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帅 田士章 魏念鹰
中石油大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大型常压LNG储罐是LNG接收站最重要的设备单元。国内已建成的LNG接收站都采用了地上全容式混凝土顶储罐(简称FCCR),其有效容积一般为16×104m3,内罐材质采用9%镍钢,外罐由预应力混凝土材料建成,内罐和外罐均具有独立储存LNG的功能[1]。LNG储罐的设计压力为-0.5~29.0kPa,其环隙空间以及吊顶板都设有保冷层,以确保在设计环境下储罐的日最大蒸发量不超过储罐容量的0.05%[2]。LNG接收站运营的前提是LNG储罐的正常投用,而LNG储罐冷却又是整个储罐投用过程中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环节[3]。因此,将以地上全容式混凝土顶LNG储罐为研究对象,对其冷却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
冷却之前需要对LNG储罐进行水压试验、除水、气密试验、干燥和氮气置换,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储罐进入备冷状态。备冷储罐在冷却之前,需要用BOG气体将罐内及环隙的氮气置换排放,同时完成进料总管的冷却和充液。
由于常温下甲烷的密度比氮气小,为了达到较好的置换效果,通常采用上进下排的方式进行氮气置换,同时保证储罐压力稳定[4]。图1为LNG储罐氮气置换工艺简图,如图1所示,置换用的BOG进入进料总管,通过顶进料管线到达罐内,将罐内的氮气通过MV06阀放空排放,环隙的氮气通过MV07和MV08阀放空排放。在氮气置换过程中定期检查放空处的甲烷含量,当甲烷体积分数达到5%时关闭放空阀门,氮气置换完成。氮气置换的同时,BOG会逐渐完成进料总管的冷却。为了避免管道和支架的应力过大,温降通常控制在-10℃/h以内,当进料总管顶端温度下降至-100℃时,进料总管冷却完成。当氮气置换和进料总管冷却完成后,便可以对进料总管进行充液。
进料总管充液完成后即可对储罐进行冷却。储罐的冷却是通过预冷管线喷淋完成。如图1所示,通过调节MV02阀的开度控制进入罐内LNG的流量以达到控制冷却速度的目的,同时冷却过程中产生的BOG气体通过XV04阀所在BOG管线排至BOG总管后进行后续处理[5]。在冷却过程中,为了避免冷却时应力过大损坏储罐,应严格控制冷却速度。对于全容式混凝土顶储罐,通常要求最大冷却速度不能超过-5K/h,同时还要保证罐内相邻两处测温点的温差小于20℃,任意两点的温差小于50℃。当储罐底部所有测温点都达到-150℃时,储罐冷却完成。
图1 LNG储罐氮气置换工艺简图
根据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建立储罐冷却的计算模型[6-12](图2),并在该模型中进行如下假设:
1)在整个冷却过程中,将储罐内的BOG气体都当做理想气体。
2)提供冷量的LNG进入储罐后瞬间气化并与罐内BOG均匀混合为等温气体。
3)在冷却过程的任何时刻,储罐内不存在温度分层,罐内为等温均质气体。
4)环境与储罐之间的传热为稳态传热过程。
5)整个系统的机械能为0。
6)在所取的微元时间内进入储罐的LNG流量为定值,排出储罐的BOG流量也为定值。
在以上的假设条件下,建立LNG储罐冷却过程的计算模型。
冷却过程中时间(t)与储罐温度(Tt)的关系:
式中Tt为t时刻的储罐温度,K;к为储罐的冷却速度,K/h;t为冷却时间,h;T0为储罐冷却前初始温度(假设为环境温度),K。
冷却过程中取δt时间微元作为研究分析,则在(t+δt)时刻的储罐温度用式(1)表示为:
式中Tδt为(t+δt)时刻的储罐温度,K;δt为时间微元,h。在δt时间微元内质量守恒:
式中MLt为(t,t+δt)时间内进入储罐的LNG流量,kg/h;ΔM为(t,t+δt)时间内储罐中BOG的增加量,kg;MBt为(t,t+δt)时间内储罐排出的BOG流量,kg/h。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变形为M=pVMmol/RT,得到ΔM与储罐温度的关系式:
式中Mδt为(t+δt)时刻储罐内BOG 质量,kg;Mt为t时刻储罐内BOG质量,kg;pt为储罐的绝对压力,kPa;V为储罐的容积,m3;Mmol为罐内BOG的摩尔质量,g/mol;R为摩尔气体常数,8.315J/(mol·K)。
在δt时间微元内能量守恒:
式中hL为进入储罐的LNG液体比焓,kJ/kg;Ф为(t,t+δt)时间段单位时间内传入储罐的热量,kJ/h;hBt为t时刻 BOG 气体的比焓,kJ/kg;hBδt为 (t+δt)时刻BOG气体的比焓,kJ/kg;ΔEcv为从t时刻到(t+δt)时刻储罐储存能的增量,kJ。
其中
而
式中λ为单位时间、温差内传入储罐的热量,kJ/(K·h);Te为环境温度,K;Ai为储罐不同位置的面积,m2;βi为单位时间、温差、面积内传入储罐的热量,kJ/(m2·K·h)。
2.2.1к及δt的确定
由于全容式混凝土顶储罐要求其最大冷却速度不能超过-5K/h,所以к的范围为[-5,0)。δt的取值将直接影响到模型的精度,若δt取值过大,则模型的准确性将会下降。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以储罐温度每下降1K所用的时间作为δt的取值。表1列出了不同к值对应的δt取值。
再运用matlab拟合出δt与к的关系函数[13]:
表1 不同к值对应的δt取值表
2.2.2hL、hBt及hBδt的确定
由于LNG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所以采用纯甲烷的物性参数来确定hL和hBt[14]。而国内常压全容式混凝土顶储罐的设计压力一般为-0.50~29.00kPa(表压),冷却时的压力通常控制在111.32~121.32kPa(绝对压力)。表2列出了不同压力下甲烷的饱和温度与比焓值,从表2不难看出压力在113.24~122.61 kPa时,蒸汽比焓的变化较小,所以取其对应液体比焓的平均值作为hL值,即hL为-280.06kJ/kg。
