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能力的微观机理研究*

2013-10-24 08:47徐万里钱锡红孙海法
关键词:记忆系统企业动态微观

徐万里,钱锡红,孙海法

(1.华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3.中山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一 引 言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技术变革的加快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当前企业面临着更为多变的竞争环境。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基于稳态环境建立的核心能力被变化的市场不断侵蚀,甚至这一核心能力由于路径依赖和相对粘性往往使企业陷入“惯性陷阱”或“核心能力刚性”的不利局面。因此,在多变环境下,企业希望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就需要构建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概念自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动态能力的内涵、维度结构、作用机制、功效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企业动态能力与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启示,但是,企业构建动态能力的微观基础方面却仍然有许多基本问题未能得到重视与解决[1][2]。例如,谁是动态能力构建的微观主体?微观主体构建企业动态能力依赖的基础又是什么?企业动态能力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最近的研究表明,动态能力概念根源于组织个体或团队之中,把研究视角由宏观转向微观,探讨动态能力的微观基础和演化机理,有助于回答动态能力从何而来、如何构建和发展演化等基本问题[1]。动态能力的微观机理研究对动态能力的理论发展及企业实践也至关重要,但文献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企业动态能力微观机理的系统性研究还非常少[2]。本研究将高管团队理论纳入动态能力的理论框架,并引进社会网络与交互记忆系统的概念,一方面期望建立基于高管团队社会网络与交互记忆系统的动态能力微观机理研究框架,在动态能力的构建主体、微观基础及演化机理等方面做实质性突破;另一方面本研究立足于微观层面,研究结果为企业构建动态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发展、为政府推动企业转型与升级提供具体的指导,因而本研究兼具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 文献综述

(一)动态能力的研究进展

动态能力理论自提出后,一直受到战略管理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剧烈、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理论界和企业界对动态能力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国外对动态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态能力的内涵与定义、动态能力的维度构成、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动态能力的作用与功效等方面。具体而言,动态能力的内涵与定义主要有两种视角,一种是从组织管理过程的角度直接对动态能力进行定义,另一种是从组织能力阶层的角度对动态能力进行定义,从而区分高阶的动态能力与一般能力。动态能力的维度构成则主要从构建动态能力的行为角度探讨,例如一些学者将动态能力划分为感知变化、抓住机会/规避威胁、资源重构三个维度[1][2]。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机制主要从动态能力与组织学习、吸收能力等角度进行探讨。动态能力的作用与功效主要结合环境变动、企业创新和竞争优势进行分析。最近,国外出现了少量探讨动态能力微观基础的文献。例如,Hodgkinson & Healey(2011)基于高层管理者直觉、情感等因素对决策的影响,探讨了动态能力的心理基础[2];Argote & Ren(2012)尚未出版的工作论文探讨了交互记忆系统在动态能力构建中的基础地位[3]。

相对国外而言,我国对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评述和总结、动态能力的维度与测量、动态能力的功效与作用机制、动态能力与我国国情结合的应用研究、动态能力与社会网络理论结合的研究等方面。最近,国内也出现了少量探讨动态能力微观基础的研究。例如,徐万里等(2009)探讨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微观基础,并提出高管团队是企业构建动态能力的微观能动主体[4]。

从国内外关于动态能力的现有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动态能力的内涵、维度结构、功效与作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企业动态能力与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启示,但关于动态能力微观基础与作用机理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见,缺乏将动态能力拓展到微观层面的系统性研究,尤其缺乏对动态能力构建主体及构建基础的研究。

(二)社会网络与动态能力研究进展

社会网络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多年的发展,由于独到的研究视角与解释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引起管理学界的关注,受到多个研究领域的重视,逐渐呈现出与其他研究领域相结合的趋势。在创业管理领域中,强调社会网络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意义[5];在创新领域中,社会网络也逐渐受到重视,认为中小企业可借助企业间网络开发而实现创新能力提升[6],钱锡红等(2010)的研究则强调了企业网络位置对创新能力的影响[7];方放和王道平(2008)的研究表明,高技术企业R&D网络对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具有重要意义[8]。

随着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和动态能力理论研究的深入,这两种理论也逐渐呈现相互结合的趋势。例如:董保宝(2012)在研究网络结构与竞争优势关系时,发现动态能力起到了中介作用[9];王栋等(2011)以社会网络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企业外部网络范围和网络强度对战略变化速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战略导向的企业在利用网络推动战略变化过程中的差异[10]。

