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13-10-23 12:14任景华昌吉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图书馆建设 2013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节点图书馆

任景华 (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1 引 言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百年的变迁是由图书馆学研究者造就的,同时也给图书馆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1世纪初的图书馆学研究不再仅关注如何组织排架、如何图书分类等方面的内容,而是在电子信息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的推动下,开始探索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等新兴研究领域。哪些图书馆学家在引领这些变化?哪些学者在哪些研究方向上改变了图书馆学研究的格局?这些问题值得一探究竟。

从文献的角度探寻一个学科的领军人物,目前常用的有信息计量学分析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事实上,自从社会网络分析法被引入图书情报学领域,就有大批学者针对图书馆学研究者做过分析。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4类:(1)对图书情报学作者的分析,如马瑞敏等分析了图书情报学作者共被引的知识结构[1],邱均平等构建了图书情报学高影响力作者的评价方法等[2];(2)对图书馆学学科的分析中少量分析了作者,如赵蓉英等利用Citespace等可视化工具分析了图书馆学的学科结构和演变趋势,阐述了哪些作者是图书馆学高影响力的作者[3-5];(3)对图书馆学部分研究的作者分析,如高国欣等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的作者[6],杨慕莲等分析了参考咨询服务研究作者的情况[7];(4)对图书馆学特定期刊或特定年代发文作者的分析[8-11]。从文献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尚未有学者专门针对图书馆学研究者在21世纪初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在信息计量学的帮助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可视化展示工具,发掘21世纪初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CSSCI)在2001—2010年(21世纪初)所收录的学位分类为图书馆学的来源文献并将其作为数据样本,论文数共15 599篇,下载时间为2013年5月9—13日,标注有作者机构的论文数共15 583篇,作者共22 022位,不同作者共11 425位,参考文献共109 889条,被引作者共108 618位,不同被引作者共41 073位。研究方法包括了统计分析法、共现分析法、共被引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使用的软件包括Excel、Ucinet、Netdraw、SPSS、VOSviewer等。

3 作者合作分析

经笔者统计,15 599篇图书馆学的研究论文中,有4 600篇论文为合作论文,合作度(合作度=合作论文数/论文总数)为0.295(即3篇论文中仅有1篇论文为合著论文),合作度较低说明图书馆学研究者较不倾向于以合作的方式撰写论文。但科学合作有利于知识交流,分析高产作者合作的结构可以洞悉图书馆学的研究力量。

3.1 高产作者的确定

二八法则在确定核心作者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12-13],其与文献计量学的洛特卡定律、齐普夫定律和布拉德福定律是相辅相成的。首先,笔者利用二八法则,将统计得到的总发文量(15 583篇)前20%(3 117篇)的作者抽取出来,共得到121位作者,并将其视为高产作者。表1显示了排在前32位的高产作者及其发文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书馆学研究论文的合作度较低,因此本文视论文第一作者和合作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度相同,在统计时并不区分两者。

表1 高产作者统计表(前32位)

从表1中可以看出,张晓林、马恒通、蒋永福、张智雄、王知津、邱均平、孙坦、柯平和刘兹恒这9位作者10年间的发文量超过了30篇,张晓林更是超过了50篇,因为CSSCI收录的均是学界认可的论文和成果,说明他们在21世纪初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9位超高产作者有3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张晓林、张智雄、孙坦),有两位来自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王知津、柯平),说明两所单位同样为图书馆学研究贡献良多。另外,其他发文数大于20篇的作者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郑州大学5所单位的人数较多,当然,也有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的研究者专注于图书馆学研究,说明这些单位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阵地。

3.2 合作网络结构分析

作者合作可以视作者为节点,视合作为联接节点的线,若两两作者合作为两点加一线,众多的作者和合作关系就能形成一个复杂网络。首先,笔者编写程序统计121位高产作者两两之间相互合作的次数(见表2)发现,在7 260组作者对中形成合作关系的有239次,平均次数为0.04次/对,可见作者之间总体的合作强度过低;同时有7 165对作者没有合作关系,占总数的98.69%;合作超过10次的作者只有3对(张智雄—吴振新、孙坦—黄国彬、郑建明—陈雅),说明图书馆学研究者合作倾向过低,合作团队过少。另外,合作超过5次的作者对包括毕强—牟冬梅、马建霞—祝忠明、张成昱—姜爱蓉、韩继章—涂湘波、毕强—韩毅、郑建明—陆宝益、张成昱—曾婷,其中绝大部分不在高产作者的行列中,说明高产作者应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权威,发文虽多,但合作者却不固定。

