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和团队凝聚力关系研究

2013-10-25 11:48初少玲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凝聚力愿景教练员

初少玲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和团队凝聚力关系研究

初少玲

(山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250061)

以山东省部分高校150名高水平团队运动员为调查对象,以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问卷为调查工具,研究了高校运动队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的现状及其与运动员团队凝聚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得分中等,教练员比较注重团队建设及训练效果的提高;运动员对团队凝聚力感知良好;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训练团队凝聚力在整体及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良好的魅力领导行为有助于促进团队凝聚力的发展。建议教练员学习、完善和灵活运用魅力领导行为,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

高校;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团队凝聚力

如何提升队伍的凝聚力,使运动员自觉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运动训练中并提高训练效果,是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在运动管理学、运动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行为问题,成为教练员、体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学者们认为,教练员领导行为就是教练员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运动员施加影响、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1]。近年来,教练员领导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领导行为特征及与训练动机、自我效能、团队绩效、团队凝聚力关系等方面[1-7]。

作为新型的领导理论——魅力型领导理论[8],虽然已应用于国内的企业与社会组织,但针对高校运动团队教练员的实证研究很少,更缺乏与团队凝聚力(团队个人与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紧密团结,为追求共同目标而达成团队一致性的动态过程[9])的相关性研究。根据Jaepil Choi的魅力领导行为的基本概念[10],将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概括为教练员利用魅力或行为上独特的特征,构建科学发展愿景,赢取运动员的信任与忠诚,激励运动员主动训练,实现或超越训练目标的过程。

因此,笔者通过调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及运动队团队凝聚力现状,揭示了两者在整体及维度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和管理水平,促进高水平运动队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部分高校150名高水平团队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英文相关文献,理解魅力型领导的基本特征和团队凝聚力的基本要素,利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在研究准备前,向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学院的9位主管训练的领导,12位体育训练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专家进行咨询,明确研究工作基本思路、框架,确保研究方法和调查问卷的科学性。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对“魅力领导”与“团队凝聚力”相关文献分析归纳,确定编制问卷的内容;经请教体育训练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相关专家后,做适当修正,设计形成“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问卷”。问卷分为三部分:基本情况、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团队凝聚力。借鉴李超平等设计的变革型领导行为量表[11]和孙建敏等人的研究成果[12],结合中国高校教练员的工作实际,将魅力领导行为分为创新团队愿景、教练员个人魅力、德行垂范、沟通与个性化关怀、运动员训练绩效5个维度,每个维度6道题。借鉴Henry K B的团队凝聚力量表[13]和刘电芝等人的研究成果[14],将团队凝聚力分为团队认同、人际关系、共同目标、紧密合作4个维度,每个维度6道题。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计分(分值为1、2、3、4、5分)。

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采用“隔时再测”方法,以山东大学体育学院田径队27人为测试对象,于2012年3月10日和2012年6月15日分别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5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51(P<0.01)、0.960(P<0.01)、0.745(P<0.05)、0.786(P<0.05)、0.842(P<0.01);团队凝聚力4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20(P<0.01)、0.766(P<0.05)、0.784(P<0.05)、0.911(P<0.01),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请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部分专家对各自学校部分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和团队凝聚力进行评定,用专家评定结果与运动员填写的感知结果做相关性分析,效度分别为 0.660、0.742、0.703、0.605、0.612、0.721、0.529、0.764、0.583(P<0.05)。由此可见,问卷的有效性较高。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山东省部分高校团队项目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5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28份,有效回收率为85.3%。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运动员对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和团队凝聚力的认知现状;对运动员性别、年龄、周训练时间、运动员练习年限以及团队规模等特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的现状

根据表1所示的“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现状”,运动员对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的认知总得分为93.60,标准差为18.05,每题平均得分为93.60/30=3.12,以每题最高分5分来计算,每题平均得分达每题最高分的62.4%,表明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各维度整体情况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教练员“创新团队愿景”与注重“运动员训练绩效”等行为出现频率略高。这说明当前高校教练员在对运动队的管理过程中多注重硬性管理,在充当表率、立身为杆、个性化关怀等方面有待提高。此研究结果与本尼斯魅力领导理论核心概念中魅力领导特征[15]基本相符,即拥有令人瞩目的愿景、建立高绩效期望、确保运动员能够达成统一目标。

表2“团队凝聚力”的总得分为79.15、标准差为17.63,每题平均得分为3.96(79.15/20=3.96),达每题最高分的79.2%,显示运动员对团队凝聚力整体的认知水平较好。从描述统计结果来看,不同维度得分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团队认同”、“人际关系”、“共同目标”与“紧密合作”。这说明运动员对团队凝聚力的总体认知水平较高,但是,在促进队员紧密合作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表1 运动员对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的认知现状(n=128)

