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陈冬华 李强 周浩 汤伟琴 季莹 张一英 陈斌
(1.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1800;2.上海市嘉定区华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816)
2012年4~6月嘉定区华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资料完整的9 271名中老年人,其中男3 912名,女5 359名;年龄40.0~100.0岁,平均年龄(63.9±7.9)岁,其中40∼49岁790人,50∼59岁2 300人;60∼69岁3 515人,70∼79岁1 845人,80∼89岁786人,90岁以上35人。以血尿酸检测值男≥408 μmol/L,女≥357µmol/L为界,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 759名,其中男879名,女880名;血尿酸正常组7 508名,其中男3 030名,女4 478名。
所有体检者晚餐后禁食,次日分别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同时空腹抽血,空腹血糖(FBG)、谷丙转氨酶(GPT、ALT)、血尿酸(UA)、血肌酐(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均采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
高血压诊断标准:SBP≥140和/或DBP≥90 mmHg;血糖异常诊断依据:FBG≥6.1 mmol/L;血脂异常诊断参照《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将TC≥5.72 mmol/L、TG≥1.70 mmol/L定义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代谢综合征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具备超重或肥胖(BMI≥25 kg/m2)、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中任何3个或全部;肾功能不全诊断依据:除外肾前因素,Cr≥133 μmol/L,BUN>21.4 mmol/L。
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用直观图展示最终结果,患病率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
血尿酸增高和正常的人数分别为1 759例(男879例,女880例)和7 508例(男3 030例,女4 478例),血尿酸增高患病率为18.97%。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879人,占22.47%;女880人,占16.42%。40~49岁,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及90岁以上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8.73%、13.48%、19.15%、23.74%、32.57%和37.14%。随年龄的增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也逐渐增高(表1)。
与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尿素、血压水平明显增高(P <0.01,表2)。
高尿酸血症主要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本研究显示,中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97%,且随着年龄组年龄段的增高,高尿酸血症的人数占各年龄组人数的比例也逐渐增高,提示年龄可能是影响中老年人血尿酸水平的因素之一。作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主要由肾脏对外排泄。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往往具有较高的患病率[3],而且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升高,可能与老年人的肾功能逐渐退化相关。随着年龄增大,肾动脉逐渐硬化,心脏供血能力也在逐渐降低,肾脏的血流减少,导致肾小球的滤过率开始下降及肾小管排泌功能不断降低,使血尿酸的排泄减少进而引起血尿酸升高。同时,本研究显示,上海地区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血尿酸增高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2.47%和16.42%,平均为18.97%,本地区的调查结果略高于全国的平均值,这可能与长三角地区的生活水平与饮食结构有关。
表1 不同年龄、性别组血尿酸水平比较 n(%)
表2 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代谢指标比较
通过高尿酸血症组中以上各相关性统计与对比分析,提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关系比较密切,而这些在中老年人群内分布较多。过多的脂肪摄入还可抑制尿酸的排泄,血尿酸进而增加。高尿酸血症时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动脉壁,导致动脉逐渐硬化,并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抑制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研究中老年高尿酸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代谢综合征与尿酸正常组间有较为显著的差异。通常认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滋生多种代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的共同土壤,而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4]。近几年大量病学资料及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血尿酸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G与血尿酸呈强烈正相关,TG是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5-6]。
Viazzi等[2]研究认为,肾功能受损与高尿酸血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本研究结果也提示,血尿素、肌酐偏高是影响血尿酸水平的主要相关因素;而且随着年龄不断的升高,表现越为明显,并且也显示与年龄区间的关系密切。主要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导致血尿酸排泄减少有关,同时老年人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导致肾小管内尿酸盐结晶大量形成,引起慢性肾小管-间质炎症,从而造成肾功能损害[7]。
鉴于以上研究分析,对于中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避免高嘌呤、高能量食物的摄入,积极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在保护肾功能的同时治疗高尿酸血症及伴发的相关疾病。
[1] Culleton BF, Larson MG, Kannel WB, et al. Serum uric acid an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J]. Ann Intern Med, 1999, 131(1): 7-13.
[2] Viazzi F, Parodi D, Leoncini G, et al. Serum uric acid and target organ damage in primary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 2005, 45(5): 991-996.
[3] 刘湘源, 肖玉兰, 任素琴, 等.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5, 9(5): 280-283.
[4] Vuorinen-Markkola H, Yki-Yarvinen H. Hyper uricem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4, 78(1):25-29.
[5] 邵继红, 沈洪兵, 莫宝庆, 等. 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8):688-690.
[6] 朱文华, 方力争, 李楠, 等. 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J]. 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5(3): 228-229.
[7] 邱朝晖, 曹弈.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J]. 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 2001, 28(1):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