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吴江茧丝绸产业链情况调查(二)

2013-10-16 02:54吴江丝绸协会
江苏丝绸 2013年1期
关键词:盛泽吴江丝绸

吴江丝绸协会

(续上期)

(十三)丝绸教育

1 专业院校

我市直接为丝绸行业服务的专业院校就是“苏州市丝绸中等专业学校”,校址在盛泽镇。该校创办于1981年,成立初为“吴江县丝绸职业中学”,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吴江丝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隶属于吴江县丝绸工业公司。2000年划归吴江市教育局管理,定名为“吴江市第二职业中学”,2010年4月更为现名。2004年9月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评估验收,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70亩,总建筑面积达到5.6万多平方米,专职教师177人。学校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宜人,各类教学设施设计新颖,布局合理,拥有先进的实习实训设施,校内建有现代物流、金融会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纺织机械等实训中心,校外建有吴江区现代纺织技术公共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各类实习的需要。

学校已建有纺织服装、信息工程、财务管理、现代商贸四个专业部,共十一个专业。其中,丝绸工艺、纺织技术、染整技术、工艺美术(纺织品设计)等都是传统的重要专业。现有全日制学历教学班70个, 在校生3500多人,另外积极开展各类短期培训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年均培训人数超过4000人。学校实行“一凭多证”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考核,使学生在获得一张毕业文凭外还能获得各类上岗证,提高了综合竞争力,缩短了就业适应期,增强了社会适应性,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好评。

当然,该校的丝绸技术等教学内容均是包括化纤织造在内的大纺织概念。

2 学校有关丝绸文化的校本教材和实践活动

部分学校校本教材和实践活动一览表

(十四)丝绸文化载体

1 保留至今的文化古迹及活动

(1)先蚕祠

先蚕祠,又称蚕花殿,坐落在盛泽镇五龙龙口,清道光二十年(1840)由当地丝业公所建造。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盛泽镇人民政府出资五百余万元对该祠进行了修缮,于1999年秋正式对外开放。该祠在江浙一带祭拜蚕神的祠庙中首届一指,已于1995年4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2A级景区。

该祠为庙堂式建筑,正殿内除了供奉传说蚕花娘娘——黄帝的妻子螺祖以外,还祭祀轩辕黄帝和炎帝神农氏。

(2)济东会馆

济东会馆位于盛泽镇斜桥街,由多间高粱大栋的房屋组成,门口是一座高大豪华的砖砌门楼。该馆于1986年7月被列为吴江县(现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由盛泽镇文化站管理。

作为丝绸重镇,盛泽镇从清顺治年间起便有会馆。清至民国年间,有八所会馆,其中济东会馆系清朝嘉庆年间建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盛泽丝绸发展史上唯一得以保存完好的会馆,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3)白龙桥

白龙桥位于盛泽镇西龙桥村,是一座三孔花岗石拱形桥。这座在1911年重建的桥,最被世人关注的,就是它的桥联“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经常被引在文章里。原来盛泽镇至少在明代,就已经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产地,而建此桥前二十多年的清光绪六年(1880)统计,盛泽有织机8000多张,所产丝绸是当时中国出口主要产品,也是内销受欢迎的高档产品。白龙桥上这十个字,生动反映了当时盛泽镇丝绸产业兴盛的状况,也是中国丝绸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当然,实际上白龙桥这副桥联不止这十个字,完整的桥联是这样的:“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这副桥联除了记录镇上丝绸产业发达外,还有教人感恩之意。

(4)盛泽小满戏

先蚕祠的蚕花殿对面是戏台,戏台两侧与厢楼相通。以前相传小满日(公历5月21日左右)是蚕神生日,为了祈祷蚕茧丰收,丝业兴旺,便由当时盛泽丝业公会在祠内戏楼酬神演戏三天。周围数十里蚕农都来进香看戏,戏台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盛泽“小满戏”由此而得名。至今,盛泽戏曲协会各剧种分会仍坚持在小满节期间上先蚕祠戏台演戏,成为绸都应时的一道风景。

