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实践型橡塑加工实训中心培养区域型创新应用型人才

2013-10-18 01:10浙江金辉乐叶明德蔡晓庆陈素琴宋霞马志成
职业技术 2013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训中心

浙江 金辉乐 叶明德 蔡晓庆 陈素琴 宋霞 马志成

引言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要有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源泉,也是评价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面对人才的竞争,就业单位的高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地方院校,在如何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定的操作技能,又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培养了大量的毕业生,但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的毕业生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差距更大,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实践教学,特别是与社会生产相关的实践教学是我国本科院校的一个弱点,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难以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高分子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复杂性和一定的危险性,在实习期间,一般不允许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的实习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橡塑加工实训中心则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动手机会,有助于提高其工程素养,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扩展实训中心功能,营造一个既能培养学生技能与能力,又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的空间环境,对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橡塑加工实训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对这一倾向必须加以重视和改变。因此,高校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与优化,要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实训中心的建设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升实训中心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目前,全国各个院校都十分重视实训中心的建设。

1.实训中心的建设必须区域产业结构相结合

高等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服务的,因此,实训中心的建设要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主,注重专业的实训中心建设。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育的专业调整也是动态变化的,这是由区域经济发展变化所决定的。我国高等教育能否顺利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能否树立起自己应有的社会形象,能否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关键看它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实训中心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高等院校办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对实现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高校实训中心的建设,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解决高校教育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因此,在实训中心建设中,注意以上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的化学工业发达,温州地区尤以高分子材料(塑料和橡胶)比较发达。行业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通过实训中心的建设,可以培养一批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科研型复合人才,为浙南地区乃至全省的橡胶和塑料企业解决科学、技术难题,为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提供服务。因此,建立“橡塑加工实训中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呼唤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和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分不开的。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组成为由高到低上窄下宽的塔型结构,社会除需要少量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外,更需要大批具有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基础理论较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参与企业一线生产技术创新,解决企业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高校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找不到他们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而实训中心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3.实训中心是校企合作的纽带

实训中心的建立,为校企之间创造了紧密合作和共同管理的平台,针对企业紧缺用人需要,按照企业提供的培训课程,开展企业订单、就业对接培训。双方在合作中不断深入了解,形成了市场需求实用技术、实训实习、本科教学、循环互动的互补结构。企业通过参与共同培养学生的过程,获得了满意合格的人才,降低了人才流动的风险和入职成本,学校实现了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顺利就业,双方都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我国的国情和现状难以满足企业接纳大量的学生长期实习,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立实训中心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4.实训中心建设是提升教师工程素养的需要

除了引入校外专家和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授课,还应对参与教学的校内教师,注重选拔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同时又有企业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参加。许多教师通过参与同企业联合开展的实训,充实和丰富了实践教学经验。同时,对许多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也为他们提供了实习的机会。

二、橡塑加工实训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

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和合作,正在成为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实训中心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必须不断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际调整培训目标,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学校培训的人才要与企业的岗位要求接轨,要通过企业的深度与广泛参与,使企业与实训中心形成互动。学校应在培养目标与方案的设定上,把培养学生的任务进行模块分解,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放在校内,把与企业接轨的职业技能培训放在实训室或企业工厂。让学生通过学校——企业——学校循环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而企业也可在培训当中选取适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1.体现生产的真实性

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中心,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其真实性主要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以及实训管理模式企业化和实训工作情境化,并且按照企业的管理标准、产品的质量标准等要求对学生实施多维度的考核。充分体现规范和效率,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中心的实践教学中,学生有机会经历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文化与氛围。只有体现生产性,实训中心才有活力、生命力。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要成为校内实训中心的主体。实训中心建在校园内,其具有生产功能但并不是以生产为直接目的,而是以生产标准、生产要求训练和培养学生。因此,生产性实训中心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以培训学生为主要目的,要使学生成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因为真实的生产环境能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使其有更明确的职业目标,有利于培养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生产性实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最终要为学生服务: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是学生学习技能的主课堂,是教师施展才能和得到锻炼的主阵地,是学院服务行业和社会的主渠道。

3.体现与企业的合作性

直接面向企业培养人才,具有为企业服务的重要职能。实训中心的设备和设施在功能类型与技术参数等方面尽量接近地方企业,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根据未来岗位的工作特点进行安排,按照行业对技术与工艺的具体要求设计训练项目,实训中心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4.体现实训中心的培训性

在实践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进行技能训练或技术应用训练的实训中心,而不是实验室或校办工厂。橡塑加工实训中心提供与橡胶、塑料紧密结合的技能训练与技术应用训练内容,训练过程注重质量安全意识和程序意识与标准意识,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强调技术应用与训练的实效。实训中心一般由实训室或实训车间构成。实训中心的主要作用不是验证理论,而是模拟生产实际的技能训练,要使学生通过在实训中心的实训掌握某种实用技术,将来毕业后进入企业可以直接上岗工作。因此,采用的设备和训练的内容等方面应尽量与实际生产技术和工艺接近,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中心的功能与作用。

三、橡塑加工实训中心建设的基本内容

1.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订单式”高技能人才培养道路

校企合作开展模块化项目实训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讨地方院校如何与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高科技企业、跨国公司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面向企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原创能力、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充分利用职业技术院校在师资、设备、品牌等资源方面的优势。

