者,分别采用LCP和传统内固定方式治疗,研究结果显示,LCP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3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22例,年龄19~69岁,平均(46.6±11.4)岁。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均在24 h内入院治疗,经诊断,均为爆裂性骨折,属于手术适应症。致伤原因:交通伤31例,机械伤11例,跌落伤13例,压砸伤8例。AO/ASIF分型:11-A型4例,11-B型5例,12-A型2例,12-B型5例,12-C型4例,13-A型4例,13-C型3例,22-A型3例,22-B型2例,22-C型2例,23-A型3例,23-C型3例,32-A型4例,32-C型4例,41-B型5例,41-C型1例,43-A型4例,43-B型2例,43-C型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TF组31例和LCP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入院时间、AO/ASIF分型及身体基础素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TF组 常规内固定治疗,以骨折为中心,患肢前外侧取约10 cm纵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筋膜,牵拉肌腱,显露骨折,常规清创。借助持骨器行骨折端复位,上加压钢板,选择适宜型号的螺丝钉固定。以生理盐水清洗伤口,逐层缝合,包扎后屈肘90°制动。
1.2.2LCP组 C型臂X线机透视下,参照Gautier LCP操作过程选择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和LCP置入。两端的主骨折块各用3~5枚单或双皮质锁定螺钉固定,断端的大骨折块复位后用标准螺钉固定。
1.3疗效评价标准 ①优:骨折12w愈合,关节外展或屈伸活动正常,无疼痛。②良:骨折16 w愈合,关节活动度丧失10%以内,偶有疼痛。③中:骨延迟愈合,关节活动度丧失10%~30%,活动有疼痛。④差:骨不愈合,关节活动度丧失30%以上,关节持续性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检验χ2,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临床 LCP组临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可进行功能锻炼时间均显著少于TF组(P<0.05),见表1。
2.2预后 LCP组患者术后1年的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TF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F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对比
注:与TF组相比,*P<0.05
表2 两组患者预后对比(%)
注:与TF组相比,*P<0.05
四肢骨折多为爆裂性损伤,以骨骼、肌腱、关键、软组织等多重组织连续性损害为特征。损伤区域血供差,常发生组织坏死和感染,加重了继发性损伤。因此,四肢骨折关节功能普遍具有关节功能恢复率低和并发症发生率高的双重特征。因此,四肢骨折治疗的关键不仅仅是骨折的复位和愈合,更重要的是机能的恢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四肢骨折的治疗应满足以下三个原则:准确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
MIPO技术是随着外科“微创”理念发展起来新技术,同时也是近年骨折生物学内固定术的一个新进展[2,3]。其核心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以最小的切口、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碎片活力,通过提供良好的生物学环境来提高骨折愈合率。由于术中提倡闭合复位和功能复位,不强求骨折块的解剖复位,无需剥离骨折端的骨膜和软组织,能够有效保护骨折端血运。本研究结果显示,LCP组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基于血运障碍而发生的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得到了良好控制,提示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刘俊.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43例报告. 当代医学,2012,18(16):102-103.
[2] Qian J, Fang MY, Luo ZJ,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of Evans IlI and IV in elderly patients. Zhongguo Gu Shang,2012, 25(7):554-6.
[3] Malhan S, Thomas S, Srivastav S, et al. 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using a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for diaphyseal humeral fractures. J Orthop Surg (Hong Kong), 2012, 20(3):292-6.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第八医院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