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新农村建设中的村落体育现状

2013-10-26 08:56何玲孟明亮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忻州市村落村民

何玲,孟明亮

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结合“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求“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急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建设新农村必将呼唤和孕育新的农村体育,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提出新任务,注入新动力。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与实施,群众性体育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2],作为全民健身主要内容的村落体育也将得到空前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忻州市地理方位划分的区域,按随机抽样原则选取六个县,并以每个县随机选取的两个村作为调查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选取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的需要,围绕相关内容,通过查阅农村体育相关领域的书籍、报刊、网上资料等,了解有关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村落体育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论文的需要,针对性地设计了“关于村落居民体育锻炼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3份,回收率为91%;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为77.6%。

1.2.3 田野调查法 在当地民众允许和合作的前提下直接进入当地人的生活当中,观察、访谈,取得有关当地发展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村民切身的感受。

1.2.4 访谈法 利用问卷调查的间隙,对村干部、民众以及村里的长者等不同人群进行了访谈,结合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2.5 数理统计法 采用 SPSS17.0和 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村落体育的环境建设

2.1.1 村落体育发展的设施环境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是村落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落体育开展的物质基础。国家体育总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决定在全国八个省试点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场两台”(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在全国63万个行政村中完成10万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使1/6的行政村拥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建设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万个[3],到2015年要在全国50%的行政村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

调查发现,所调查的村落有71.4%的已建成“一场两台”,完成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要求;75.0%的村落已建成了全民健身场所,其中四个村落的体育场地器材是与学校共用的(见表2)。

表2 忻州市村落体育设施现状

调查发现,村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主要有村落公共体育场地、文化活动中心(村委提供的固定活动点)、自家庭院或是公路及房前屋后以及附近学校的体育场地(见表3)。

表3 忻州市村民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场所

从表3中可以看出,村民在选择场地方面具有就近性的特点;距离村落公共活动场所较远的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会受到限制。另外,选择收费体育场所进行锻炼的人相对较少。一方面是由于村落里一般没有收费性的场所,比如健身房和正规的体育场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大多不愿意花钱去参与体育活动。这也更凸显出公益性体育活动场所的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有36%的村民认为当地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以满足其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有8%的村民认为当地的体育场地设施完全不能满足其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说明忻州市现有的体育设施依然缺乏,依然需要加大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以期满足更多人进行体育活动的需求。

图1 村民对当地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情况

2.1.2 村落体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是农村文教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在法律和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措施。国家体育总局、农业部、中国农民体协联合启动并在全国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并制定了《农村体育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把6 000多万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以农村为重点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可见,村落体育在我国社会体育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样的法规制度保障下,我国农民体育发展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在调查中发现,所调查的村落均无制定新农村体育建设相关的制度和规约。这充分说明制度的落实情况很不乐观,亟待加强。

2.1.3 村落体育发展的人文环境分析 体育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人文因素通过影响社会成员的道德和文化水平,在不同层面上制约了体育的运动和发展。农民体育发展的人文环境是指围绕农民体育这一主体发生影响的社会各种文化因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文化环境、科技环境、教育环境和信息环境等因素。农村教育为农民体育发展提供了智力和人才的保障[5]。

调查发现,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与其受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相对较高。当然在校学生因为学校体育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而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往往已参加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压力,很少有时间去参与体育活动。

2.1.4 村落体育发展的人文环境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村落有专门的文化大院或是村落自建的活动广场或中心供村民活动,却没有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更没有专门负责体育工作的干部,大多数村是现有的干部兼管相关的体育事务。

从表4中可以看出,村委会在宣传体育工作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对村落体育活动不够重视,宣传手段依然停留在广播(大喇叭)、板报、条幅等比较落后的宣传方式上。

在对“村委对体育的组织程度如何”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6.1%村民选择当地村委从不组织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说明村落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组织管理的人才。另外,有6.9%的村民选择经常组织,但现实是,这些活动其实是村落里的体育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并不是由村委会组织的。

表4 村委会对体育活动的宣传和组织情况(%)

2.2 村民健身项目的选择情况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忻州市村民参与体育活动选择比例较高的是散步、跑步、舞蹈等项目,其他项目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可以看出他们多选择无器械、技术含量要求较低的项目,选择项目较单一、对外界条件要求不高。

