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以大学英语为例

2013-10-21 07:25张佩秋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大学探究

张佩秋

(浙江科技学院 语言文学学院,杭州 310023)

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以大学英语为例

张佩秋

(浙江科技学院 语言文学学院,杭州 310023)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在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内涵及其特点的研究,构建了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探索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实现方法。课堂实施效果表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语言技能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性学习;网络学习;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面临着费时和低效问题的困扰,普遍存在着偏重“知识教授”忽视“能力训练”,偏重“接受式学习”忽视“探究式学习”等现象。2004年1月,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由教育部高教司颁布,明确指出,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独立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高校教改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性学习正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挑战权威,通过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得到思维深度的提升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1]。因此,作为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向,研究性学习在外语教学界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内涵[2-3]及在外语课程中的运用[4-5]。然而,从研究性教学的角度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上进行具体实施的研究尚不多见。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提出“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试图在建构主义框架下,探讨如何把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构建一套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使之真正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评、探、创等各项能力交融渗透及综合发展。

1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及其特点

1.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从广义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指以杜威等提出的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克拉申的语言习得论为理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要路径,以能力获取为价值取向, 以学生问题意识和批评性思维习惯培养为宗旨,重视探索、研究、发现等学习实践过程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和学习方式[6]。

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大学英语学习就是利用现代信息和因特网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方位的、动态开放的、多元化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实施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通过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视角、选择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相互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主动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达到掌握和使用语言、发展多种技能的目的,实现语言“学”和“用”的统一。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是将网络环境、研究性学习和外语课程相整合的三元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网络环境与研究性学习或网络环境与外语教学或研究性学习与外语教学等二元一体教学模式的延伸[6]。

1.2 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的特点

根据建构主义和语言习得理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主动进行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掌握语言是通过交际中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因此,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特点为:依托网络技术,将真实的材料引入课堂学习环境,通过教师授法引导,学生自学、发现、探究、创新,在从事各种自主探究的多样化研究性学习活动,并用目的语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语言,从而实现课堂内得法训练,课堂外学法延伸,生活中受益运用提高,全方位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交融渗透及综合发展。

2 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过程

2.1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的设计决定着教学效果。研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具有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和交互性的优势,充分体现资源利用学习、自主发现学习、协商合作学习和实践创造学习等特点[7]。结合课堂教学的可支配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图1)。

图1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Fig.1 Inquiry learning in network environment

该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学习内容问题化。通过网络支持下的自主探究、多样化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为学生在课内外的研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学生大量接触互联网上真实的语言材料,在主动用目的语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领悟、掌握语言,符合语言习得的认知规律,实现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从而改变依靠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来学习英语的方法。

2) 学习过程探究化。依托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以研究课题为导向,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大量在线阅读和在线视听,获取“信息输入”,积累素材,进而提炼自己的观点,将感悟到的信息迁移至口头,形成口语表达的材料,通过思维逻辑转换,为“说”提供口语交际的内容和方式。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对自己的观点整理、润饰加工后形成书面语言(撰写研究报告)。这种以听、读训练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全方位的探究化学习训练过程,突破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读写和听说单一、割裂的教学方法,不仅从语言学习角度符合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能全面促进听、说、读、写、评、创等能力的融合渗透、滚动互进、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

3) 学习活动网络化。网络中海量的、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英语语言知识学习,西方社会文化体验、交际策略培养等提供了完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方便快速的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的交流手段,又为学生主动获取、处理信息,以及同伴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使学习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探究”的目的;此外,网络化的学习方式支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及协商关系的形成。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结合,为真正实现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主动式学习为主要目的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笔者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阶段,探索研讨、分析解决问题阶段,总结提高、学习评价阶段。

2.2.1 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阶段(探、听、读训练)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本着创造性、实用性、新颖性的原则,利用网络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并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结合每个单元的自身特点,可设立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主题:课文的文化背景;寻找更多信息支撑课文的大意,或在原课文观点上提升的观点;寻找更多信息来支撑你对课文中描述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的看法;寻找类似话题或文章;自选任务(由学生自己决定主题,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等。

教师提供与课题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等语言材料,同时补充具有导向性、程度恰当的文献资料,将语言的学习和巩固寓于应用之中。任务的输入材料主要来自因特网的英文资源,它们直接来自应用第一线,具有地道、丰富和实用的特点,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搜索、整理和利用,从而发生语言习得。

