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行业产业化和职业化背景下的翻译硕士(MTI)专业课程设置

2013-10-24 07:31:10滕梅张馨元
山东外语教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设置人才语言

滕梅,张馨元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1.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资源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各种国际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加,这也为中国翻译服务市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据《2012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显示,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从1980年至2011年,我国语言服务企业总数从16家发展到了37197家,平均年增长率为30.3%,并预计到2015年,语言服务企业数量将达到6万余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多。不过,虽然我国目前有翻译从业人员约119万名,兼职翻译人员更达到330万余人,但是译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过系统翻译培训的译员还占少数,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级翻译人力资源不足,尤其体现在中译外高端人才以及专业领域翻译人才的匮乏,因此目前我国高层次、职业化、应用型的翻译人才缺口十分巨大。(郭晓勇等,2012)

应此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批准设置翻译硕士(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专业学位教育,这是我国继工商管理等19个专业学位之后所设置的又一专业学位。从2007年到2012年,在短短的6年内,开设MTI专业的高校就从开始的15所,增长到现在的159所,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视以及市场对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这是国家根据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发展趋势而做出的调整,培养高端翻译人才不仅可以满足翻译市场的巨大需求,而且也在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各高校MTI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开展,以此为主题的论文与专著数量也随之增加。根据笔者在中国知网对2007-2012年间以“MTI教学”为主题的论文检索表明,2007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仅有1篇,2012年的论文数量则高达39篇,这种大幅增长的趋势与近年来MTI教学在各高校广泛实施直接相关。

图1 2007-2012年MTI教学论文数量统计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学科理论的发展推动着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又为理论提供研究基础,使其不断创新。MTI教学课程理论基础的蓬勃发展,反映出社会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密切关注。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进行MTI的课程设置,使其具有学科特色,运用高科技辅助教学及翻译手段,培养出适应翻译职业化的高水平职业翻译人才,这一课题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2.0 MTI课程设置情况

传统语言学硕士翻译方向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在于掌握研究方法,熟悉翻译理论;而翻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在于提高翻译实操能力,成为职业译员。(穆雷,2011)2007年首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MTI试点教学单位共计15所。笔者通过可获得的资源,选取其中9所大学的MTI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收集汇总,展开调查分析,分别为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

翻译硕士(MTI)专业是目前我国20个专业学位之一,国家教执委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规定。翻译硕士学位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方向必修课。所调查院校课程设置中,公共必修课的设置大体相同,专业必修课和方向必修课略有差异,各高校特色基本体现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上。具体来说,公共必修课一般是两门:政治理论与中国语言文化,有的学校将第二外语也作为公共必修课,目的是在英语专业学生本科二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多语种能力,因为多语种翻译人才也是当前社会亟需人才之一。专业必修课一般包括翻译概论、基础口译、基础笔译;有的学校还设置了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译文对比、写作等课程,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虽然MTI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实践仍需理论加以指导,因此基本所有院校都设置了翻译理论课程。某些院校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有不同的方向,包括口译方向和笔译方向。口译方向的必修课包括专题口译和同声传译;笔译方向的必修课包括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笔译实践。至于专业选修课,各院校的差异比较大,各有特色,如北京大学开设了翻译管理实务和语料库建设与文献查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了经贸翻译、科技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开设了字幕翻译、应用翻译和高级军事翻译;同济大学开设了外事口译和商务口译等课程。

笔者在数据统计初期,将试点单位开设的课程一一列出,将不同于传统翻译课程的新型课程进行标注。这些新型课程,如科技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管理实务等具有专业性、时代性特点,体现出翻译的产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趋势。由于各高校课程开设的起始时间不同,笔者将所得数据按年份进行了排列统计(见表1)。

表1 2007-2012年MTI试点单位开设新型课程情况统计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7-2010年,新型翻译课程的数量在逐年上升。从2007年的11门到2012年的39门,增长了近三倍,足以看出各院校在设置MTI翻译课程时所做出的改革创新,努力使MTI课程更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

图2 2007-2012年新型翻译课程占总课程比重变化情况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2007-2012年间新型翻译课程所占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2012年达到最高,约占19%,新型翻译课程在MTI教学中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很明显,从2007年国家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来,翻译课程设置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在传统翻译课程(如翻译概论、英汉写作与修辞、基础口译、基础笔译、口笔译理论与技巧等课程)之外,新增翻译课程体现出MTI教学与普通翻译教学的差异。

