澂江县干旱情势及防御对策措施

2013-10-24 03:23田小秀
海峡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防御对策

田小秀

[摘要]干旱灾害是澂江县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给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制约澂江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该文通过分析干旱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季节(时段)不同等级旱情的划分,总结干旱出现的概率,有针对性地提出抗御干旱灾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干旱灾害 防御对策 发生频率

干旱灾害是澂江县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给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制约潋江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1、干旱形成的原因分析

干旱的形成主要是偶然性或周期性降水的减少,旱灾属于偶发性的、高温、持续少雨或不雨的气象灾害,在其出现初期,人们并不能感到它的到来,但时间愈长,受旱面积扩大,严重程度与日俱增。干旱不仅与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有关,还与需水要求有关。影响干旱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降水、气温、蒸发、旱风等气象条件,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下垫面条件,农作物品种和分布、水利工程的供水等人为因素,旱情不仅与降雨量有关,还与降雨的时程分布、土壤含水量、土壤蒸发量与作物生长过程正常需水量有关。作物生长关键期无有效降雨也是形成旱灾的主要因素。从统计分析可知,灾情最严重,不一定最干旱。

澂江县地处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境内平均温度11.9℃~17.5℃,无霜期224~274天。根据澂江气象站实测雨量资料分析,澂江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仅930mm,而多年平均蒸发量高达1659.1mm(φ20蒸发皿)。冬夏半年各受两种性质不同的大气环流交替影响,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干季(11月~翌年4月)长达半年之久的时间受印度大陆干暖气流和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干冷气流影响,气候干燥、温暖,降雨稀少,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雨量的20.4%,蒸发量大,日照充足。而这段时间正是小春作物生长和大春作物泡田栽插的关键时期,只要雨水稍微偏少,或库塘蓄水稍差,或雨季推迟,都将发生程度不同的干旱。雨季(5月至10月)降水量多,占全年降雨量的79.6%。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影响,澂江县干旱发生频繁,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2、不同等级旱情的发生频率分析

澂江县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干湿季节分明,干旱以冬春季干旱较为常见。根据《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冬季连续三个月以上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少25%~35%为轻度干旱,偏少35%~45%为中度干旱,偏少45%~55%为严重干旱,偏少55%以上为特大干旱;春、秋两季连续两个月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少30%~50%为轻度干旱,偏少50%~65%为中度干旱,偏少65%~75%为严重干旱,偏少75%以上为特大干旱,夏季单月降雨量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少20%~40%为轻度干旱,偏少40%~60%为中度干旱,偏少60%~80%为严重干旱,偏少80%以上为特大干旱。分析澂江县气象站单站逐月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分别统计1959年~2012年54个年份不同季节不同等级干旱出现的次数,统计结果表1。

经统计分析,春季2~3月出现特大干旱的年份是:1960年、1966年、1969年、1980年、1984年、1986年、1999年等7个年份,平均7年出现一次,轻度以上干旱均2~3年出现一次;冬季11月至次1月出现特大干旱的年份是:1959年、1962年、1966年、1969年、1978年、1984年、1993年、1997年、2011年、2012年等10个年份,平均5年出现一次,轻度及其以上干旱2~3年出现一次。

澂江县历年雨季平均于5月25日开始,最早在5月2日,最迟在6月22日,5月份(初夏)不仅是干湿季节的转折点,也是大春作物播种移栽的关键时期,5月份降水多少及雨期开始早晚对大春作物影响较大,正需大量用水时期而降水量少,一些地方无法按时播种移栽,播种移栽好的因缺乏保苗水,容易造成大春作物减产。通过澂江气象站5月降雨量资料分析,全县5月出现特大干旱的年份为:1963年、1982年、2005年等3个年份,平均18年出现一次。

采用期望公式计算每一个季节(时段)多年期间出现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早的干旱累积频率,以反映某级旱情(包括比它更严重的旱情)出现的概率。

严重干旱以上级别干旱:冬季为35%(2~3年一遇),春季为16%(6年一遇);特大级别干旱:冬季18%(5~6年一遇),春季13%(7~8年一遇)。连续的季节性干旱以冬春连旱为常见,出现的概率为20%(5年一遇),从年际组合来看,冬季、夏季2年或2年以上干旱连续出现的可能性分别为64%、63%,10个干旱年份中有6个以上是连续出现的。

3、干旱造成的影响及损失

澂江县干旱以冬春季干旱较为常见,连续的季节性干旱以冬春连旱为常见。干旱是澂江县影响面广、危害较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发生是全县性的。

干旱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人畜饮水影响严重。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特别对旱区农村影响明显,旱灾严重时致使许多群众要到几里甚至几十里以外去拉水,有的由于喝了不干净的水,还会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不仅加重了群众负担,还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对农业生产影响严重。由于灌溉水不足,造成土壤墒情差,影响农作物的播种、出苗、生长,造成各生育期不能及时按需供水,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威胁,造成农作物大范围减产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三是对工业生产影响严重。旱灾造成工业用水不足,特别是对发电、化工等高耗水行业,生产用水严重不足,影响了工厂的正常运行,造成减产或停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四是旱灾使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减少,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出现旱灾最典型的年份是2010年、2012年,自2009年9月起至2010年5月,澂江出现秋、冬、春三季联旱,降水稀少,气温偏高,抚仙湖水位明显下降,大部分水池水窖和31座库坝塘干涸,全县蓄水总量急剧减少,库塘蓄水与上年同期偏少60%,近三成农村饮用水源点干涸,3.5万人饮水困难,75%小春作物种植面积受旱,全县范围内出现特大干旱,因旱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09亿元。