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商议确定本小组研究的课题方向,草拟出研究方案,并明确个人所承担的主要任务(第一次研究性学习)。

2.2.2 探索研讨、分析解决问题阶段(听、说、读、写、评、探、创训练)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这一过程包含以下三方面。

2.2.2.1 学习资源的搜索(读、听) 研究性学习资源可采用教师推荐的网址和学生自己查找相结合的方式,如相关英语学习网站、在线虚拟图书馆、网络文件等。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和处理,这一过程就迫使学生进行快速细致的在线阅读和在线视听,从而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次研究性学习)。

2.2.2.2 网上及网下自主、协作、竞争、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听、说、读、评、探、创训练) 据收集到的资料,小组成员展开第二轮讨论(E-mail、BBS、网上聊天室或面对面交流)。学生可以由此对所研究的课题交换意见,也可以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网络向他人求教。该探索性学习有三个层次:第一层级,浅层次的交流对所获取信息的感受和理解,这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第二层级,实质性地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判、审视和质疑,这是多种思维的大碰撞,多种能力训练的大展示;第三层级,构建起自己的创新观点,即通过质疑、评判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从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第三次研究性学习)。

2.2.2.3 研究报告撰写和成果展示(听、说、写、评、探、创训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结题报告并采用各种形式向全班展示项目工作和结果,其他小组的成员给予评价,最后由教师作出总结。展示形式可从单一的书面或口头报告发展成为多种形式,如短剧表演,时事评论,用Frontpage 2000 等制作语言学专题网站等 (第四次研究性学习) 。

2.2.3 总结提高、学习评价阶段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本质上是对活动的内在价值的欣赏(appreciation)。评价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转变性发展”,因此评价方法应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同伴彼此欣赏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并使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协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涉及三方面:选题及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知识、技能;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表现的问题意识、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研究成果中所展示的英语语言应用水平,以及研究报告的内容翔实程度、创新价值等。

此外,评价应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可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选题及其实施的各阶段的“痕迹”进行评价。网络为这种“痕迹”的保留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工具,教师可参照过程性学习的“痕迹”,结合实际的记录和学生的研究成果,对学生的能力和品质进行多元评价。

3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就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2 %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设研究性学习;63 %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方式能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59 %的学生认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能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综合发展,尤其是在真实语境下的听说能力而不只是日常简单的交际能力;67 %的学生认为通过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70 %的学生意识到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91 %的学生认为通过研究性学习,认识了网络的学习功能,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引用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56 %的学生认为,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

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带来的最大收获是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培养方式。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和以自主、合作和协商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更关注学生在对挑战性问题进行探索性活动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提升。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海阔天空、异想天开、质疑问难往往会碰撞出令人预料不到的智慧创意火花,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能体会到互动的喜悦。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知识的学习者”。85 %的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模式对于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挑战权威、挑战专业知识有积极作用。

4 结 语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强调在过程中和实践中进行语言的习得和学习,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进行全方位有效的强化锻炼和提高,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较好的启示和促进作用。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整合的探索意味着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研究网络资源,研究学生的学习效果,精心地设计课程,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 张虹然,史晓燕,于红.英语学习中构建反思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8):134-135.

[2] 崔允漷,王中男.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意义与性质、问题及澄清[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4):44-47.

[3] 许金宝.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反思[J].教育信息技术,2007(1):8-12.

[4] 丰玉芳,蔡玲.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28-31.

[5] 曾祥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3):81-88.

[6] 刘长江.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1):19-23.

[7] 张华.杜威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实践(上)[J].当代教育科学,2005(22):9-13.

Englishteachingapproachbasedoncombinationofnetlearningandinquirylearning

ZHANG Peiqiu

(School of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china)

Inquiry learning is grounded on students’ active exploratory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e theory and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quiry learning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 English teaching approach combined with net leaning and inquiry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is proposed.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indicated that inquiry learning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brought students’ initiative into full play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mproved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 enhanced their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as well as promoted thei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kill.

inquiry learning; net learning; college English

G642.0;H 319.3

A

1671-8798(2013)02-0156-05

10.3969/j.issn.1671-8798.2013.02.017

2012-10-03

张佩秋(1979— ),女,浙江省桐乡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性大学探究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大学》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