从现有研究看,动态能力研究加强了与社会网络理论的联系,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从企业层面展开的,从高管团队的视角探讨社会网络与动态能力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事实上,在动态环境下,由于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这时,企业更需要高管团队通过其丰富的社会网络搜寻相关信息,并利用这些网络来感知环境变化、调整组织战略。因此,学术界应加强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视角的动态能力理论研究。

(三)交互记忆系统与动态能力研究进展

交互记忆系统指的是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彼此依赖的,用以编码、储存和提取不同领域知识的合作性分工系统。在团队工作中,个体成员试图掌握所有相关知识是不现实且不必要的[11],交互记忆系统的存在使得不同领域的知识由各领域的专家负责,这样每个成员就可以集中精力处理自己所负责领域的工作,既减轻了成员个体的认知负担,又减少了成员间的信息重复,有助于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随着交互记忆系统研究的深入,交互记忆系统的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了动态能力领域研究者的重视。研究表明,高管团队的交互记忆系统对企业动态能力构建有重要作用[11][12],因为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对所需处理的信息总量及决策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管团队必须借助交互记忆系统进行工作,使成员既能在各自负责的任务领域内深入发展,又能获得广泛领域内的专业支持,从而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12]。因此,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为企业的信息整合与决策提供了高效的工作基础。

从动态能力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来看,学术界已逐渐认识到交互记忆系统对动态能力构建的重要性,较有代表的成果是Argote &Ren(2012)的工作论文,他们探讨了交互记忆系统在动态能力构建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3],但总体而言,将动态能力与交互记忆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的系统性研究目前还不多见,大多为零散的理论观点。

三 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主体及构建工作

组织能力可分为运营能力与动态能力两种,动态能力本质上是调整与提升运营能力的高阶能力。由于这种观点比较符合动态能力的本质,因此被学术界广泛采用[1][2]。但是,根据这一逻辑,动态能力也可能被更高层的组织能力所调整与提升,进而,这一能力追溯将是无穷尽的;也就是说,动态能力理论面临一个能力无限溯源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非常有必要引进动态能力的构建主体,这样有利于我们理解动态能力的来源与构建,有助于解决能力无限溯源的问题,也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企业竞争优势差异化的根源[1]。

目前,学术界系统地探讨动态能力构建主体的研究文献不多,大多是探讨动态能力的作用机理时提出的一些零散观点。其中,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观点有:Eisenhardt等(2010)认为,动态能力的构建主体应该是推动组织战略更新以适应变化环境的高管个人或高管团队,他(她)们通过某一途径推动动态能力的演化[13];Hoskisson等(2011)的研究强调了企业家作为组织能力构建主体的重要性[2];Teece(2007)认为,动态能力的实现关键在于高层管理者战略职责的体现[1]。国内代表性观点有:耿新和张体勤(2010)认为企业家的社会网络是影响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重要因素,并结合组织宽裕的影响探讨了企业家社会网络对动态能力的影响[14];徐万里等(2009)认为企业高管是构建动态能力、推动组织能力提升的微观能动主体,并提出一个企业动态能力螺旋式提升运营能力的理论框架[4]。

从国内外关于动态能力构建主体的研究现状看,虽然这一研究主题意义重大,但目前学术界尚缺乏系统的研究[1][2],且大多是从企业高管个体角度展开讨论。然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高管团队的研究学者就指出,为了应对当前复杂的竞争形势,适应外部复杂变化的环境和内部不断扩大的组织规模,企业家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早已过时,企业必须由团队来充当“英雄”[15];而且,动态能力理论特别强调环境的动态性与复杂性,对企业的决策与反应明显提出了更高要求,残酷的外部市场迫使企业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更有效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决策,此时,以团队协作方式工作的高管团队无疑比高管个人更能有效地领导企业进行资源重构以适应外部市场变化。因此,当前非常有必要明确高管团队作为动态能力构建主体的地位,加强从高管团队这一视角探讨动态能力构建的微观机理。