表2 运动团队凝聚力现状(n=128)

2.2 不同特征运动员对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认知比较

表3的结果表明了不同特征的运动员对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各维度认知的差异。本文将运动员特征分为性别、年龄(根据专家建议和学生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成熟度做适当划分)、周训练时间、训练年限、运动团队规模5个方面。“性别”、“周练习时间”、“训练年限”、“运动团队规模”变量中,运动员对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的认识呈显著性差异。女生在5个维度上均好于男生。周训练时间“≥10h以上”的运动员,对5个维度的认知好于“≤5h”的运动员;周训练时间“6~10h”的运动员,对“运动员训练绩效”、“德行垂范”、“创新团队愿景”3个维度的认知好于“≤5h”者。训练年限为“≥3年”、“2~3年”、“≤2年”的运动员,对5个维度的认知水平基本上是由高到低,但在“德行垂范”维度上的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团队规模“≤10人”者、“11~20人”者、“≥20人”者对“创新团队愿景”、“运动员训练绩效”、“沟通与个性化关怀”3个维度的认知由高到低,但在“教练员个人魅力”和“德行垂范”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组在各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从多重比较的结果来看,女生的认知水平较高,这与女性较好的服从性和教练员在女生面前的良好展现有关。周训练时间越长,对各维度的认知水平越高,说明训练时间促进了运动员对教练员的了解和理解。年限越长,对各维度的认知越高,说明在队的时间促进了运动员对教练员的认识及感情。团队规模与“创新团队愿景”、“运动员训练绩效”、“沟通与个性化关怀”呈负相关,这说明团队规模太大不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沟通,也不利于训练绩效的提升。不同项目的团队规模适度在此不做探讨。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的年龄分组,说明年龄构不成影响认知水平的要素。

表3 不同特征运动员对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认知情况的比较

2.3 不同特征运动员对团队凝聚力认知差异

表4为“不同特征运动员对团队凝聚力认知情况的比较”。数据显示,“性别”、“周训练时间”及“训练年限”等因素对团队凝聚力各维度的影响在各自组内呈显著性差异。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女性”的认知水平高于“男性”(P<0.01);周训练时间“≥10h”组、“6~10h”组对团队凝聚力的认知水平高于“≤5h”组(P<0.05),“≥10h”组在“团队认同”、“共同目标”2个维度上高于“6~10h”组;训练年限“≥3年”的运动员,对团队凝聚力的认知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与“≤2年”组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运动团队规模各组在“团队认同”、“人际关系”、“共同目标”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紧密合作”上随团队规模的增加而增加(P<0.05)。“年龄”分组在各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从多重比较的结果来看,女性的认知水平普遍高于男性,说明女生的执行力强、性情温和、善于沟通等特点,使她们注重团队建设并在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周训练时间越长者对团队凝聚力的认知越高,说明更多的参与使运动员更加认识到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训练年限长者对各维度的较高认知,说明运动员年限越长,融入团队的程度越深,“以队为荣”的观念越强,对团队凝聚力重要性的认知越高。团队规模在“紧密合作”维度上的差异,说明队伍越大,越要注重合作。而年龄分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年龄也不是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这与古尔德的研究结果[9]较为一致。

表4 不同特征运动员对团队凝聚力认知情况的比较

2.4 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与运动员团队凝聚力关系分析

卡伦的团队凝聚力理论[16]说明领导行为是影响团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教练员的魅力领导行为与运动员团队凝聚力关系进行探讨。表5的数据表明,大部分维度之间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中“创新团队愿景”和“团队认同”积差相关系数最高,达0.668;少数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只有0.4多,如“教练员个人魅力”。

表5 教练员魅力领导与运动员团队凝聚力关系

数据表明,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在整体及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除“教练员个人魅力”之外,较高的魅力领导行为能够促进团队凝聚力的发展。运动团队的愿景代表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才智、能力和核心价值观,是全体教练员、运动员的共同目标,它造就运动员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能促进团队的稳步发展,是形成团队凝聚力的关键。教练员良好的德行是运动员学习、效仿的行为标杆,能使运动员形成“遵从”心理,有助于提升团队凝聚力。教练员的沟通和关怀行为能帮助运动员及时了解、理解团队任务和训练方法,为运动员排忧解难,消除双方隔阂,有助于运动员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共享任务目标上,并促使运动员对共享目标的投入,从而促进凝聚力的提高。高绩效的训练提高了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度和自信效能,并在团队中形成了一种积极氛围,促使队员之间的交往、交流更积极,改善了运动队内部的社交关系,促进了运动团队凝聚力的良性发展。这个结果与本尼斯在魅力领导行为的实证研究中追求自信效能与高绩效相符,与哈特格等人强调创新愿景与行为典范的研究结果[17]也非常相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当前山东省高校高水平体育教练员的魅力领导行为表现处于中等水平,“创新团队愿景”与“绩效管理”行为的出现频率略高;“沟通与个性化关怀”、“德行垂范”的得分相对较低;运动员对团队凝聚力的认可度较好,对“人际关系”、“团队认同”与“共同目标”的认识较为清晰,但“紧密合作”的得分相对较低。