目前的翻译活动中,实用性文体翻译占了绝大部分比重。据不完全统计,所有翻译文体中,实用性文体翻译占到90%以上,而文学翻译仅占翻译市场业务量的1%。(曾立人,2011)然而,目前我国的普通翻译教材译例大都选自文学题材,讲授的也基本上是文学翻译的基本技巧和评价标准,当学生走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翻译要求时,会发现文学翻译的经验并非对任何文体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在校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脱节,这也是我们与国际一流学校的差距所在。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穆雷曾经指出,一些国际著名翻译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市场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得各种口笔译实践能力,以便在毕业后能够立即胜任各类应用型翻译工作。(王银泉、王菊芳,2008)目前,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课程内容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新增了科技翻译、经贸翻译、媒体翻译等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翻译课程,能够让MTI学生有针对性地接触到各领域的具体翻译,使他们更能适应翻译产业,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3.0 MTI教学与翻译行业的有效接轨

MTI教学与翻译行业,一个是职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一个是职业翻译人才的最广泛就业趋向,虽然两者的功用不同,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首先,专业翻译人才是翻译行业运行的核心,而MTI教学为翻译行业培养高端专业人才,提高其语言服务水平,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第二,翻译行业是MTI教学最大的实践基地,从这个角度来讲,翻译行业对MTI教学有极大的辅助作用,为MTI教学提供翻译反馈的资源;第三,MTI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满足市场需求、顺应市场发展的专业翻译人才,而翻译行业作为MTI教学人才输送的最大市场,为MTI教学课程设置提供培养方向。

3.1 翻译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萌芽,企业数量在一千家以内,平均每年新增企业62家;在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初步形成,企业数量由一千家发展至近万家,平均每年新增企业613家;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和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语言服务市场的繁荣,中国语言服务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企业数量由一万家发展至3.7万余家,平均每年新增企业2961家。①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语言服务注册企业37197家,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排列前四,占69.8%,其中北京12000多家。语言服务业从业人数119万人,翻译人员占53.8%,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3.9%,本科58.8%,大专11.6%,大专以下5.7%。

据统计,2003年中国的翻译市场产值为110亿元人民币,2005年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刘习良,2006),达到227亿元,2007年中国翻译市场产值近300亿元,中国翻译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②2010年全国语言服务业产值1250亿元,2011年约1576亿元,增长比例26%。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翻译市场的前景亦越来越广阔。

3.2 翻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翻译行业标准也正在一步步趋于完善。从2003年起,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陆续推动制定了三部翻译服务领域国家标准,分别为:《翻译服务规范第1部分:笔译》、《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和《翻译服务规范第2部分:口译》,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实施。这些国家标准的出台填补了翻译服务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旨在从业务基本术语开始制定行业规范,以便廓清长期以来的一些模糊概念,开启了中国翻译服务标准化的进程。2011年,中国翻译协会为促进行约行规建设、加快行业规范的制定,发布了首部语言服务行业规范《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

虽然在外包服务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翻译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种产业化、职业化态势,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翻译产业还是处于一种纷乱杂陈的自发状态。翻译市场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病,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管理混乱无序和低质量的恶性竞争日益泛滥。(李兰、王禹奇,2007)目前翻译市场上,人才素质参差不齐,既有从事多年翻译工作的专家,也有普通公司的职员,甚至是依靠翻译软件来翻译的学生;且涉及法律或高额经济利益的翻译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准入机制。尽管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制度的影响逐年扩大,但尚未成为从事翻译的必要条件;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低价低质,而高端市场专业性强,供不应求;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翻译培训输出专业人才,因此专业化、职业化的总体水平并不高。在2010年的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上,郭晓勇就曾总结出中国翻译行业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缺乏对行业的深入研究和行之有效的行业指导及管理;二是缺乏系统、科学、规范、客观的翻译人才、翻译机构准入和评估机制;三是翻译人才缺口巨大,师资严重匮乏。这些都是制约翻译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的因素。(郭晓勇,2010)而《2012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提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主要面临的五点问题:一是行业地位不明确,缺乏政策扶持;二是准入门槛低,缺乏立法保障;三是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和国际参与度低;四是企业创新不足,同质化问题突出;五是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人才缺口较大。由此看出,这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彻底解决。(郭晓勇等,2012)要使中国语言服务业有长足发展,就需要加快准入机制的建立;促进行业合作,搭建资源平台;产学结合,培养紧缺人才;全面提高行业现代化水平。

