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宾 郭淑珍 肖玲
▲密蒙花饮片
密蒙花,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又名小锦花,在宋开宝六年《开宝本草》中,曾称为“蜜蒙花”。后《本草纲目》改称“密蒙花”。苏颂曰:“密蒙花生益州川谷,今蜀中州郡皆有之,木高丈余。叶似冬青叶而厚,背白色有细毛,又似橘叶,花为紫色,二月、三月采花暴干用。”李时珍曰:“其花繁密,密茸如簇锦,故名水锦花。”《大观本草》所附“简州密蒙花”药图与今用密蒙花原植物一致,综上所述可知古书所载的密蒙花的植物分布、形态、生态、花期、颜色与今用密蒙花均相一致。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流传着一个傣家人喜欢用密蒙花制黄色“毫楞”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户人家的院子里长着一棵密蒙花。这家人在院子一侧的石台上淘米、洗菜。在密蒙花盛开的一天,这家女主人把泡着糯米的瓦盆摆在密蒙花下的石台上。夜里,刮了一阵大风,密蒙花枝、花朵被风吹落了不少,有的正好落在瓦盆里。次日凌晨,女主人淘米时,并没有彻底将密蒙花淘干净,就放在木屉上蒸。等到米蒸熟后,飘出一阵阵香气。女主人揭开木盖,发现白米饭变成了黄米饭,而且气味比平常清香多了。一家人喜出望外,吃过后,个个赞不绝口。
从此,这户人家就用密蒙花泡米蒸制糯米饭。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当地人就用密蒙花作为糯米饭的染料。由于金黄色“毫楞”与佛院僧侣的袈裟同色,因此,每到清明时,傣家人就用密蒙花染成金黄色的糯米饭来祭奠祖先,以表对亲人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密蒙花味甘,性微寒。归肝经。具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目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等症。密蒙花除作药用外,其提取物在食品方面应用广泛,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密蒙花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收载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蕾及其花序。为落叶灌木,高约3m。小枝略呈四棱形,密被灰白色茸毛。叶对生,矩圆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5 ~10cm,宽1 ~3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小锯齿,上面被细星状毛,下面密被灰白色至黄色星状茸毛。聚伞圆锥花序顶生,密被灰白色柔毛;花芳香,花萼4 裂,外面被毛,花冠淡紫色至白色,筒状,长1 ~1.2cm,径2 ~3mm,筒内面黄色,疏生茸毛,外面密被茸毛,雄蕊4,着生于花冠筒中部,子房顶端被茸毛。蒴果卵形,2 瓣裂。种子多数,具翅。花期2 ~3月,果期7 ~8月。
本品多为野 生, 生 于 海拔200 ~2800m的山坡、丘陵、河边、村边的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温度25℃时生长最好。稍耐寒,忌积水。密蒙花分布于西南、中南及陕西、甘肃、贵州。主产于陕西旬阳、紫阳,甘肃武都、天水,湖北宜昌、襄阳、荆州、巴东,四川金堂、广汉、江油、广元,河南商城,陕西安康,云南楚雄、大理及其周边地区,贵州安顺等地。此外,广西、湖南等地亦产。销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密蒙花的采收期在每年2 ~3 月间,在花未开放时,采摘簇生的花蕾,除净枝梗等杂质,晒干,置通风干燥处即可。密蒙花商品不分等级,均为统货。本品以花蕾排列紧密,色灰褐,有细毛茸,质柔软者为佳。
本品多为花蕾密聚的花序小分枝,呈不规则圆锥状,长1.5 ~3cm。表面灰绿色或棕黄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状,上端略大,长0.3 ~1cm, 直径0.1 ~0.2cm;花萼钟状,先端4 齿裂;花冠筒状,与萼等长或稍长,先端4 裂,裂片卵形;雄蕊4,着生在花冠管中部。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但少数地方曾有以瑞香科植物结香的干燥花蕾或花序充密蒙花用,此二者科属不同,不宜以结香花当密蒙花入药。二者区别如附表。
密蒙花与结香花的鉴别品名 密蒙花 结香花科属 马钱科 瑞香科大小 长3.5~7mm 长6~8mm毛茸 密被黄色或灰白色短茸毛 密被黄色、浅黄色或灰白绢丝状长毛茸,长达1mm以上单花无花瓣;花萼管状,顶端4裂,呈花瓣状;花管内部黄色或黄棕色,但不显紫红棕色雄蕊 4枚,一轮 8枚,二轮花被 花萼钟状,花冠管状,花管内部紫红棕色或棕色花序形状 聚伞圆锥花序 头状花序大小 极不均匀,小者数朵花一簇,大者多至数百多,径可至3.5cm 均匀,常数十朵一簇,径约2cm左右花轴 多不直,绝不呈钩状弯曲 钩状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