2 近代著名作家著编的作品

(1)明代冯梦龙撰写的白话短篇小说《施润泽滩阙遇友》。

该篇小说收入《醒世恒言》第18卷。这是一篇描写市民生活的作品。写明嘉靖年间,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有一人姓施名复,字润泽,夫妻两口,开着两张绸机,靠养蚕织绸为生。一天施复卖绸回来,途中拾到六两银子。他满心欢喜,边走边盘算:用拾到的钱再买一张绸机,一年便可多得很多钱。将进家门时转念又想,这银子若是小本生意人丢的,全家将无法度日,甚至会家破人亡。于是他又回到拾银子的地方等到了失主,将银子归还了失主。失主朱恩也是个养蚕织绸的小生产者,对施复感恩不尽。六年后,盛泽镇一带缺桑叶,施复和村里人结伴去太湖对岸购买,途中巧遇朱恩,朱恩把自己多余的桑叶全部送给了施复,并帮他送回家。而村里的其他人渡太湖买桑叶遇风浪全部罹难。施复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成了开二三十张织机的业主。

作品歌颂了小工业者之间的友谊,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2)现代作家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中选录了《盛泽“小满戏”》一文。

1936年,茅盾主编的大型报告文学集《中国的一日》真实、多角度地记录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旧中国一日。这一日定在1936年5月21日。经过征集,全国来稿有3000多篇,600多万字,最后选出490篇,共80万字。《盛泽“小满戏”》一文收录于第四编江苏卷,作者是于秋。

大型报告文学集《中国的一日》的出版,可以说是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的一件盛事。它开创了“一日型”出版物的先河,是我国报告文学有史以来第一部宏篇巨著的出版。它的出版好似在文坛上丢下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珍本书中,《中国的一日》无疑是很突出的一册。

3 新建设施

(1)盛泽东方广场

盛泽东方广场位于吴江区盛泽镇舜新路和舜湖路的交汇处,实际上是一个街心广场。东方广场在1989年由镇上各大丝绸企业捐资建设而成。广场的中央是个小花园,假山、喷泉、绿树、草坪错落有致,特别是三座汉白玉织女雕像亭亭玉立,引人注目。它是绸都盛泽的地标性建筑。盛泽东方广场历史上是盛泽经济的心脏地带,现在广场四周是盛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商场、超市、宾馆、饭店、银行、电影院、娱乐场、新华书店等一应俱全,整天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2)吴江丝绸陈列馆

吴江丝绸历史陈列馆馆址在盛泽镇先蚕祠内,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版面展出面积1200平方米。陈列馆分三个部分:历史渊源,衣被天下,丝绸文化。总投资130万。共有展出图片120幅,实物102件,其中丝织工具类37件,部件、商标、账册类25件、丝绸服装类39件、各大绸行印章9枚等物品具有民族丝绸工业特色;道光年间至民国时期盛泽有八所会馆(指外地商人在盛泽设立的商会),保留下来的丝织机、摇行车、缫丝车、花样纸板机、花机龙头、压绸凳等等实物具有教育意义。“丝绸文化”和“风尚习俗”部分向人们展出与丝绸纺织业相关的民间娱乐、养蚕风俗、风俗画。该馆是吴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9年,先蚕祠(吴江丝绸历史陈列馆)被苏州市文广新局命名为苏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

(3)华佳“丝博园”

华佳丝博园位于盛泽镇西部坛丘社区,是由江苏华佳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中国丝绸文化旅游景区。景区占地300多亩,以蚕桑茧丝为主线,拥有全国丝绸行业唯一的集种桑、育种、养蚕、收烘、缫丝、捻线、织造、印染、服装等生产和贸易于一体的丝绸产业旅游链。游客可以亲眼目睹工人在流水线上操作,生产丝绸的魅力,经过亲身体验,对中国的丝绸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华佳丝博园以丝绸工业为基础,旨在打造集高科技蚕桑展示、丝绸生产一条龙、研发、科普、创意产业、生态休闲于一体的“丝绸文化之旅”景区。在整个景区中,游客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和欣赏生态休闲文化、农桑文化、丝绸文化、江南水乡文化的浓厚魅力。该园已于2012年5月28日开园迎客。

4 出版专著

(1)《吴江丝绸志》

《吴江丝绸志》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吴江丝绸工业公司组织力量编写,主笔为周德华,1992年9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刊印出版。该志上限不定,下限断至1985年。内容涉及蚕桑、缫丝、丝织、印染、丝绸复制、丝绸贸易、诗词桥联、金融税收、人物传记、风俗习惯等方面,全面地反映了吴江丝绸工业的历史发展轨迹,是振兴吴江丝绸工业的生动纪录。

(2)《盛泽镇志》

《盛泽镇志》系统地记述了盛泽镇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分地理、市政建设、政权司法、党群、军事、丝绸、工业、商业、交通邮电、税收金融、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人物15卷。该志的记述范围以历史上盛泽的辖区为限,记述时间上限不限,下限断至1988年。因为盛泽是中国著名绸都之一,所以志中所涉内容大部分与丝绸及丝绸文化有关。