自2009年以来,潋江县持续干旱,至2012年已是连续4年干旱,截止2012年12月28日,受持续干旱影响,抚仙湖水位比法定最低运行水位(1720.80米)还低0.47米,沿岸抽水站提不到水,大多数已无法运行;全县83座水库、坝塘中已干涸或面临干涸的水库有30座,全县水库坝塘蓄水总量比近10年同期平均值偏少40%。全县农作物受旱13706.44亩,占耕地有效灌溉总面积的26%,其中轻旱11650.44亩,重旱2056亩。因旱造成10389人、2474头大牲畜及一所小学223名在校师生饮水困难。

统计分析的近年2009年~2012年不同等级的干旱情况见表3。

4、抗御干旱灾害的对策措施

为应对干旱,减少损失,保障全县生产和生活秩序的正常进行,需要采取积极的抗御干旱灾害的对策措施,具体如下:

4.1 完善抗旱预案,制定应对措施及处置机制

规划根据近几年抗旱预案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找出现有抗旱工作的不足,进一步编制和完善抗旱预案,并上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化和规范政府对抗旱救灾应急工作的管理,促进形成抗旱工作的统一领导、科学决策、协调一致、联动有序、保障有力、社会广泛参与的高效应急管理体系,做好澂江县干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旱灾,以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建立统一、快速、协调、高效的干旱应急处置机制。为区域的发展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特别是要采取强有力的应急措施,落实清楚应急抗旱供水水源、备用水源、替代水源,及时进行供需平衡分析,细化供水计划方案,制定专项供水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确保城乡供水和人畜饮水安全。

4.2 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投入抗旱救灾

坚持抗旱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镇干部包村组,村组干部包户,层层落实抗旱工作包扶责任制,切实履行抗旱职责。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做好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的宣传工作,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节约用水。组织农民群众不等不靠,通过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抗旱措施,积极开展自救。组织动员群众全力以赴投入抗大旱夺丰收的战斗中。对严重缺水的地方,及时组织工作组深入到镇、村、组、学校进行抗旱送水服务。组成灾情核查组,逐镇、逐村、逐组、逐户对灾情进行核查,解决粮荒、加强困难群众救助,着力解决好灾区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

4.3 合理分配用水,抓好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统一管理

按照统筹兼顾、优化配置的原则,认真分析现有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和各类抗旱设施,因地制宜、一库一策,采取蓄、引、抽、提、拉、截流等措施,保持和增加库塘蓄水。根据气象情况,适时适度、科学理性地开展人工增雨特别是飞机人工增雨用业,增加抗旱水源。进一步完善、细化水量调度方案,强化计划用水和科学用水,本着“先地上、后地下,先生活、后生产”及抗长旱、抗大早的原则,合理科学地调度和管理现有水源,确保现有的水源发挥最大效益。对各行业用水进行认真的分析测算,制定供用水计划,严格按照用水计划进行供水,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作用,确保全县人畜饮水和抗旱保小春及春耕春播用水。

4.4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抗旱能力

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继续抓好山区“五小”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搞好旱损、灾损水利工程的清淤、堵漏、加固、扩容等工作,有针对性地抓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维修清淤灌溉渠道、改造检修机电排灌设施,采取一切措施尽量多蓄水、多增水,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抗旱减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增强抗旱保供水能力。

4.5 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力以赴抗旱减灾

水利、发改、农业、财政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积极筹措抗旱应急资金,加大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因地制宜修建各类投资少、见效快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积极稳妥储备抗旱所需各种物资设备,包括送水车、贮水灌,工程车、移动式喷灌机、电焊机、发电机、振动器、钢模板、应急用各型水泵以及编织袋等抗旱所需设备,干旱来临时将能及时有效地发挥抗旱救灾作用。推广各种科技抗旱措施,做好“FA”旱地龙、地膜覆盖、袋苗、机制钵育苗等抗旱科技措施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发挥其抗旱减灾作用。

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和统计工作,气象、水文、农业、水利等部门要加强信息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旱情预报、监测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密切掌握旱情动态,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建立以县级抗旱服务站为龙头、镇服务队为纽带、村级抗旱协作组织为基础的抗旱服务网络,以抗旱减灾、为农民提供优质抗旱服务为宗旨,为群众抗旱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抗旱服务。

猜你喜欢
防御对策
吐鲁番市近10年气象灾害特征与防御对策依再
固原市冬季气候条件对冬小麦越冬的影响分析及防御对策
赫章县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
霜冻天气对瓜州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济宁地区汛期大风灾害性天气特点及防御对策
当前计算机软件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分析与防御策略
霜冻的类型及防御对策
农村低压输电线路雷电致灾诊断分析及防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