2)不同性别、周训练时间、训练年限和团队规模等特征对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的认知水平普遍高于男性;周训练时间越长,认知水平越高;训练年限越长,认知水平越高;团队规模越大,在“创新团队愿景”、“运动员训练绩效”、“沟通与个性化关怀”3个维度上的认知水平越低。年龄不是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

3)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整体及各维度与团队凝聚力整体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大多数维度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性水平。较高的魅力领导行为能够促进团队凝聚力的发展;较高的凝聚力产生了较好的训练效果,也助推了教练员领导行为的提升。

3.2 建议

1)教练员充当行为标杆,树立团队典范。基于教练员的“德行垂范”得分较低,建议教练员重视自己的言行与人格塑造,以赢得运动员的信服、支持和遵从。

2)教练员应重视开展沟通和个性化关怀工作。教练员在“沟通与个性化关怀”的得分相对最低。基于教练员是运动员训练和领导的核心,因此,建议教练员用心揣摩魅力领导的整合与运用,积极开展沟通活动,帮助运动员了解愿景,激励运动员将团队愿景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开展针对运动员个人的人文关怀,解决运动员在训练、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舞、激励运动员奋发向上、不断提升训练绩效。

3)积极促进运动员间紧密合作,强化团队认同感。基于“创新团队愿景”与“团队认同”相关性最高、而“紧密合作”在团队凝聚力表现得分最低的情况,建议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和管理中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共同愿景,增进教练员与运动员、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合作与默认,努力营造队员的团队归属感。

4)灵活运用魅力领导行为,提升团队凝聚力。建议教练员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领导技巧,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和运动员竞技水平,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以及体育发展服务。

[1]孙 健,李双军,任日辉,等.全国体育专业院校田径教练员领导行为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78-82.

[2]任春刚.CUBA篮球教练员领导行为特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4):114-117.

[3]刘改成.高校体育领导者变革型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刘伟强.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训练动机、自我效能关系的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9.

[5]贾 博.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团队绩效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体育学院,2009.

[6]张宏伟.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团队凝聚力关系的模型构建[D].重庆:西南大学体育学院,2009.

[7]李 强.高校教练员变革型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体育学院,2010:2.

[8]House R J.A 1976 theory o f charismatic leadership[M].London:Feffer&Simons,1977:189-207.

[9]Gould D.Leadership[M]//Weinberg R&Gould D(Eds).Foundations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07:205-226.

[10]Jaepil Choi.A motivational theory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envisioning,empathy,and empowerment[J].Journal of Leadership&Organizational Studies,2006,13(1):24.

[11]李超平,时 勘.变革型领导的结构与测量[J].心理学报,2005,37(6):803-811.

[12]孙健敏,焦长泉.管理者工作绩效结构的探索性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2,8(3):1-10.

[13]Henry K B,Arrow H,Carini B.A tripartite model of group identification:Theory and measurement[J].Small Group Search,1999(10):558-581.

[14]刘电芝,疏德明.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培育措施[J].管理科学,2008(5):34-35.

[15]Bennis W.Theory of charisma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M].New York:West Group,2004:110.

[16]Widmeyer W N,Canon A V,Brawley R.Group cohesion in sport and exercise[J].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sychology,1993(5):672-679.

[17]Hartog D N,de Hoogh A H B,Keegan A E.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belongingness and charisma on helping and complian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7,92:1131-1139.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aches’Charismatic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Team Cohesion of Professional Sports Team in Universities

CHU Shaoling
(Sports School of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61,Shandong,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150 high-level athletes of some univers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coaches’charismatic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ports team cohesion were studied by the questionnaire on charismatic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team cohe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aches’charismatic leadership behaviors got a medium score.The coache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team construction and the training effect improvement,and the athlete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team cohesion.There were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harismatic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the team cohesion on each dimension.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coaches should learn more about the coaches’charismatic leadership behaviors to improve the team cohesion.

university;coach;charismatic leadership behavior;team cohesion;relationship

G808.192

A

1004-0560(2013)02-0055-04

2013-01-15;

2013-02-25

初少玲(1970-),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责任编辑:乔艳春

猜你喜欢
凝聚力愿景教练员
浅谈培养小学班级凝聚力的路径和方法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北昌影音刘海申 凝聚力造就专业度,只为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此凝聚力”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驱动物联网从愿景到现实的三驾马车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