表2 不同压力下甲烷的饱和温度与比焓值表
对于hBt的确定,首先通过 EPCON Engineer's Aide Toolbox 7.0软件查询出理想甲烷气体不同温度时所对应的比定压热熔CP(表3),再运用matlab拟合出CP与T的关系函数。
其中拟合残差为0.003 651。
而理想气体的焓只是温度的函数,并且有:
表3 不同温度对应的理想甲烷气体比定压热熔值表
因此,以式(11)为依据对式(10)求不定积分得:
将113K时甲烷蒸汽比焓为226.08kJ/kg作为式(12)的初始量,带入式(12)得:
2.2.3λ的确定
16×104m3常压全容式混凝土顶储罐的结构及保温材料都是相同的,因此,以大连LNG接收站T-1201储罐冷却时的数据来确定λ。λ同时也可作为模型的一个修正参数,使所建立的模型更符合冷却时的实际情况。表4为T-1201储罐冷却的相关数据及对应的λi值。
将编号1~6所计算出的λi通过式(15)求得平均值后作为λ的值,即为83 624.67kJ/(K·h)。
表4 T-1201储罐冷却的相关数据及对应的λi表
由于冷却速度不同会导致瞬时进入储罐的LNG流量和冷却所需的LNG需求量不同,同时导致瞬时排出储罐的BOG流量和冷却过程总共排出的BOG量也不同。当储罐压力为111kPa,环境温度为293 K,储罐冷却初始温度为293K,冷却速度分别为-1.5 K/h、-2.5K/h、-3.5K/h、-4.5K/h时,冷却过程中冷却时间(t)与LNG流量(MLt)、排放BOG流量(MBt)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冷却过程中储罐温度(Tt)与LNG流量(MLt)、排放BOG流量(MBt)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图3 不同к值下MLt、MBt与t的关系曲线图
图4 不同к值下MLt、MBt与Tt的关系曲线图
由图3、4可知,在储罐压力、环境温度和储罐冷却初始温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冷却速度增大,冷却所用时间逐渐减小,LNG需求量逐渐减小,BOG排放量逐渐减小。当储罐温度相同时,随着冷却速度增大,LNG流量逐渐增加,排放的BOG流量逐渐减小。
由于环境温度的不同会导致单位时间内传入储罐的热量不同,进而导致冷却过程中进入储罐的LNG流量和排出储罐的BOG流量不同。当储罐压力为111kPa,储罐冷却初始温度为273K,冷却速度为-3.5K/h,环境温度分别为273K、283K、293K和303K时,进入储罐的LNG流量和排出储罐的BOG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图5 不同Te值下MLt、MBt与t的关系曲线图
图5表明,储罐压力、储罐冷却初始温度、冷却速度相同时,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冷却所需的LNG流量和需求量逐渐增加,BOG流量和排放量也逐渐增加。
图6为当环境温度为293K、储罐冷却初始温度为273K、冷却速度为-3.5K/h,储罐压力分别为111kPa、116kPa和121kPa时,进入储罐LNG流量和排出储罐BOG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由图6可知,储罐压力的变化对进入储罐的LNG需求量和BOG排放量影响很小。
图6 不同pt值下MLt、MBt与t的关系曲线图
在建立储罐冷却计算模型和确定了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基础上,得到了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环境温度、储罐压力与LNG流(需求)量、BOG排放流(排放量)量间的变化规律:
1)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LNG总量逐渐减小,BOG排放量也逐渐减小,相同储罐温度下,LNG流量逐渐增加、排放BOG流量逐渐减小。
2)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大,LNG需求量和流量逐渐增加,BOG排放量和流量也逐渐加。
3)储罐压力对LNG需求量和BOG排放量影响较小。
在LNG接收站对储罐进行冷却时应尽量选择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以降低BOG的排放量。大连LNG接收站储罐实际冷却时发现: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罐内不同测温点间的温差也会增大,因此,一般将冷却速度控制在-3.5~-4.5K/h范围内比较适合。而在实际冷却过程中,在确保罐内温差正常的情况下可尽量提高储罐冷却速度至-5K/h,以便减少BOG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王冰,陈学东,王国平.大型低温液化天然气储罐设计与建造技术发展[R].上海:第二届中国LNG论坛,2009.WANG Bing,CHEN Xuedong,WANG Guoping.Design of large low-temperature LNG storage tanks and progress of i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R].Shanghai: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China LNG Forum,2009.