村民选择体育活动项目与其受教育程度、性别及年龄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范围越宽泛,所选择的项目中现代体育项目所占的比重较高。散步、跑步、舞蹈类、游泳、羽毛球等与文化程度相关性不大;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文化程度越高参与的比例相对也越高。

在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的性别差异方面,男性更喜欢运动强度大的项目,比如篮球、跑步、摔跤等;而女性则更乐于选择易于表现其美且运动强度小的运动项目,如舞蹈、秧歌、羽毛球等项目。

调查中还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的时候也有明显的差异。年龄越小的接触当地传统体育项目的比例越小,很多传统技艺濒临传承断层危机。

2.3 村落中村民对体育认知情况

体育认知是指人体获得外部体育的有关信息,并把外部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性认识的心理活动过程[6]。本文从人们对体育活动作用的认识、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以及影响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2.3.1 村民对体育活动作用的认识 表5反映出农民对体育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约80%的人能够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比如说体育的强身健体、扩大交往、排忧解闷等方面的作用;也有约20%的人还没能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思想比较落后。这就更加需要相关体育知识的宣传与教育,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体育的功用,进而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

表5 村民对体育活动作用的认识

2.3.2 影响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 从图2中可以看出,17%的村民认为没有场地器材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有18%的人认为没有专人指导以及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是造成他们极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但现实生活中的状况是:村落的健身设施基本无人使用,或是处于闲置状态,或是被村民挪作他用。无法实现为人们健身提供便利的既定目标,更无法达到提高村民身体素质的长远目标。

图2 影响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

2.4 村落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Paul A.Samuelson(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公共产品是指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消费的产品,在消费或使用上是非竞争性以及收益上是非排他性的产品[7]。体育公共产品属于公共产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体育科研院所、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传播媒介、体育健身锻炼方法咨询与指导、体质测量服务等[8]。

调查发现,忻州市农村的体育公共产品只有体育场地设施、体育传播媒介。体育传播媒介依然是最原始的黑板报和大喇叭。在当地几乎没有体育科研场所和体质测量服务以及体育健身锻炼方法咨询与指导。忻州市农村中有64.3%的村落没有体育健身锻炼方法咨询与指导这种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21.7%的村落所谓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其实只是教其他成员跳舞的本村居民,并不是专门从体育专业毕业并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的指导员。在对村民“是否需要专人指导其健身”问题的调查中,有49.6%的人需要专人对其进行健身指导,说明人们渴望得到科学的健身指导。这是村民的心声,也是现阶段村落体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结论

第一,忻州市村落体育环境建设不够完备,村落体育活动中不注重对当地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虽然大部分村落居民能够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但是参与度依然较低。另外,村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使得现有体育公共产品与人们体育兴趣多样性的健身需求有所偏差。

第二,政府可以考虑将体育工作纳入责任考核体系中,以引起基层领导的重视,同时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村落现有的资源,有选择地推行现代体育项目。定期为村民进行身体体质检测,为村民提供体育健身锻炼方法的咨询与指导服务,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不致使其成为“形象”工程。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推动村落体育的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1 - 03 - 17/055622129864.shtml.

[2]邓永明,姜玉泽,杨德军.基于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的山东省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2):33 ~37.

[3]许立群.五年完成23万个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惠及亿万群众[EB/OL].http://sports.people.com.cn/jianshen/GB/1423-2865.html.

[4]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通知.[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2—24/2865198.

[5]姚磊,谭明义,田雨普.新农村建设中村落农民体育发展环境分析——安徽省小岗村、小井庄和落儿岭3村实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1,32(1):46 ~54.

[6]陈革新,张宝华.浙江省中职学生体育认知水平及行为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3):87.

[7]Paul A Samuelson,William D.Nordhaus,ECON0MICS(17thedition)[M].McGraw—Hill,2004.

[8]刘艳娥.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机制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2):24 ~27.

[9]郭修金.小康社会中的村落体育——山东三村的调查[J].体育科学,2009(2):93.

[10]王亮清,新农村建设中村落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与解决路径——河南省“村官学院“乡村工作站16个行政村的实证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2):53~57.

[11]朱勇.原生态价值取向与村落体育的“善本再造”[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6):681~684.

猜你喜欢
忻州市村落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美丽乡村行——走进忻州市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忻州市强力推动药茶产业发展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