表2 高产作者合作次数分布情况

其次,笔者编写程序对121位作者的合作关系构建合作网络矩阵,导入Ucinet,利用Netdraw展示合作网络图(见下页图1)。图中每个圆点代表一位作者,圆点的大小表示的是节点的中介中心性①。中介中心性高的作者在合作网络中起着沟通和促进信息流通的枢纽作用,有利于不同学术群之间的信息和思想的交流[14]。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表示的是作者之间合作次数的多少,节点之间连线的长短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作者之间的关联程度,节点颜色的不同是根据Netdraw中的K核分析得到的分组情况,K核分析标注了一个节点度(节点度指网络中与该点之间有联系的点的数目)的情况,度越高的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连通性越高,表示与其他作者合作越多。表3列举了程度中心性②、中介中心性和亲近中心性③前10位的作者。

从整体上看,图1中网络密度为0.3985,网络连通性很低,网络中大部分作者之间没有连通,与上文所述相同,大部分作者没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从节点是否连通来看,高产作者合作网络可以分为8个子网,子网中有两位作者的有4个,子网中有3位作者的有两个,子网中有4位作者的有1个,最大的子网则包含了46位作者。K核分析的介入可以发现红色标识的是作者数最多的子群,其中1个红色子群包括了15位作者,表示他们对图书馆学研究具有最强的影响力。另外还有两个子群各包括了5位作者,K核分析的结果也将两个子群突出显示,他们同样对图书馆学研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图1 高产作者合作网络结构图

表3 高产作者合作网络的节点中心性测度(前10位)

从局部来看,张智雄、孙坦和张晓林与其他作者合作次数最多,因此程度中心性最高,并且张晓林的中介中心性和亲近中心性均很高,说明其在21世纪初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网络连通和信息流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张晓林外,中介中心性较高的作者还有李超平、肖希明、盛小平、柯平、初景利,亲近中心性较高的作者还有盛小平、孙坦、肖希明、初景利、孟连生、高凡,这两个指标都可以表示作者对于学科互动和交流的程度,中介中心性偏重于两个子群之间的交流,亲近中心性则偏重于子群中的交流。可以发现,不论是子群中还是子群间,盛小平、张晓林、孙坦、肖希明、初景利的测度指数都较高,说明盛小平、张晓林、肖希明3位学者是21世纪初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枢纽人物。

4 作者共被引分析

分析一个领域的合作结构可以得知该领域作者创造知识的能力,而作者被引分析和作者共被引分析可以揭示作者在该领域的影响力[15]。

4.1 高被引作者的确定

首先,同样利用二八法则,笔者将统计得到的总参考文献量(109 889篇)前20%(21 978篇)的作者抽取出来,共得到164位作者,将其视为高被引作者,表4显示了排在前32位的高被引作者及其被引频次的统计信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CSSCI参考文献只列出第一作者,因此本文统计的被引作者均为第一作者;部分文章引用参考文献时,同时引用了同一作者的同一篇文章或是不同的文章,由于本文数据量大,无法区分被引作者被同一篇文章引用多次是否出自于同一篇文章,因此统计时不做去重处理。

从表4中可以看出,蒋永福、范并思、张晓林、吴慰慈、黄宗忠5位学者的被引频次高达500次以上,年均被引50余次的高影响力让他们成为图书馆学研究中具有最高影响力的作者。从作者所在机构来看,出现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作者数次之,说明这4所单位是图书馆学研究最有影响力的机构。从对高被引作者年龄层次的了解来看,表4中的超高被引作者年龄多数分布在50~70岁之间(如蒋永福、范并思、张晓林等),说明图书馆学的研究需要多年的知识积淀;也有已故或年近八九旬的老一辈研究者(如黄宗忠、孟广均、彭斐章等),说明这一批研究者对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力长久不衰;还有图书馆学研究的新生代力量,如陈传夫、刘炜等。表4中除了个人作者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的出现十分醒目,被引次数很高,说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拥有重要地位,事实上,很多高被引作者正是或曾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的成员。

表4 高被引作者统计表(前32位)(第一作者)

4.2 共被引网络结构分析

对高被引作者,笔者同样编写程序统计作者共被引的次数(见表5),发现在13 366组作者对中形成共被引关系的有22 868次,平均次数为1.71次/对,可见作者之间总体的共被引强度较低;同时有7 889对作者没有合作关系,占总数的59.02%;合作超过100次的作者只有3组(蒋永福—范并思、吴慰慈—黄宗忠、吴慰慈—王子舟),但作者共被引次数在50~99之间的作者对有22对,可以说图书馆学研究的作者共被引概率较大。另外,笔者发现3组超高频次的共被引作者对的作者也是高被引作者,说明蒋永福、范并思、吴慰慈和黄宗忠4位学者是图书馆学研究最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笔者用相同的方法对作者的共被引关系构建高被引作者共被引网络,得到高被引作者共被引网络结构图(见图2),图中节点大小、连线、颜色表示的含义与图1相同,不再赘述。表6列举了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和亲近中心性前10位的高被引作者。