该志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于1991年4月刊印出版。

5 节庆活动——盛泽丝绸文化节

盛泽丝绸文化节的由来源自于2000年盛泽镇人大代表在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建议《关于举办盛泽丝绸文化节的建议》。该建议被列为这次会议的1号建议,受到了中共盛泽镇党委和镇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年九月,第一届盛泽丝绸文化节应运而生。现在该文化节已成为绸都盛泽每年要举办的重要节庆活动之一。

丝绸文化节活动丰富多彩,包括书画展览、诗词诵读、文艺演出、体育表演和比赛、职工技术操作比赛、丝绸文化论坛、丝绸商贸洽谈等主要项目,并与时俱进,每年融入新的内容。丝绸文化节的举办对于传承和弘扬吴江丝绸文化,走出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五)宣传丝绸文化主要的社团组织

1 盛泽绸都文学社

盛泽绸都文学社成立于1991年6月20日,当时叫绸乡文学社,10年之后更名为绸都文学社。1991年9月,创办第一期《绸乡文学》期刊。20年间,先后出版60期刊物,发表社员创作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寓言、儿童文学各类体裁的作品1800多篇。该期刊先后被评为苏州市优秀乡镇刊物和吴江市优秀刊物。

绸都文学社现有社员35名,其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名、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1名、苏州市作协会员3名、吴江市作协会员9名。20年来,文学社社员创作了一大批有质量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作品300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作品100多篇,省级刊物发表300多篇,地市级发表作品800多篇。7位社员获得省级及国家级以上奖项,另有7位社员出版个人专著,计17本。其中文学社顾问沈莹宝先生出版的专著较多。他以绸都盛泽的丝绸文化和历史为素材创作出版了《绸乡漫步》、《红梨湖》、《锦塘步月》、《绿水悠悠黄家溪》、《与绸都同行》等散文集。

20年间,绸都文学社获得了“苏州市优秀文艺团队”、“苏州市十佳文学社团”、“吴江市特色文化团队”等荣誉称号。

2 盛泽红梨书画社

“红梨”是盛泽的别称,更是雅称。据《盛湖志》载:“明洪武初(1368年)沈万三植红梨万树于湖滨,故名。”清道光时(1821年-1850年)盛泽10余位文人和平望、黎里、芦墟的数位文人,以红梨荡畔圆明寺侧的西庵为社址,结成“红梨诗社”。1918年吴江文化名人柳亚子先生等来盛泽,就有了“百年骚雅红梨社”、“红梨风景记当年”等名句。1925年盛泽文人王镜斋、张应巢等人创立“红梨书画会”,有会员40余人,当时创作的多幅书画作品保留至今。

1988年6月,盛泽镇的书画爱好者们集议组织书画协会,为缅怀前辈的艺术成就,继承优良的艺术传统,一致同意沿用红梨书画会这个富有历史意义的名称。至今,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书画展览活动。现在已有会员70余人,理事11名,常务理事9名,分书法组、美术组、篆刻组、硬笔书法组。

协会中不乏省、市级书画协会的会员,会员作品在省、市多次获奖。红梨书画会曾连续7年参与盛泽丝绸文化节书画展工作,已经成为盛泽的一个地方文化品牌。

3 盛泽戏曲协会

盛泽戏曲协会的前身是成立至今已有70多年的“舜湖逸社”的京剧票友会,是全镇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社团。如今,戏曲协会共设6个分会,包括京剧、沪剧、锡剧、越剧等剧种,其中越剧由于农村地区听众多,基础好,单设了3个分会。戏协目前共有票友100多人,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

盛泽镇戏曲协会是盛泽文化站十大协会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戏曲艺术,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作岀了贡献,多次被评为市、镇优秀业余文化团队,多人在省、市戏曲大赛中获奖。几年来,戏曲协会在自娱自乐的同时,积极参加市、镇文艺演出,包括参加盛泽丝绸文化节小满戏演出。该协会送戏进村、进社区、进敬老院,深受群众的欢迎。

4 盛泽文物钱币收藏协会

盛泽文物钱币协会成立于1989年,现有会员70多人。20多年来,协会团结热爱丝绸文化和文物钱币的爱好者,传承、弘扬、保护、发掘盛泽丝绸历史文化和历史遗存,推动丝绸文化、文物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多次参加盛泽丝绸文化节,组织钱币文物展览,并先后精心编辑出版了《盛泽文物钱币协会二十周年纪念册》和《盛泽文物与收藏》两本书刊。

