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来庆
近年来,南京市建邺区大力推进河西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的金融中心相比,河西金融中心建设依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深化改革创新措施,进一步推进河西金融中心建设,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把河西金融中心打造成集金融机构、金融交易、资金管理、金融研发培训和金融信息服务等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金融城,成为南京区域内的金融核心。
一、南京河西金融集聚区建设现状
1.金融中心定位稳步提升。河西CBD自2002年规划建设以来,始终把重点发展金融业作为特色定位。2008年,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在河西建设金融总部核心区。2011年以来,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导、推动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入驻河西金融城,使河西金融集聚区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和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区。在最新制定的《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河西金融集聚区的南京金融产业核心功能区定位。
2.金融机构集聚度显著提高。目前,河西CBD金融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以保险业带动整个金融产业发展,银行、证券、新兴金融业态集聚的局面。截止2013年上半年,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99家,其中法人总部9家,一级分支机构51家,涵盖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业态;其他金融机构和规模准金融机构93家,覆盖融资担保、创投、典当、金融中介等业态。已初步形成金融机构集聚、业态丰富、服务齐全、创新发展的金融机构集聚区。
3.金融集聚载体初具规模。目前,河西用于金融机构集聚的载体主要是CBD一期新地中心、金奥大厦以及二期的国睿大厦、金融城等11个载体,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而2012年开工建设的“南京金融城”项目,将提供约67万平方米高质量的硬件载体资源,为具有国际水准、地标性金融集聚区提档升级打下良好基础。
4.金融服务环境持续优化。一是金融发展政策环境优化提升。近年来,省、市、区各级政府推动河西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连续出台,有力地调动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河西金融集聚区的积极性。二是开展一批高层次、有影响力的金融会展活动。“金博会”、南京河西CBD金融讲坛、国际资本论坛、宁台高层金融洽谈会的陆续举办,提升了河西金融集聚区的层次和影响力。三是CBD硬件环境发展不断完善。江心洲夹江大桥、纬七路过江隧道顺利通车,地铁10号线、有轨电车即将开通,地铁7号线、12号线已列入建设规划等等,为河西提供了快捷的交通保障。周边国际博览中心、奥体中心、金陵图书馆等设施进驻,也提供了一流的商务休闲环境。
二、南京建邺区金融改革创新情况
1.科技金融创新积极推进。近年来,建邺区制定出台多个促进科技金融和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管理办法,打造投融资服务体系,培育金融中心的内生动力。2013年颁布实施《建邺区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试行办法》,为金融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政策保障。2013年上半年,科技银行为区内科技企业发放科技贷款995万元,加大高层次人才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力度,缓解了区内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
2.宁台金融合作取得突破。目前河西金融集聚区已经集聚了一批台资金融机构。包括台新租赁、永丰租赁、国旺租赁、永丰银行代表处、国泰财险等。2013年2月,在台湾成功举办“宁台金融合作洽谈会”,正式签约8项合作协议。5月下旬,市委书记杨卫泽接待台湾环宇投资公司考察团时,确定在河西南部地区建设“台湾金融中心”,帮助台湾金融机构开拓大陆市场,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共赢。近期富邦紫金财险、华一银行、新光海航人寿等更多台湾金融机构将入驻河西金融集聚区。
3.创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2013年,建邺区金融办积极与北京银行合作策划“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设计资金收益优先等级,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提升区域金融服务品牌;积极与交通银行合作推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鼓励银行优化审批流程、提高风险容忍度,扩大对区内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
三、南京建邺区金融改革创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金融创新力度不够。目前河西金融中心虽然机构集聚度较高,但金融工具种类仍然偏少,品种体系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深度不够,与南京市新街口、鼓楼两大金融服务区域的同质化程度较高,金融租赁、融资租赁、信托投资等新兴金融业态发展较为滞后,创新型机构仍处于成长初期,创新力度不够。亟待在多领域、多层次进行深度探索,同时需要获得强力政策支持。
2.金融产业规划不足。按照南京市金融业发展十年规划,河西金融集聚区的定位是成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但河西金融集聚区目前尚未制定出与之相衔接的配套发展规划,对河西金融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功能配套上缺乏科学、长远、清晰的实施计划,迟滞了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创新体系和金融发展环境建设的步伐。