表5 高被引作者共被引次数分布情况

图2 高被引作者共被引网络结构图

从整体来看,图2中网络密度为4.964 7,网络连通性较高,网络中没有作者孤立存在,与上文所述相同,高被引作者共被引概率较大,再一次说明了图书馆学研究面较小,才会导致被引文献和作者相同的概率较大。经过K核分析,笔者发现图中红色标识的节点最多,他们所代表的作者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人物,影响力最大,图中较大的节点有张晓林、黄宗忠、程焕文、蒋永福、吴慰慈、邱均平,也占据着图中最中心的位置,他们是图书馆学研究中合作交流的纽带。

表6 高产作者合作网络的节点中心度测度

从局部来看,吴慰慈、范并思、蒋永福、黄宗忠、王子舟等与其他作者共被引次数最多,说明其程度中心性最高;同时吴慰慈、黄宗忠两位学者的中介中心性和亲近中心性也相当高,说明两位老一辈图书馆学家对图书馆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中介中心性和亲近中心性的比较来看,黄宗忠、张晓林、吴慰慈、王知津、范并思、肖希明、蒋永福、黄俊贵、邱均平、王子舟等学者均在超高被引作者的行列之内,无论是研究团队内的交流影响还是对整个学科领域的影响,其都是最具影响力的图书馆学家。

4.3 高被引作者研究主题分析

依据作者合作分析和作者共被引分析可以挖掘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那么他们究竟在图书馆学哪些子领域内有所建树呢?探索作者的研究领域可以依据作者共被引形成的联系,利用聚类分析法将关联最强的作者凝聚在一起,从而发现他们的研究领域。图3显示了图书馆学研究高被引作者的聚类情况,表7是对聚类情况的细化解释。

图3 高被引作者聚类图

首先将上文建立的作者共被引矩阵导入SPSS统计软件,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得到树形聚类图,作者的聚类情况便可得知。由于164个作者形成的聚类图较大且不便于观看,本文选择荷兰莱顿大学开发的可视化工具VOSViewer进行展示,接着把作者共被引矩阵和作者聚类情况转换成VOSViewer要求的文件格式,在VOSViewer中将文件打开,调节可视化属性,得到最终的可视化结果。

表7 高被引作者研究主题分布情况

图3中节点文字的大小表示作者被引次数的多少,不同颜色的节点视为不同的研究领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学作者共有9个研究领域,其中绿色和红色所占的面积最大,作者数量也最多,其次是黄色和浅蓝色,粉色、黑色、橙色和紫色分别占图谱八分之一的面积,左上角的深蓝色面积最小。

结合图3和表7以及各位高被引作者的研究领域,笔者总结出9个研究领域,分别为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学史、图书馆管理、知识产权法、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编目、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古文献和历史学。其中,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学史两个领域的作者数和总被引次数均分列第一、二位,两者是图书馆学研究最重要的领域 ;其次是信息资源管理和数字资源建设两个领域,有较多的学者在这两方面开展研究;再次是数字图书馆、古文献和历史学的相关研究,有少数学者对其进行探索;最后是文献编目和知识产权法的相关研究,只出现了四五个高被引作者。

单独观察每个研究领域可以发现,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学史研究的领军人物主要是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学家,被引频次较多的有王子舟、马恒通、刘兹恒、徐引篪等,也有武汉大学老一辈的图书馆学家,如黄宗忠、谢灼华、彭斐章、沈祖荣,他们是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奠基人,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图书馆学史了解深刻,为图书馆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书馆学管理这一研究主题涉及面较广,可以从作者数最多这一点看出。领军人物是当代图书馆学研究最炙手可热的学者们,被引频次较多的有蒋永福、范并思、张晓林等。其中蒋永福、范并思研究了多年的公共图书馆建设,还有在图书馆学管理基础(吴慰慈)、图书馆文化(程焕文)、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肖希明)、图书馆法治建设(李国新)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以及身在图书馆一线、为图书馆学研究进行实践研究的学者,如张晓林、黄俊贵等。

知识产权法的相关研究由几位具有法学知识背景的学者牵头,为国家制定著作权、专利等方面的政策做出巨大贡献。例如,郑成思教授是我国伟大的法学家,其参与我国版权法等法律起草的全过程;吴汉东教授在知识产权法和民商法领域均做了诸多开拓性的研究。