3.3 翻译行业的产业化与职业化对MTI教学课程设置的意义

由社会及经济发展而催生的翻译产业,正在不断壮大,一步步走向产业化和职业化。从MTI就业角度来看,翻译企业是翻译人才主要用人单位,其用人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翻译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苗菊、王少爽,2010)另外,由于翻译企业数量激增,各种翻译活动机会增多,越来越多的翻译企业转向拥有较多实践时间和精力的MTI专业学生,因而,从MTI教学实践角度来看,翻译企业是翻译硕士专业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的最佳场所。对于我国翻译教学而言,需要针对国内翻译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不同层次翻译人才的需求,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估,明确培养目标,通过对翻译市场的分析和评估,制定与职业现实更为贴近的培养方案。(朱锦平,2009)因此,在翻译公司与MTI教学如此紧密的联系下,从翻译行业的需求来看MTI教学课程设置有着重要的意义。

4.0 产业化和职业化视角下的MTI教学课程设置

随着行业标准不断完善,翻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翻译准入和评估机制标准相应上升,对翻译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中国翻译行业在不断走向标准化的同时,也为MTI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4.1 设置语言能力课程以加强学生的双语运用能力

会外语不一定会翻译,这是目前已经达成的共识。但是要做翻译,一定要会外语。扎实的双语基础是接受翻译专业训练的前提。许多翻译公司的招聘启事中均要求应聘者有良好的双语功底,有的则是要求应聘者具有某些语言等级考试证书。

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是做翻译的必要条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指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最终都要从翻译能力上表现出来。翻译能力是学生外语语言和知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宫慧玲,2009)然而在目前的MTI教学课程设置中,鲜有英语语言能力课。在参与调查的9所院校中,只有4个院校设置了英语写作课程,而写作仅是英语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的一项。有人认为,英语语言能力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时该完成的任务,不应该拿到研究生培养阶段来完成。然而,语言是时时更新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果学生只是将英语水平停留在本科阶段,跟不上语言和术语的更新进度,必然对未来的翻译工作造成障碍。另外,受语言环境限制,学生如果不有意识地加强外语训练,其语言水平也必然不进则退。其次,MTI学生的生源并不仅限于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还有相当数量的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对此类学生而言,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其在本科阶段的英语学习缺少系统性,英语基础也相对薄弱。因此,在MTI课程设置中,应适当考虑到增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因素。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一定要在MTI课程中设置外语基础课程,各高校可以综合考虑学校的师资、教学制度、学生的能力水平等因素来确定是否开设以及开设何种课程,不开设的院校也应加强对MTI学生自主巩固英语水平、更新语言知识、加深文化理解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督。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双语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令人遗憾的是,汉语在我国MTI教学中一直处于缺席状态。在参加调查的9所院校中,仅有3所设置了汉语写作及修辞课程。事实上,汉语水平直接影响到译员翻译的质量。尽管大部分院校设置了翻译技巧课程,但是没有语言功底的技巧运用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得以充分发挥。除此之外,从宏观上讲,译员的职责不仅是传递信息,同时也是在传递一种文化。在世界各国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中国的年轻一代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而译员正是这其中的主力军。培养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不仅仅是培养有高水平翻译技巧的人才,更是培养高素质、有底蕴的翻译人才。

4.2 设置翻译实践课程以增强学生翻译实践水平

既然MTI主要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翻译实践自然成为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翻译实践,学生能够体悟功能翻译的要义,内化翻译规范,形成翻译道德,在有翻译述要(translation brief)的时候,能遵从述要的要求,在没有述要的时候,能分析翻译交际的诸方,形成自己的“述要”,顺利完成翻译任务,从而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过程。(王树槐、栗长江,2008)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资源进行翻译实践外,也应帮学生联系可靠的实习渠道,进行真枪实战的翻译实践,并为学生的翻译作品把关。例如,中国海洋大学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2010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外研社中国海洋大学翻译基地。该基地成为外研社与海大共同探索提供优质外语资源的双赢举措的桥梁,一方面,翻译基地为MTI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翻译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外研社提供了丰富的双语语料资源。通过翻译基地的实践,在导师的监督指导下,学生进行翻译、校对、通稿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并根据导师和出版社所作的评析反馈进行校改。翻译基地成为累积翻译经验、训练翻译技能的平台。再如,青岛大学与CCTV NEWSCONTENT(央视国际视频通讯有限公司)于2012年签约合作新闻汉译英项目。该项目以快速、限时的形式(4小时内返稿)将译者带入与当下国内实事息息相关的翻译实务中,并能从译审老师、央视翻译项目组译审老师及外籍人士处获得及时迅速的反馈意见。这些项目为学生提供了翻译实践和交流平台,是学习和锻炼的好机会。这种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与用人单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完善翻译教学和培训体系,造就语言功底过硬、专业和文化知识广博、综合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

