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胜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 450000)
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已有50多所,占全省高校一半左右,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着各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和办学前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影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作为河南省骨干院校之一,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一直把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摸清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我们在机电系13届毕业生中进行了此次就业意向调查。
1.调查范围与对象。本次调查范围仅限于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机电系571名毕业生,共发放问卷571份。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整个调查活动由9名指导教师和12名学生参与合作完成。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进行问卷设计、调查过程的组织与指导、调查结果的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学生的工作主要是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调查数据的统计与整理。
3.调查内容与问卷设计。本次调查内容主要从“就业前景”、“就业地域”、“就业单位”、“岗位倾向”、“就业薪酬期望值”等方面展开,设计了22道题,其中选择题20道,文字题2道。
4.问卷发放与回收。本次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从2012年3月19日至4月5日进行,共发放问卷571份,回收506份,回收率为88.6%。在回收的问卷中,剔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共500份,有效率为87.6%,因此本次问卷的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1.就业前景。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自己2013年的就业前景,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喜忧参半,选择乐观的占41.2%,选择迷茫的占44%,选择非常乐观的占11.4%,选择恐惧的占3.4%;这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基本一致。
2.就业目标。
在就业目标方面,53%的学生选择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47%的学生选择有明确的就业目标。由此可见,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就业政策及对口单位招聘工作的宣传和引导,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和讲授,对引导学生有明确的就业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就业心态。
在专业对口方面,65.8%的学生选择了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23%的学生主张“先干本专业,再考虑转行”,有11.2%的学生选择了不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其中,选择专业不对口的比例最高,说明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多数学生都有比较理智的“骑驴找马”的就业心态。还有30%左右的学生存在着“学以致用”的工作认识。这启发我们:在今后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专业的优势与劣势,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取长补短。
4.就业去向。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如图2所示,31.5%的学生首选郑州就业,选择回家乡就业的占26.5%,愿意去发达城市的占36%,支援西部地区的占6%。这符合地方高职院校为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也反映了学生在就业选择中忽略了社会责任,而以自我利益为取向,这必须引起学校的重视。学生选择回生源地的原因,一是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要求其回到身边就业;二是部分学生希望回到家乡借助亲朋好友的社会关系获得理想的工作。在就业单位的选择方面,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为40.6%,选择私有企业的为25.6%,选择外资企业的为12.2%,选择合资企业的为21.6%。选择自主创业方面,85%的学生选择有机会自主创业。可见,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学生就业趋于理性化。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等方面占有优势,仍是不少学生就业的优先选择。如果机会适当,自主创业成了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这是一个巨大的观念变化。相关政府部门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学校在就业指导中也应进一步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5.就业薪酬期望值。
对于将来就业薪酬的期望值,1000元以内的学生占11.4%,1000~1500元的占 34.9%,1500~3000元的占 46.7%,3000元以上的占7%。这说明学生对于薪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1500~3000元。这与郑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是比较相符的,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薪金要求已趋于理性化,能开始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以提高应聘工作的成功率。在选择接受与期望值不一致的工作的学生中,有30.4%的学生愿意努力适应工作,有10%的毕业生则准备“跳槽”,有59.4%的学生调整期望值但不降低标准。如此高比例的学生选择调整期望值但不降低标准,意味着他们在初次就业后,二次择业的可能性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部分学生的就业积极性有待提高。
6.就业准备。
在就业渠道的选择上,选择通过招聘会的占34.1%,选择通过网络的占18.5%,选择家长和亲友介绍的占30.4%,选择老师推荐的占17%。上述数据显示通过招聘会及家长和亲友介绍的比例仍然较高;其次,网上求职的方式也开始为学生所接受。有的学生提出应提高校内招聘会的针对性,只有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招聘会才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7.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方面,有19%的学生选择宣传和解释国家有关的就业政策,28%的学生选择收集和整理社会上有关人才招聘的信息,27%学生选择向毕业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26%学生选择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或就业教育、讲座等。以上数据说明学校与毕业生的沟通和咨询指导不够,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了解就业市场需求,然后把信息反馈给学生,针对专业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特别是就业相对比较困难的专业,更应该加强针对性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将来就业的影响和意义重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应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培训,以期让学生在实践和就业准备认识上步调一致,达到一次就业率高的要求。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系大部分学生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比较客观清醒的认识,自我定位比较准确,就业态度务实,就业选择趋于理性,少部分学生存在对就业形势过分悲观,就业心态相对被动,就业认识准备不足等问题。对于学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绝大部分学生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结合此次调查,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就业服务方面。近年来,我院就业服务机构虽建立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但其人员队伍建设不健全,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同时,希望学院就业指导部门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讲座;讲授面试技巧及就业政策等相关知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增加该课程的权重及课时。学院应建立专业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提供更多的招聘企业信息并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更新;多举办大型招聘会,毕业生招聘工作常态化,而不集中化。
2.教学改革方面。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学院必须从社会对人才的近期和长远需要出发,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在进行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以及调整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的就业作为重要衡量依据,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有助于毕业生了解工作岗位的性质;提高实训课程的课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学院应多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或请企业来开宣讲会,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信息。
3.学生教育方面。就业指导不仅为学生提供需求信息、讲解简单求职技巧,同时还要结合院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有选择地向学生传递价值观念和职业知识,建立并规范具有学院自身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有目的、有组织、有规划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等教育,切实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实现全程就业指导。学校还要多渠道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培养训练,使学生拓宽就业思路,从被动就业转向积极创业。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意向、就业观念等方面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其就业观念需要转变。例如,部分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对支援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态度消极。因此,就业指导部门及任课老师要在加大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力度,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转变就业观念。
[1]陈鸿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
[2]岳昌君.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业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3]王永珍,苏煜.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4]路海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J].文化建设,2006,(2).
[5]张富洪,曾红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J].高等职业教育一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