(十六)产业服务机构

1 吴江区蚕桑指导站

吴江区蚕桑指导站是吴江对桑蚕种养业进行专业指导和管理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吴江区农业委员会,属于公益类事业单位,是吴江丝绸协会理事单位。该站配有专门的蚕桑管理干部。有关镇也有专业蚕桑技术指导人员。

该站的主要职能是,制订吴江蚕茧生产任务、规划,负责蚕种的催青、发放及微粒子病检测和管理措施的落实,严格控制外来蚕种的侵入;实施标准化栽桑、养蚕,制订桑、蚕地方标准;负责新技术推广、培训、指导、科技创新,优良桑、蚕品种改革;负责茧丝行情的收集和政策的宣传等。

目前,该站和基层管理人员对吴江现有的种桑养蚕业进行着有效的管理。

2 吴江丝绸协会

吴江丝绸协会成立于1995年4月,法人代表是蔡雪熊。协会的主管单位是吴江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现有团体会员80家,团体会员单位的对象主要是原吴江市属丝绸工业企业,涉及缫丝、织造、印染、化纤纺丝、服装等行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除了原来国有企业改制转变身份后仍参加协会以外,又有部分民营丝绸生产企业和蚕丝被生产企业加入丝绸协会。协会的宗旨是:团结丝绸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丝绸行业发展,促进茧丝绸生产,扩大出口,丰富内销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行业、政府服务,为吴江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协会曾两次荣获吴江市先进行业协会称号;2004年获“苏豪杯”江苏省缫丝工职业技能选拔赛“优秀组织奖”;2005年12月被苏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和苏州市民政局授予“苏州市先进工业行业协会”称号;2008年,协会被苏州市文明办和苏州市贸易局授予“苏州市创建消费放心行业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7月被苏州市民政局授予中国社会组织“3A”级证书及铜牌。

3 吴江茧丝绸产业链发展瓶颈及建议

1. 吴江桑蚕生产呈逐年萎缩趋势,除了茧价大起大落这个市场风险和“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大背景的影响之外,就本地而言,还存在着以下因素:一是农村劳动力日益紧张。一般蚕农年龄都要在60岁以上,而现在新农村建设和公路建设都需要绿化工和卫生清洁工,每人每天有50元的现金收入,很吸引人,所以一些蚕农无心顾及种桑养蚕事业。二是一些非成片的桑园已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承包给种粮大户,蚕农可拿到每亩1000元的补贴。三是环境污染严重。除了工厂污染之外,整村流转地打农药给留存不多的桑园地带来危害。四是农村土地换保障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住宅条件得到改善。居室里涂料、装饰材料释放出来的气味已不能适合养蚕。另外,小辈们也不允许长辈在新居里养蚕,毕竟养蚕给居室带来卫生方面的麻烦。

针对上述问题,吴江区农委及有关镇村及企业已采取了一些措施,旨在保护这个传统的产业。一是推广农村桑蚕种养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变传统一家一户的养蚕为大棚适度规模化养蚕。二是开发桑园养鸡、桑叶加工、蛹虫草等,增加种桑养蚕收益。三是拓展蚕桑观赏、休闲旅游发展途径,如震泽新申农庄、盛泽华佳丝博园等。

几年来,我市曾有多个部门对桑蚕生产做过调研。从保护丝绸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保留桑蚕种养业的重要性,保护蚕业,稳定目前的桑园面积则是所有调研成果反映的共识。而要保护现有的桑园面积,实行桑园生态补偿机制则是十分必要的,使得农民种桑有补贴,一般200至300元/亩。希望该项措施纳入政府生态补偿范围,享受绿化种树一样的补贴,以提高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另外,创新种桑养蚕模式,推进科学养蚕,开发旨在支撑该产业经济效益的桑蚕产业的衍生产品,则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责任

2. 吴江缫丝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洗牌,现存的3家缫丝厂应该来说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原坛丘缫丝厂经过四十多年的创业磨练,已成长为集育种、种桑、养蚕、缫丝、捻线、织造、印染、服装一条龙研发、生产与贸易一体化的真丝绸专业企业。该集团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国家“东桑西移”的鼓励政策赴广西开拓桑蚕种养基地获得成功,使集团生产所用的茧丝原料的供应有了可靠的保障。其他两家小型缫丝厂也要在产业延伸方面多下功夫,力求规避茧价波动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损失。

3. 吴江绢纺企业近年来逐年在减少,蚕丝被行业的崛起与其争夺部分原料,劳动力及其他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因为这个行业利用茧丝下脚料作为原料而生产出比较高质量的丝绵短纤维,是循环经济、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产业,而且也是吴江传统的丝绸产业,所以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可能。一方面,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循环经济方面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企业也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污指标,向生产蚕丝被用丝绵的方向发展,为下游面广量大的蚕丝被生产企业提供原料。