3.金融政策体系尚需深化。河西金融集聚区现有的金融平台仅有“江苏金融集聚区”和“南京保险创新试验区”,扶持政策的层面低、力度小,可操作的工作抓手少,从而限制了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和扩张速度。当前政府对金融的专项扶持政策主要依赖财政,扶持政策渠道少、层面窄,对金融产业建立完善政策体系支持力度不强,影响了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金融产业配套尚需完善。金融市场和要素市场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有形的物理空间,是金融资源大规模集聚的必要条件之一。纵观国内外金融领域,凡是金融中心城市,必然具备多层次、有特色的金融要素市场。天津有中国首家金融资产交易所,重庆有企业产权交易所,深圳有创业板,武汉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苏州有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而南京却没有此类重磅的金融类资源,不利河西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5.金融高级人才相对匮乏。河西金融集聚区内,金融业从业人员虽已超过万人,但上海、深圳分别达到25万人、15万人,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差距非常大。在人员结构上,河西金融集聚区内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的人才不到100人,约占金融从业人员总量的1%,也远低于上海、深圳约占5%-6%的水准。
6.金融专业服务体系水准不高。河西金融集聚区内,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资咨询、金融资讯等金融类中介服务机构总体偏弱,数量不足,层次不高,服务水平较低,与区域内金融机构的综合业务融合度总体来看不高。
四、促进南京河西金融改革创新的建议
1.加强高位协调,创新金融管理体制。河西金融集聚区是南京区域的金融核心功能区,不是建邺小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因此要跳出建邺的范畴,统筹筹划省、市、区的目标,高位协调、建立健全相应管理机制。一方面,谋求争取国家层面的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金融产品、工具和制度在这里先行先试,使其成为金融产品、金融业务的研发和创新示范基地。在省级层面的权力框架下,可以考虑将“宁台金融合作试验区”升格成省级,下放管理权限,开展先行先试。市级层面主要考虑对外资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机构在业务拓展、人才引进、创新等方面大胆开拓。另一方面,区属金融资源也要积极整合资源,融入河西金融集聚区,形成完整的政策扶持、建设保障、运行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河西金融产业链。
2.突出规划引领,明晰金融产业发展路径。一是制定河西金融集聚区中长期发展规划。随着南京行政中心及政府部门迁入河西,CBD二期、金融城即将完工交付,河西南部台湾金融中心等项目开工等发展有利条件,制定河西金融中长期发展规划迫在眉睫。用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和引领河西金融集聚区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布局和战略等。二是提升产业规划定位。加快制定《江苏省金融产业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外资金融机构扶持政策,研究制定鼓励支持金融业务创新的优惠政策。三是优化载体规划定位。载体品质是金融中心的形象和品牌的重要标准。一方面要尽量满足新增金融、商务载体用地,同时规范重要金融载体高端化、国际化的品质内涵。加大规划和监管力度,确保高端金融机构的入驻需要。另一方面要优化河西金融用地规划,预留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金融高科技产业等用地。
3.完善政策体系,出台扶持政策。针对金融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相对单一的状况,建议根据金融产业的特性,结合河西金融集聚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多形式、多渠道的扶持政策。一是研究制定金融产业补贴和扶持配套政策。二是制定高端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三是加快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四是研究制定资本市场企业融资上市的扶持政策。
4.打造金融产业链,推进金融配套产业发展。河西金融集聚区要整合各类金融资源,着力打造金融产业链,打造在省内领先并有一定影响力的“五大中心”:一是金融总部中心。创新招商方式,吸引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全国总部、省级以上总部入驻。二是金融行政中心。通过资产置换、定向出让等方式,加快推进金融监管、金融主管部门入驻落户。三是金融培育中心。设立金融机构引导培育专项发展基金,建设专用孵化载体,充分运用资金和载体资源,加强对新生金融机构的培育、扶持和发展。四是金融中介服务中心。吸引一批大品牌、有实力的保险中介、信用评级、咨询评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金融中介机构入驻。五是金融外包服务中心。在大力发展金融数据处理、灾备业务、银行卡业务和客户服务等金融外包业务的基础上,构建融项目服务、人才服务、投融资服务、政策咨询服务等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推进金融机构专业化经营。
5.创新科技金融,力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通过政府的引领、指导和政策举措,利用项目、资本力量等推动市场化的渐进过程产生突变,使金融业在建邺区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引导、配置作用。一是加快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创业扶持措施。研究出台金融支持“321人才项目”和科技创业家项目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二是优化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打造科技金融品牌。进一步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推进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组建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并依托科技银行、企业债券、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券商服务等方式,破解阻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资金瓶颈,逐步探索建立覆盖企业发展不同阶段,集创业投资、产业投资、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发挥金融中心融资功能,支持区域重点项目建设。主动对接各类资产管理公司、产业基金公司,充分利用各种创新型金融工具,积极对外争取融资,使建邺区的重大建设项目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