企业动态能力提升运营能力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感知变化、抓住机会/规避威胁、资源重构[1][2]。我们认为,动态能力提升运营能力的三个阶段与高管团队的微观主体工作密不可分(见图1):在环境没发生变化时,高管团队的主要工作是主持企业正常运营,维持原来的运营能力体系;同时,高管团队还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企业外界信息,密切关注外部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当高管团队通过信息分析确认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将要发生变化,则根据收集的信息做出战略决策与规划,以抓住机会或规避威胁;将战略构思付诸实施,并对过程进行监督执行,推动企业资源重构与能力调整;当高管团队完成上述工作后,企业便形成新的运营能力体系,在新环境中优势运营。图1所示的动态能力提升运营能力的过程与高管团队对应工作,有利于我们理解高管团队作为企业动态能力构建主体的地位。

图1 动态能力提升运营能力的过程与高管团队对应工作

四 高管团队构建企业动态能力的工作基础

企业进化理论(Enterprise Evolution Theory)认为,企业具有类似生物进化的“拟生物特性”,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上也应有类似生物体适应环境的机制与基础。生物体为了不断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外周神经系统和反应迅速的中枢系统:生物体通过遍布全身的外周神经末梢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并经外周神经将感知的信息传递给中枢系统做出判断与反应,最后再通过外周神经系统发送指令以做出应对。动态能力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资源重构的能力体系,那么,高管团队作为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主体,他(她)们获取环境信息和发送战略调整指令的基础通道是什么?面对海量、复杂的经营信息,高管团队高效处理信息并进行战略反应与决策的工作基础又是什么?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从高管团队构建动态能力的工作基础角度引入社会网络与交互记忆系统的概念,构建出具体而微观的高管团队工作基础研究模型,并对典型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以案例研究的方式探讨高管团队构建企业动态能力的工作基础和作用机理。本部分研究将提出,高管团队的组织内网络、组织外网络是他(她)们收集信息、感知变化的信息通道(类似生物体的外周神经系统),也是他(她)们推动企业资源重构与能力调整的工作基础;而高管团队的交互记忆系统则成为他(她)们高效、专业地分析信息并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平台(类似生物体的中枢系统)。高管团队的社会网络与交互记忆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高管团队的社会网络与交互记忆系统

高管团队在企业中的位置是独一无二的,他(她)们既是企业内部的最高领导层,负责企业战略制定与执行、并协调整个组织的运营,又是连接企业内部与外部重要行动者的关键节点,必须对不确定环境进行敏锐观察,以挖掘潜在机会和规避风险。高管团队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他(她)们拥有沟通企业与外部市场的组织外网络,还拥有作为企业最高层对企业内部运营进行控制的组织内网络,这些网络是高管团队感知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企业资源重构、执行新战略意图的重要信息通道与平台,也是高管团队推动企业动态能力构建与演化的重要基础[4]。因此,高管团队的社会网络在企业构建动态能力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大量复杂的经营信息,高管团队的个体成员试图独立掌握并有效分析全部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高管团队的交互记忆系统可使不同领域的信息由专门负责的团队成员处理,这样每个成员都可以集中精力处理自己所负责领域的工作,既减轻了个体的信息负担,又能获得其他成员的专业知识支持,因此更能提高高管团队的工作效率。研究表明,环境动态性越强,信息的复杂性及非程序性越高,为应对不断涌现的新信息而寻求他人帮助的可能性也越大,此时,交互记忆系统的作用更加突出[12]。因此,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交互记忆系统将在高管团队处理大量复杂、非程序性决策工作时起到重要作用,使得企业能在动荡竞争环境下更高效地应对外界变化。

五 高管团队社会网络、交互记忆系统对企业动态能力的作用机理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高管团队社会网络、交互记忆系统对企业动态能力的作用机理,我们基于对动态能力、高管团队社会网络和交互记忆系统维度结构的分析,构建出一个更具体的理论模型。

动态能力维度分析。本研究基于Teece(2007)及 Hodgkinson & Healey(2011)的工作[1][2],将动态能力划分为三个维度:感知变化;抓住机会/规避威胁;资源重构。动态能力的这一维度结构划分符合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能力调整的思想[1]。

高管团队社会网络维度分析。本研究将高管团队的社会网络分为组织内网络和组织外网络两类,并基于Collins &Clark(2003)的研究探讨高管团队两类网络的三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的大小)、网络范围(网络的多样化),以及网络强度(联系频繁程度、持久度以及情感纽带)。