自2010以来,我校努力探索校企结合的新路子,与瑞安华峰集团合作,创办了“华峰班”,实行联合培养模式。学生由大二年级学生报名,遴选产生、培养计划、教材选用、实训实习到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学生毕业后根据双方意愿,由华峰集团接纳为企业员工。在大三年级末,学生与工厂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双向选择。确定进入该企业实习的名单。学生在大三年级的实践环节教学阶段。以实训员工身份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训和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实习结束,经企业考核合格,符合条件的,由企业正式录用。这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都感到满意,具有创新意识。受到社会的欢迎。目前我校又与浙江俊儿新材料有限公司、温州橡胶商会等企业签约建立了教学实验基地,以利于橡塑加工实训中心向更高技术、更专业化的行业领域发展。

2.加强实训中心硬件建设,使理论教学与应用实践密切相结合

努力培养学生使其理论思维转化为实践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实验不断印证理论,在实验中不断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校橡塑加工实训中心为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科研水平,目前学校投入近1000万元,新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橡塑加工实训中心。完善的接近实战的实训中心,让学生能在近于逼真的工程现场、生产车间等场地进行实践操作;配备了基本设备,营造现场气氛,使学生在近于逼真的环境中经受专门训练,这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职业适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配置最新的现代化设备,如注塑注射成型机、吹塑机、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橡胶加工分析仪、哈克转矩流变仪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掌握现代高分子化工业生产中的先进设备,克服学生学了先进制造技术到了工作岗位却无从下手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局面。采取科研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整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创造性的建立新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3.开展“项目化”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实现自己设计的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创新活动,我们在实训中心设置了一些必要的多功能加工设备与仪器,学校、学院每年拨专款设立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提出项目申请,通过评审对合理的有创意的项目给予立项。立项的项目即可在实训中心中实现。实训中心将全天候开放,这样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尽展自己智慧和才华。采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大胆设计,探索研究未知或未全知的问题;探索性项目的开展,可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实训兴趣,调动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因此,实训中心应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单是设备与场地支持,还有技术与原理上的指导;从项目的关键问题、拟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实现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还有创新之处的时间安排以及材料仪器设备等方面都给予支持且贯穿项目全过程。

4.开展实训教材建设

采取选用和自编相结合,尽量选用现有的优秀本科教材,对目前没有以及不能满足和不能适用专业教学的相关教材,组织力量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加强与生产实际的联系,共同编出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实训教材,解决教材的有无和不适用问题。建设完成专业实训教材体系,做到内容先进、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满足生产的需求,编写出《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等实验实训教材。

5.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

如果说足够的场所和先进的设备是实训中心必备的硬件,那么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则是培养高级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实训中心发挥其功能必需的软件。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实训计划和方案的制定、实训教材编写、新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容开发都需要拥有一支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由于自身的优势,“双师型”教师在高等教育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还能不断充实与改进实训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队伍,改善结构;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校要加大经济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鼓励实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定期参加新技术培训,帮助实验人员提高知识和业务水平。此外,从生产单位引进或聘请实训指导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

学校必须加快“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可通过理论教师进企业锻炼提高专业技能,实习教师业务进修提高理论水平来逐步提升“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证。

6.校企结合、延伸实训平台

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和合作,正在成为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橡塑加工实训中心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必须不断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际调整培训目标,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学校培训的人才要与企业的岗位要求接轨,要通过企业的深度与广泛参与,使企业与实训中心形成互动。学校应在培养目标与方案的设定上,把培养学生的任务进行模块分解,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放在校内,把与企业接轨的职业技能培训放在实训室或企业工厂。让学生通过学校——企业——学校循环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而企业也可在培训当中选取适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为构建实践型教育模式,力求更贴近企业实际和从业岗位的需求,我校不断探索创新思维,陆续与省内30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学校每年有300余名学生按其所学的专业安排去相关的实习基地进行实训、实习。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实训。这种校企联合共建的模式,为我校的教育科研和实训等诸方面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给我们的实践教学赋予了较强的针对性,强化了面向企业、面向工程的实际要求。其次是这种联合共建,好比将工厂搬进了学校,学生的项目实践、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以及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亦能在此平台上进行。为学校节省了教育资金,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水平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和提高。这种联合共建,结合了二者优势,既促进了学校为行业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又能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回报社会和企业,使校企双方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四、总结

通过“橡塑加工实训中心”的建设,建立了两个实践平台:一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工程实践平台,另一个是提升学生新产品开发能力的研发创新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培养了温州地区高分子化工行业急需的不同类型、两个层次创新型工程技术的人才:应用型(即专业技术型)人才和“理论+技术实践+创新设计”型人才(即新产品开发人才)。同时,与企业联合,走校企联合培养的道路,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即学生前3年在学校进行基本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学习,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上岗培训并进行实际生产实习。学校、企业、学生签订联合培养合同,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在企业工作,这样缩短了毕业生的岗位过渡时间。

通过“橡塑加工实训中心”的建设,不仅培养出了一批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科研型复合人才,并且为浙南地区乃至全省的橡胶和塑料企业解决了科学、技术难题,为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服务。

[1]方琳.构建实践型实验实训中心,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45-147.

[2]陈道炯,蒋明明.加强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4),22-23.

[3]梁建军,江洁,周凯,王仕亮,汪蓓蓓.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26-28.

[4]胡孝贵,贺小雄.提高认识,全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78-181.

[5]唐捷,赵士滨,张进,张建雄.提高实训中心教学资源使用效益的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7-29.

[6]朱崇明.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212.

[7]王陆海,吕菱,王忠民.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训中心的功能定位与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13(6),146-148.

[8]曾文杰,宋学臣.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训中心建设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2,12,151-152.

[9]蔡可迎.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校内化工实训中心的探究[J].广州化工,2011,39(18),166-167.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训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