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3)
三棱镜是最早的光谱色散元件,棱镜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分光,即利用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折射率的性质来分析光谱,1672年牛顿首先利用三棱镜的色散效应把日光分解为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实验发现,三棱镜的分辨本领与棱镜有很大的关系。实验室常用的低压汞灯光源光谱中存在着波长相差很小的两条黄光,在实验中,有些棱镜的分辨率低,两条黄光无法区分;有些棱镜的分辨率高,把两条黄光分的很清楚。文献[1]中给出了棱镜的分辨本领初步理论公式,却没有具体给出影响棱镜分辨本领的各个因素,笔者通过实验及理论公式的进一步细化,给出了影响棱镜分辨本领的各个要素。
如图1所示,△ABC是三棱镜的主截面,沿着主截面入射的光线DE在界面AB上的E点发生第一次折射,进入棱镜的光线EF在界面AC上的F点发生第二次折射。光线经两次折射,传播方向总的变化可以用入射线DE和出射线FG延长线的夹角δ来表示,称为偏向角。可以证明,当i1=i1'或i2=i2'时,偏向角δ最小,记为δmin。在此情况下有在棱镜顶角α已知的条件下,通过测量最小偏向角δmin,利用式(1)可算出棱镜的折射率n[2]。
图1 光线在三棱镜中的折射
通常把最小偏向角对波长的微商,即同级光谱中,单位波长间隔的两条谱线散开的角度大小称为棱镜的角色散本领[2]
联立式(1)、式(2)可得
图1中,当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最小偏向角δmin时,可以证明,i1=i1'=(α+δmin)/2,i2=i2'=α/2。根据折射定律=n可得
联立(3)式、(4)式可得棱镜的角色散本领
1836年科希(A.L.Cauchy)给出了一个正常色散的经验公式[3]
式中A0,B0,C0是与棱镜材料有关的常数。当λ变化范围不大时,科希公式可以只取前两项,即
由(7)式可得
因此三棱镜的角色散本领
综上,从理论上来讲,三棱镜的角色散本领与棱镜材料、棱镜顶角以及光波波长有关。
实验中采用平行光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α[4],采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5-6]。实验所用低压汞灯光源中各光波波长如表1所示[7]。
表1 低压汞灯光源中各光波波长
棱镜1和棱镜2的测量数据及结果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棱镜1的折射率
表3 棱镜2的折射率
比较表2和表3的数据,可得如下结论:
(1)棱镜1的最小偏向角和折射率都大于棱镜2。棱镜1的折射率大,棱镜2分辨不出来的黄Ⅱ和黄Ⅰ棱镜1可以分辨出来;相同两种颜色光线的角距离棱镜1明显大于棱镜2,如:绿光和蓝光之间的角距离,棱镜1为2°8'、棱镜2 为46'30″;蓝光和紫光之间的角距离,棱镜1 为 1°3'30″、棱镜 2 为8'30″。可见折射率越大,相同两种颜色光线分的越开,即折射率越大,三棱镜的角色散本领越大。而折射率主要由材料决定,查表[2]可得棱镜1的材料为重火石玻璃(ZF1),棱镜2的材料为冕玻璃(K9),即三棱镜的分辨本领与棱镜的材料有关。
(2)同一个棱镜,即材料一定,不同光线间的波长间距一样时,波长越短角距离越大。如对于棱镜1:绿光和暗绿之间的角距离为50',暗绿和蓝光之间的角距离为1°18'。即三棱镜的角色散本领与波长有关。
图2、图3分别为棱镜1和棱镜2的折射率随波长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Origin软件拟合分别得出了两种棱镜的折射率随波长的拟合关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拟合曲线与测量点吻合的非常好。
图2 棱镜1的 n-λ-2曲线
图3 棱镜2的n-λ-2曲线
棱镜1和棱镜2的拟合公式为
由(10)式、(11)式可知:棱镜 1的B0=11031 nm2,棱镜2 的 B0=4476.7 nm2,将两棱镜的材料系数B0以及顶角、各光波的波长、折射率代入(9)式取绝对值可得对应的角色散本领(表4)。从表4中可知棱镜材料的角色散本领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加。
表4 棱镜的角色散性能
通过理论分析可知三棱镜的角色散本领与棱镜的材料有很大关系,也与入射的光波波长有关。实验结果很好的验证了上述结论,数据分析表明三棱镜的角色散本领一方面与材料的折射率有关,随折射率的增大而增大;另一方面与光波波长有关,随入射光波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实验结果及其分析表明三棱镜的角色散本领受棱镜材料的影响较大。
[1]张艳亮,周明东.用分光计研究三棱镜的色分辨本领[J].物理实验,2007,27(9):36-37.
[2]赵凯华,钟锡华.光学: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97.
[3]姚启钧.光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373-389.
[4]隗群梅.关于测量三棱镜顶角的两种方法比较[J].大学物理实验,2010,23(1):41-42.
[5]洪丽,符运良,卞秀芬,等.分光计测定三棱镜折射率方法的改进[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1):41-43.
[6]周凯宁,肖宁,陈棋,等.3种测量三棱镜折射率方法的对比[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22-25.
[7]孙彦清,赵升频.大学物理实验[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