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荣
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我国的高职声乐教育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高职声乐教育的办学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二是高职声乐教育的办学层次有了明显的改善;三是我国高职声乐教学的科研含量发生了质的飞跃。俨然,声乐教学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音乐教育专业中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但是,高职声乐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传统声乐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弊端也值得关注。如何深入研究并发掘其弊端,科学研究并做出正确的建议导向,有效提高当前高职声乐教学的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过分注重技能培养,忽视理论水平的提升。高职声乐教学的培养对象为师范类和中小学音乐教师,高职声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一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说唱能力,也就是技能的培养;二是培养学生具备声乐理论的授课能力,也就是理论知识的丰富;三是培养学生具备声乐及唱歌的教学能力,也就是实践的操作能力。但是纵观高职声乐教学的模式及历史发现,高职声乐教学往往忽视了理论水平的培养,更多的侧重技能培养,导致许多学生仅仅掌握了说唱的技巧,却对声乐的理论知识一无所知,即只会唱却讲不出道理,无法体现一个声乐教师的专业素养。由于对声乐理论知识的匮乏,学生在对待问题时极易出现片面性甚至走向极端,不仅专业素养得不到提高,甚至还会影响到说唱技巧的科学掌握。可见,对当前高职声乐教学的培养模式,不仅要注重技能的培养,也需要声乐理论实践的结合。
二是过分注重技巧的训练,忽视情感的丰富培养。声乐表演的最高境界便是文学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在声乐表演中抒发人的情感。事实上,声乐表演的训练方法和技巧不仅应当包含人的情感的表达,还应展现演唱技巧的水平。事实上,在当前的高职声乐教学中,不仅声乐教师忽视了歌唱的情感投入与表现,而且学生也相当不注重情感的表达,表现为对感情丰富的缺失。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如何培养学生说唱的技巧上,忽视了培养学生情感的抒发,也意味着忽略了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情感的融入。另外一方面,艺术类的学生本身就缺乏专业理论如类似文化课的素养,也就是对专业理论的局限,尤其是对声乐理论感性的认知极度匮乏,更加暴露了声乐教学的偏失。可见,作为声乐教学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启发学生的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演唱技巧,更应注重“情”与“声”之间的有效协调,真正发挥学生演唱技巧的最高境界。
三是过分注重技术的锻造,忽视文化的修养。声乐艺术作为音乐文化的很重要一部分,拥有着博大精深的声乐文化精神元素。声乐教学的实质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声乐文化。事实发现,高职声乐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重技术轻文化的倾向。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过分注重学生对发音技能的掌控,却忽略了从声乐文化底蕴形成方面去了解声乐艺术的本质。由于一直以来过分注重声乐技法的培训忽略文化背景的培养,导致学校在对艺术学生招生的模式、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课程的优化乃至艺术人才的培养方面无形中造成了艺术与文化的对立反差。因此,高职音乐教育培养的声乐人才方法的选择,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同时还应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文化素养,毕竟贫乏的理论知识必然会阻碍艺术和表演才能的发挥与真正发展。
一是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全方位的能力培养。毕竟学生演唱水平的提高是今后从事声乐教师这一职业的必要前提。同时, 学生还应掌握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及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歌唱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能从文化理论上去把握演唱技能。
二是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养。首先是提高声乐教师的思想素养,这是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因素。教师不仅要兢兢业业做好教学的本职工作,还应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灵活运用教学大纲因地制宜地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实行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其次声乐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换句话说,声乐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实践能力,掌握发声、呼吸等各个环节的客观规律性。第三,声乐教师还应具备很好的文化素养,它是组成现代优秀教师的思想灵魂。这意味着声乐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博大的文化涵养,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三是提升声乐理论课程的内涵。首先,做好生理课程的知识普及。要使学生了解歌唱器官生理结构的演唱技能,使学生充分了解人体各部位发声部分的音域、音色等特点。其次声乐技巧课程的训练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一个声乐演唱者对台下观众的震撼力与感染力。显然,有效提高学生声乐表演的实践能力,不仅要注重学校声乐教学课程的内容与方法,同时也要把培养音乐教师具有完美范唱能力作为重要教学任务。第三,要侧重心灵启迪的教学方法,使心理教学和生理机能训练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四是完善声乐教学大纲内容。从目前的声乐教学形式看,声乐教学大纲过于单一,无法全面普及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目标的培养。因此,建议开设声乐集体课,可以讲授包括如何正确呼吸、发音等技能问题,同时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演唱进行深入解析。
[1]余笃刚. 声乐语言艺术[M].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2]余笃刚. 声乐艺术美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杜,1993.
[3]石惟正. 声乐教学法[M]. 沈阳: 百花文艺出版杜,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