武汉大学的众多学者对于信息资源管理颇有研究,使得信息资源管理成为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而文献编目的相关研究则由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张琪玉、马张华等机构及权威学者领衔,其中张琪玉和马张华是我国著名的索引学家,为我国图书馆编目体系和方法的制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由Arms W Y提出,被引频次高理所当然,刘炜则是将数字图书馆研究在中国发扬光大的领军人物,所以数字图书馆的领军人物非他们莫属。数字资源建设伴随着现代图书馆建设和读者的需求应运而生,索传军等则是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的关键人物。

另外,与图书馆学研究相关的不仅有情报学、档案学,还有古文献学和历史学,这也是为何二者也出现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图表中的原因。

网络密度是指行动者之间实际联结的数目与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最大的联结数目的比值[16]。在本文中,网络密度的计算方法是网络中实际拥有的连接线与最多可能拥有的连接线数之比。由此,笔者观察9个研究领域发现,网络密度最高的3个领域为文献编目、古文献和知识产权法,一部分原因是三者的作者数较少,更重要的原因是3个领域的作者之间的关系较强,研究内容最相近。而研究最分散的领域是数字资源建设、历史学和信息资源管理,这是由于这三方面的研究范围较为宽泛,而多数学者专门研究某一点的内容,因此学者们之间的联系最不密切。而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相关研究(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学史以及图书馆管理)的网络密度不高的原因是由于作者较多,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网络密度。另外,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在21世纪初突显出来,其网络密度排在第4位也是因为有联系密切的作者牵头。

5 结 论

本文利用信息计量学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挖掘21世纪初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得到以下3点结论:

(1)从发文量和作者合作的角度看,21世纪初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包括了张晓林、马恒通、蒋永福、张智雄、盛小平、肖希明等,他们不仅在图书馆学领域的期刊发文较多,而且也乐于与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其他研究人员进行科研合作,可以说,他们为图书馆学研究输送了知识,也承载着知识。

(2)从被引和作者共被引的角度看,最有影响力的图书馆学研究人物有蒋永福、范并思、吴慰慈和黄宗忠,而在图书馆学研究的各研究方向中起着联系与枢纽作用的人物还包括张晓林、程焕文和邱均平等。这些学者均拥有惊人的论文被引次数与共被引次数,说明他们在图书馆学研究的大集体中拥有极高的声誉和巨大的影响力。

(3)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在图书馆学的各研究方向发挥着带头作用。各学者分别在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学史、图书馆管理、知识产权法、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编目、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古文献和历史学9个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学史、图书馆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注 释:

①节点的中介中心性是反映该节点作者影响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②如果一个点与越多的点联系在一起,我们就说该点具有较高的程度中心性。

③如果一个点通过比较短的路径与许多其他点相连,我们就说该点具有较高的亲近中心性。

[1]马瑞敏,倪超群.基于作者同被引分析的我国图书情报学知识结构及其演变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6):17-26.

[2]邱均平,周春雷.发文量和h指数结合的高影响力作者评选方法研究:以图书情报学为例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8(6): 44-49.

[3]赵蓉英,王 菊.图书馆学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40-50.

[4]宗乾进,袁勤俭,沈洪洲.2001—2010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知识图谱:基于知识图谱的当代学科发展动向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84-91.

[5]杨国立,李 品,刘 竟.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1):52-60.

[6]高国欣,刘 冰.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作者分析[J].情报科学,2011(5):723-726,734.

[7]杨慕莲,詹德优.2000年以来我国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研究的统计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5(2):25-31.

[8]蔡福瑞. 2000年以来《图书馆论坛》作者与引文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6(5):34-37.

[9]刘 宇《.图书馆学季刊》的实用主义学术取向:基于作者群的计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3-9.

[10]王惠翔,高 凡.我国8种图书馆学主要期刊载文、作者及引文的定量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2(8):18-29.

[11]肖伟雯,李 胜《.图书馆》杂志1992—1995年论文作者分析[J].图书馆,1997(5):37-38,68.

[12]李荫涛.情报学的权威法则浅论[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2(6):5-8.

[13]邱均平,王菲菲.基于CSSCI的国内情报学领域作者共被引分析[J].情报学报,2012,31(1):104-112.

[14]Otte E, Rousseau 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Powerful Strategy,also for the Information Sciences [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2(6):441-453.

[15]邱均平,楼 雯.近二十年来我国索引研究论文的作者分析[J].情报科学,2013(3):72-75,81.

[16]刘 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7.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节点图书馆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图书馆
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
去图书馆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