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维度分析。本研究基于Lewis的研究工作[11][12],将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分为三个维度:(1)专业度,指高管团队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分工程度;(2)信赖度,指高管团队在工作过程中对团队成员彼此的专业胜任力信任程度;(3)协调度,指高管团队成员在工作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程度。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高管团队的社会网络是感知企业环境变化,执行新战略意图、推动企业资源重构的重要信息通道,而交互记忆系统是信息分析与战略决策的重要平台,两者都是高管团队推动企业动态能力构建与演化的重要基础。同时,高管团队根据交互记忆系统的工作需要,将对他(她)们的社会网络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使得社会网络能更高效地配合交互记忆系统进行工作,因此,高管团队的交互记忆系统将对社会网络产生影响。此外,高管团队社会网络收集的信息需要经过交互记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因此,高管团队社会网络对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作用效果,还受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的调节。综上分析,我们总结出高管团队社会网络、交互记忆系统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高管团队社会网络、交互记忆系统对企业动态能力的作用机理

六 结束语

本研究将高管团队纳入到动态能力的理论框架,从理论上澄清“谁”是动态能力的构建主体,并分析动态能力提升运营能力的过程与高管团队的微观主体工作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在明确动态能力构建主体的基础上,探讨高管团队构建动态能力的工作基础,并分析社会网络与交互记忆系统的基础作用;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提出具体的高管团队社会网络、交互记忆系统对企业动态能力的作用机理模型。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新的研究视角。现有研究中缺乏将动态能力拓展到微观层面的研究,更缺乏从团队层面探讨动态能力微观基础的实证研究,本项目从理论上澄清动态能力的构建主体,并探讨高管团队构建动态能力的基础,从高管团队社会网络与交互记忆系统的角度拓展和充实动态能力的微观机理研究,这无疑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二)理论的突破。本项目将高管团队理论纳入动态能力的理论框架,并从高管团队构建动态能力的工作基础角度引入社会网络与交互记忆系统的概念,建立基于高管团队社会网络与交互记忆系统的动态能力微观机理研究框架,在动态能力的构建主体、构建基础及演化机理等方面做实质性突破;同时,本研究加强了动态能力理论、高管团队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交互记忆系统理论的联系与结合,使相关理论变得更为系统与完善。

(三)具体的实践指导。本研究从高管团队作为动态能力构建主体的微观视角展开研究,详细分析高管团队构建动态能力的基础,立足于微观层面,对高管团队社会网络和交互记忆系统的作用机理展开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对企业构建动态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为政府推动企业转型与升级具有实践指导与决策参考价值。

[1] Teece D J.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13):1319-1350.

[2] Hodgkinson G P,Healey M P.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32(13):1500-1516.

[3] Argote L,Ren Y Q.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s:A Microfounda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2,49(8):1375-1382.

[4] 徐万里,钱锡红,孙海法.动态能力、微观能动主体与组织能力提升[J].经济管理,2009,31(3):167-172.

[5] Kiss A N,Danis W M.Social Networks and Speed of New Venture Internationalization during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2010,8(3):273-287.

[6] Konsti-Laakso S,Pihkala T,Kraus S.Facilitating SME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rough Business Networking[J].Innovation Capability &Business Networking,2012,21(1):93-105.

[7] 钱锡红,杨永福,徐万里.企业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J].管理世界,2010,(5):118-129.

[8] 方放,王道平.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77-81.

[9] 董保宝.网络结构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基于动态能力中介效应的视角[J].管理学报,2012,9(1):50-56.

[10]王栋,魏泽龙,沈灏.转型背景下企业外部关系网络、战略导向对战略变化速度的影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6):76-84.

[11]Lewis K,Belliveau M,Herndon B,Keller J.Group Cognition,Membership Change,and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7,103(2):159-178.

[12]Lewis K,Herndon B.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11,22(5):1254-1265.

[13]Eisenhardt K M,Furr N R,Bingham C B.Balancing Efficiency and Flexibility in Dynamic Environments[J].Organization Science,2010,21(6):1263-1273.

[14]耿新,张体勤.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组织动态能力的影响——以组织宽裕为调节变量[J].管理世界,2010,(6):109-121.

[15]孙海法,伍晓奕.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研究的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3,(4):82-89.

猜你喜欢
记忆系统企业动态微观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
元征LAUNCH X-431实测篇2015年比亚迪秦座椅记忆系统初始化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神经学家阐释语言学习的大脑作用机理
微观的山水
事务型心理资本、交互记忆系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微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