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现状及其成因与教育途径*

2013-10-17 01:08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李 琳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积极探求大学生心理健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从UPI调查结果看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UPI即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的简称,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笔者所在高校采用大学生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V6.0(B/S)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2012级部分学生进行了心理普查测试,回收有效问卷2 953份。调查结果如下:

(一)从各题的选择频率来看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UPI共56道选择题,要求学生在“是”与“否”中选择其一,其中选择“是”的频率在20%以上的选题如表1所示:

表1 UPI调查中选“是”频率超20%的项目

由上表看出,85.88%的学生在“心情开朗”、93.70%的学生在“身体状况良好”、73.52%的学生在“人缘好受欢迎”上做了肯定选择,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

但另外15题选择频率也在20%以上,如:超过20%的学生“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缺乏自信心”、“缺乏热情和积极性”,这表明他们对大学生活缺乏明确目标和自信;超过20%的学生认为“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这可能是还不适应大学生活;超过4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脏很在乎”、“任何事情都要反复确认才放心”,表明他们可能存在一定的强迫思维倾向;超过20%的学生“总注意周围的人”,表明他们的情绪易受到他人影响;超过20%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耐性”、“缺乏决断能力”,说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以上事例,说明了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

(二)从UPI的总分看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UPI总分的计算是除4道测伪题以外的其它56题的得分总和。根据UPI筛选标准,筛选出三类学生。第一类是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UPI总分在25分及以上者);第二类为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学生;第三类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本次UPI调查结果显示:第三类学生有2 088人,占全体测试学生总数的70.71%;第二类学生有674人,占22.82%;第一类学生有191人,占6.47%。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向上的,但29.29%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很快,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上的某些不良习气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中,既有自强不息的徐本禹、洪战辉等时代楷模,也有极少数存在严重人格缺陷的大学生。当今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特征,也会让人生经验不足的大学生们在选择的多元化面前无所适从,如果没有社会的正面影响和全面支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但一些中小学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普遍,评价学生的机制多以考试成绩为主,重视学生的升学文化课分数,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进入大学后,少了高中老师那般的严格监督,学习紧张程度与压力相对降低,有些学生会出现较长时间的不适应期。虽然我国高校日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立了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心等专门机构,高校的德育及心理教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如果疏于长期的管理和高度的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没得到培养,大学生也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家庭氛围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教育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岗位、经济状况、为人处世等都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家长无微不至地抚育孩子的成长,但日常行为的不恰当言行也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当代大学生中,不乏大批自立自强、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有为青年,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从小受到父母过分娇惯呵护,多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相处缺少团结合作精神,对父母长辈缺少感恩之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意识,没有远大志向,经受不了挫折,有的大学生也会出现心理问题。

(四)特定阶段的影响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从心理角度看,大学生神经过程趋于平衡,他们精力充沛,情绪丰富但不稳定,有强烈的求知欲但鉴别能力不强,关心社会发展并有独立见解,但由于阅历浅,对事物认识轻率而片面。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不愿敞开心扉,但内心又非常渴望交流。进入大学后,环境、生活的变化等引起很多心理矛盾,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认识水平又没有达到能够真正独立地、正确地调节自身行为的程度,这就出现了独立支配自己行为的强烈要求与行为结果相悖的情况,从而产生内心痛苦和不安。在多种社会价值取向面前,大学生会对自己以往的价值观产生怀疑,从而导致迷茫和消沉。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当情绪体验深刻且持续时间长但因不能找到积极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时,也会突然爆发心理问题。“自我统合是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是青年期人格发展的中心任务,而大学生正处在这一统合形成的关键期,而且由于其特有的四年学制带来的当前任务(学习)与未来目标(就业)之间的时滞,其自我统合问题更为突出”[1](P108)。它会导致个体不能准确认识自我、主观我与客观我,理想自我、他人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矛盾加剧,进而无法悦纳自我,以致内心困惑不安,引起心理困惑与精神疾患。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国家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坏境

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首先,要进一步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倡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营造一个学理论、知理论的环境,大学生在学习的氛围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国内外事件,正确看待和评价自己;其次,要形成积极向上的新闻舆论,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这样才能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才能让大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指导自己的行为,不采取过激的言语行为;再次,要有与时代特点相适应的先进典型来弘扬时代精神,用形象、直观、情感的力量激励人,同时鼓舞、教育、启迪大学生见贤思齐,改进自己的不足;再次,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产品引导文化生产,文学、戏剧、影视剧、广播、歌曲等各种文艺作品要弘扬主旋律,网络上多宣传正面信息,杜绝虚假信息,减少负面影响,让大学生体会社会的温暖与生活的美好,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境。

(二)学校要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校园坏境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中小学,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也有中考、高考的压力,但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能忽视,每门课的教学,本周的班会、每学期的学生活动,老师都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坚毅勇敢、悦纳自己的心理品质。在大学里,学校要成立类似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心的专门机构,负责开展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测评和课程设置,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UPI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或《成功人际交往》、《新生心理适应》、《生涯规划训练》等选修课,加强对“大学生的环境适应教育、智力发展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健康恋爱观教育、生涯发展规划教育”[2](P232-252);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剧小品表演、心理健康教育板报评比、团队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素质拓展训练、榜样事迹介绍等,使大学生开拓视野,正确认识自己,融入集体生活。

(三)家长要注重自立自强教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坏境

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的眼里仍是小孩子,但家长对孩子自立自强品质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家长要让孩子从小体验生活,教给孩子生存的能力和自理能力,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管理,让孩子养成爱劳动、多动手的习惯,培养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别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当孩子进入大学,离开父母的羽翼,家长也要以成年的大学生的身份看待孩子,给大学生孩子们一个个人成长的空间和锻炼的机会,在专业学习、勤工俭学、为人处世、恋爱工作等方面进行宏观指导,不要过度呵护,不要面面俱到地帮助,这样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才能逐步适应社会。

(四)大学生要对照心理健康标准,加强自我教育并引导个人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大学生健康心理标准包括: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旺盛浓厚的学习兴趣,富有弹性的适应能力,百折不挠的抗挫精神,强弱适度的情绪反应,善于交往的社交能力,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等。当代大学生是有生气、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能力,应该加强自我教育:首先,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自我比较、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自我反省等方式来全面认识自我,这是大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基础;其次,要积极评价自我,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积极悦纳自我,这是大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关键;再次,“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逐渐完善自我”[2](P200),这是大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重要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面对日益变化的新形势,教师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胡 燕.从236例心理咨询个案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6).

[2]谭顶良.高等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