4.3 设置外专业课程以拓展学生其他专业的知识

培养职业型翻译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体现其培养模式的特点。(穆雷、王巍巍,2011)针对翻译职业的特殊要求,培养高层次、职业化、应用型翻译人才是MTI的培养目标。既然是应用型翻译人才,就必须具备其他相关专业知识。据调查显示,目前对于专业翻译人才具有较大需求的领域有机械、商贸、化工、汽车、IT、法律、医药、金融、电子、建筑、能源等。(苗菊、王少爽,2010)有道词典2012年发布的《互联网翻译市场及用户分析报告》统计③,文档翻译中,专业文档和新闻报道翻译共占86%,而文学相关翻译仅占8%。在各大翻译公司的招聘启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拥有一定专业背景的翻译人才更具竞争优势。例如,在某翻译公司招聘经济类英语翻译的启事中,要求“英语专业本科及以上,通过TEM-8;拥有经济学双学位,或者经济学相关学位,通过CET-6。”非英语专业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在就业中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翻译人才本身就应是“通才”,MTI学生要增强竞争力,适应社会环境,就必须拓展知识面,掌握其他专业的知识。

如上文调查所述,许多院校开设了专业翻译课程,包括翻译管理实务、商务口译、法庭口译、外交口译、经贸翻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传媒翻译、外事口译等,涉及的领域均为现阶段对翻译人才有较大需求的领域。设立MTI的高校首先应当明确本校和所在地区的经济或行业特色,为本校的翻译专业教学准确定位。(姚亚芝,2011)许多院校将各自的专业特长与MTI教学相结合,开设特色翻译课程,比如青岛科技大学开设的科技翻译课程,该课程由外国语学院、机电学院和信息学院的老师联合授课,同时保证了学科内容与语言的专业性;再如中国海洋大学开设的涉海类翻译课程群(涉海法律翻译、涉海经贸翻译、海洋文学翻译等),不仅有利于该校特有的海洋类学科的发展,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科技成果,开展对外学术交流,转化海洋科技成果和发展水产经济诸领域,同时拓展了该校MTI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也为更好地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实为三赢之举。此类课程的设置既顺应了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趋势,又可以平衡国内各领域翻译人才的需求,应大力提倡。

5.0 结语

随着翻译行业的蓬勃发展,MTI教学肩负着培养高层次、职业化、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重任。市场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也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提出多元要求。与传统翻译教学相比,MTI教学更应顺应翻译产业化、职业化的大趋势,注重专业性、实践性和职业化的结合,以翻译市场需求为导向,从MTI学生的专业背景出发,结合高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出具有合格双语水平及专业特色的翻译人才。

注释:

①统计数据来源于郭晓勇等的《2012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

②该提法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网、新浪新闻和东方财经等网络媒体,参见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08 -08/06/content_74390.htm.[2012-12-10]

③有道翻译.互联网翻译市场及用户分析报告[DB/OL]. http://wenku. baidu. com/view/43838046852458fb770b565a.html,2012.[2012-12-20]

[1]宫慧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09,(2):44-48.

[2]郭晓勇.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在2010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上的主旨发言[J].中国翻译,2010,(6):34-37.

[3]郭晓勇等.2012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2012.

[4]李兰,王禹奇.标准化体系下翻译行业的发展[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137-138.

[5]刘习良.加强行业管理 推动我国翻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中国翻译,2006,27(4):5-7.

[6]苗菊,王少爽.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63-67.

[7]穆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模式探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77-82.

[8]穆雷,王巍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中国翻译,2011,(2):29-32.

[9]王树槐,栗长江.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情况调查与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8,(5):88-92.

[10]王银泉,王菊芳.改革我国高校翻译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74-78.

[11]姚亚芝.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以欧美高校的实践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1):101-105.

[12]朱锦平.从澳大利亚高校的翻译教学看专业化翻译教学体系的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5):76-80.

[13]曾立人.从翻译产业发展和译员生存状况看译员人才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1):100-102.

猜你喜欢
设置人才语言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2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