4. 吴江真丝绸生产是茧丝绸产业链中最为重要、最具影响的一环。“日出万绸,衣被天下”是其真实的写照,历史上的辉煌业绩为吴江绸都的名片添上重彩浓墨的一笔。近几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国际消费市场低迷的影响,国内茧丝原料价格大起大落的冲击,以品质优良的化学纤维织物为代表的多种纤维制品的蓬勃发展,以及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急增因素的制约,以出口为主要销售方向的真丝绸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企业数量减少,产量降低,劳动力后继乏人。要振兴丝绸,确保真丝绸生产能够可持续地发展,是政府和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真丝绸生产包括梭织和针织两个部分。当前,真丝绸织造业碰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装备转型升级和打造品牌等方面缺乏动力。所以一方面要靠企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落后织机,提升真丝绸产品的竞争能力,同时重视产品品牌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希望政府在企业技术改造和企业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在税负方面,真丝绸生产企业呼声最高的意见就是希望能减轻负担。真丝绸织造企业主要生产原料是白厂丝,2012年上半年价位在34~35万元/吨,2009年前,原料价格基本维持在18万/吨左右波动,而从2010年开始逐步上扬,甚至达到43万元/吨的高位,到2011年下半年开始回落趋于稳定。丝绸的销售价格是原料价格加各种费用,原料价格的翻倍和各种费用的上升必然使得销售价格上扬,但是现实情况是成品绸的价格并没有相应的翻倍,而税金的增加幅度较大。由于在真丝绸的售价中,原料价格的比重较大,但增值部分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原料价格越高,税负越大。在目前真丝绸生产比较困难的境况下,减轻真丝绸生产企业一部分的负担,政府给予适当的扶持,实施“放水养鱼”的策略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5. 国内真丝绸的染整技术一直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染整产生的附加值也大大落后于国外。据苏州海力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吴江八都)总经理介绍,该公司出口意大利的真丝绸针织面料每吨价格为57万元人民币,而意大利客商在其国内经过印花处理后,其价格增值60万元(人民币)/吨,即售价高达137万元/吨(人民币)。与国外相比,我国染整技术的差距可见一斑。

数年来,关于真丝绸防皱、防缩、防泛黄的三项关键技术,中科院、各丝绸研究机构以及有关丝绸骨干企业的技术人员一直在进行技术攻关,至今已有所进展。有些地区、有的企业声称已经攻克真丝绸这三大难关,但其产品经处理后,消费者穿着时反映已失去了真丝绸原来的飘逸感。因此,这三项缺陷尚未彻底解决,还需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坚持不懈努力攻克。

真丝绸染整技术包括染料、染整工艺、染整设备、染整管理等多个方面。就吴江地区而言,大部分印染企业都已改做化纤产品。仅有的几家真丝印染企业是原国企改制而成,规模变小。我市现有真丝绸炼白厂一家,真丝绸染色厂两家,年炼白真丝绸1200万米,年真丝印花1200万米。因为技术力量并不雄厚,所以要提高吴江真丝绸的染整技术困难重重,需要企业、科研院校多方面的积极性和相当多的研发经费的投入。

6. 丝绸服装是茧丝绸产业链后端的最终消费品。生产企业主要是做外贸单子。从目前的情况看,一般中小型企业都是为国外品牌做加工。因为创自主品牌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包括财力、物力和精力,这是一般企业所无法承受的。当然,“为人作嫁衣裳”,其利润空间也就大大压缩了。当然有条件的企业,还是应该搏一搏,把品牌效应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7. 吴江蚕丝被行业是茧丝绸产业的新兴行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重视,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好。吴江蚕丝被企业把生产其他家纺产品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把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在积极发展直营店、连锁店、专卖店的基础上,努力开拓电子商务平台。目前部分骨干企业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希望能带动其他企业一起前进,同时要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严格执行蚕丝被国家新标准和震泽蚕丝被联盟标准,以高品质的产品使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盛泽吴江丝绸
加州鲈“遇冷”!端午节后市场疲软,吴江大量出鱼冲击多地市场
荣耀时刻 焕动盛泽——第二届中国时尚设计大赛决赛亮相2020盛泽时尚周
遥望“丝绸路”
第五届江苏(盛泽)纺织博览会将于十月开幕
路上丝绸
念念不忘 年曾少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盛泽东方纺织城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