[2]成永强,魏念鹰,胡文江.LNG接收站首座储罐冷却相关问题探讨[R].广州:第三届中国LNG论坛,2012.CHENG Yongqiang,WEI Nianying,HU Wenjiang.The discussion of the cooling related matter for the first LNG storage tank at LNG receiving terminal[R].Guangzhou: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China LNG Forum,2012.
[3]王良军,刘杨,罗仔源,等.大型LNG地上全容储罐的冷却技术研究[J].天然气工业,2010,30(1):93-95.WANG Liangjun,LIU Yang,LUO Zaiyuan,et al.Cooling techniques for ground large-scale full-capacity LNG storage tanks[J].Natural Gas Industry,2010,30(1):93-95.
[4]章川泉,杨晓东.液化天然气储罐氮气吹扫干燥方案探讨[R].上海:第二届中国LNG论坛,2009.ZHANG Chuanquan,YANG Xiaodong.Discussion on nitrogen purge and dry-out of LNG tank[R].Shanghai: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China LNG Forum,2009.
[5]金光,李亚军.LNG接收站蒸发气体处理工艺[J].低温工程,2011,179(1):51-56.JIN Guang,LI Yajun.Boil-off gas treatment in LNG re-ceiving terminal[J].Gryogenics,2011,179(1):51-56.
[6]沈维道,童钧耕.工程热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SHEN Weidao,TONG Jungeng.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7.
[7]陈雪,李明.LNG储罐内 BOG动态模拟研究[J].油气储运,2008,27(11):36-40.CHEN Xue,LI Ming.Dynamic simulation research on BOG in LNG tank[J].Oil & Gas Storage Transportation,2008,27(11):36-40.
[8]付子航.LNG接收站蒸发气处理系统静态设计计算模型[J].天然气工业,2011,31(1):83-85.FU Zihang.A static-design calculation model of boil-off gas(BOG)handling system of an LNG receiving terminal[J].Natural Gas Industry,2011,31(1):83-85.
[9]王武昌,李玉星,孙法峰,等.大型LNG储罐内压力及蒸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0,30(7):87-92.WANG Wuchang,LI Yuxing,SUN Fafeng,et al.Controlling factors of internal pressure and evaporation rate in a huge LNG storage tank[J].Natural Gas Industry,2010,30(7):87-92.
[10]MATEUSZ G,TORGEIR M,OLAV R.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 pressure for LNG tanks[J].Journal of Offshore Mechanics and Arctic Engineering,2006,128(2):133-144.
[11]杨世钧,陶文铨.传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YANG Shijun,TAO Wenquan.Heat transfer[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6.
[12]张奕,艾绍平.液化天然气气化站中BOG压缩机运行的动态模拟与优化[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41(1):53-57.ZHANG Yi,AI Shaoping.Dynamic simulation and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BOG compressors in LNG gasification plant[J].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 & Gas,2012,41(1):53-57.
[13]陈杰.MATLAB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CHEN Jie.MATLAB collection[M].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11.
[14]顾安忠,鲁雪生.液化天然气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GU Anzhong,LU Xuesheng.LNG technical manual[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