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昆仑站”或被军用 呼吁澳扮演“领导角色”
澳智库警惕南极“军事化”
“南极正在变得日趋军事化”、“一些国家的南极科考站用途日趋两用化,一旦其演变为卫星监测站,在未来10年,世界主要大国有可能在南极洲爆发军事冲突”——这些看似耸人听闻的预测来自澳大利亚官方智库21日发布的报告《冷静思考:我们的南极策略选择》。该报告指出,中国正筹备在南极建设第四座科考站,印度、韩国也活动频繁,甚至连伊朗也跃跃欲试。报告没有对在南极活动最多的俄罗斯和美国提出太多质疑,而是将矛头对准了中国:中国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的第三座科考站“昆仑站”所处的位置是“发送、接收、拦截卫星信号的理想地点”。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21日告诉《环球时报》,从理论上讲,澳智库报告所说的南极科考站的“军事用途”不是没有道理,但这是很遥远的事情。报告的预测还只是战略想象,而战略想象与现实之间存在距离。
澳大利亚政府建立并资助的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21日发布的该报告引起广泛关注。“对南极军事化的警告”,《悉尼先驱晨报》21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南极大陆一贯被称作和平和科考之地,但澳学者第一次指出其被军事化的危险。这份报告指出,多国签署的《南极条约》的核心条款就是要确保对南极洲的和平开发利用,任何国家都必须尊重对方在该地区的活动。但目前已经有国家违反了《南极条约》有关严禁在南极洲部署军事人员的规定,也有不少国家并未通报其在南极洲进行的具体活动内容。更为糟糕的是,《南极条约》中各项条款尚不完善,目前没有办法阻止有关国家进行相关活动。该智库副主管安东尼-博金认为,一些国家的南极科考站日趋“双功能化”,一旦其角色发生变化,成为卫星监测站,那么在未来10年中,世界主要大国有可能在南极洲爆发军事冲突。
“位于南极考察站的卫星系统可以用来控制攻击性武器”,新西兰电视台21日引述该报告的内容称,南极无污染的气象条件和无噪音的安静环境对监视卫星信号非常有利。该报告的作者之一、卧龙岗大学教授山姆-贝特曼指出,目前各国在南极洲的考察站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军事目的,如空间技术以及卫星技术等。他还对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三个科考站“昆仑站”提出了质疑,“昆仑站”位于南极洲最为寒冷、海拔最高的地区,“那里非常适合发送、接收或截取卫星信号”。该报告还指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在南极的活动。“中国和印度都已经制定了十分积极的南极洲发展策略,且准备增加在南极洲的考察站数量。中印两国都没有报告其最近在南极洲部署军事人员的情况。伊朗最近也对在南极建设考察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报告认为,《南极条约》中应补充更多的相关内容,以约束及监管各国在南极洲部署人员的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