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做“深”探析

2013-10-15 08:15□郭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10期
关键词:周口时段题材

□郭 坤

(周口晚报,河南 周口 466000)

当下,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纸媒造成强烈冲击,其便捷性使得纸媒在第一时间发布的即时消息不再新鲜。

“纸媒的出路在哪里?”这引起了“纸媒人”的深思。于是,不少纸媒将深度报道看成网络包围下的突围之道。《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等纸媒更是将深度报道作为自己的主打品牌,吸引了大批读者。

由此可见,把深度报道做“深”成为今后纸媒发展的重中之重。

什么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有别于一般资讯传递的特殊报道方式,它处于不同的新闻参照系,有其特定的价值标准。深度报道要求对新闻事实的表述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要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立体化地对事件作扫描。它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本身,而且还要阐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规律及其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将深度报道做“深”呢?结合工作经验,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找准题材

一件毫无背景、影响极小的新闻事件需要这么大费周章的“又深又广”去报道吗?答案不言自明。因此,这就要求记者要敏锐捕捉到信息,找到配得上深度报道的新闻题材。

笔者所在的周口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市。一直以来,有关部门将劳务输出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抓。可是进入2011年却发现,作为人口红利大市的周口市本地用工也告急了。笔者认为这是社会热点问题,是一个值得调查、值得分析的现象。

于是笔者决定将这个题材作为深度报道来做,随即展开前期的调查采访工作。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劳动者、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部门负责人充分座谈,笔者很快掌握了背景资料、劳务双方心理以及有关部门即将拿出的应对措施。2012年2月8日,《周口晚报》以一个半版面的篇幅刊发了笔者采写的《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日孔雀南返家——如何让“走出去”的脚步留下来》。报道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就业指导师认为该报道“分析准确全面,督促了有关部门和用人企业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河南报刊审读》2012年第3期以“《周口晚报》匠心运就‘特别报道’”为题,高度评价了该报道,认为该报道“观点鲜明、角度新颖、事实准确、材料翔实,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问题,确有特别之处又有指导意义……在积极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报道中的周口经验对我省其他地方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这一深度报道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发现和找到了新闻源,找准了题材。这需要记者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新闻洞察力,特别是对具有重大发掘价值的题材的鉴别力。总体上看,题材的最终形成,是由新闻源的质量、记者思想的穿透力、受众的关注度三者合力凝聚而成。

巧找时机

深度报道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题材的慎重选择、一线的深入采访、严谨的组织结构、巧妙的切入角度等等都是深度报道的灵魂,但是在注重深度报道本身构成的同时,也要事先考虑报道后的社会效果,这就要求记者要有耐心,把握好报道的时机,如果不能巧妙找到报道时间坐标的话,那就会产生很多缺憾,甚至导致报道失败。

2009年,中华慈善总会结集出版了《微笑列车中国十年行》,对“微笑列车”在中国10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笔者从周口市慈善总会了解到,“微笑列车”在周口开展得非常好。因为项目的良好开展,周口市慈善总会成为当时唯一一家和中华慈善总会、美国“微笑列车”直接合作的地市级慈善总会。

一个全国性的慈善项目在一个地级市开展得如此之好,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就是深度报道的价值所在。可是笔者注意到当年仅是“微笑列车”进入周口的第九个年头。如果此时报道,在时间上就会有牵强附会之嫌,于是,笔者决定“等待”最佳的报道时间。

2010年8月,周口庆祝撤地划市十周年庆祝大会即将召开,正是全市社会各界总结十年成就、展望未来前景的时候,笔者采写的《定格周口式微笑——微笑列车周口十年行》一文刊发,恰好应时应景,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时间坐标,可分为大时段和小时段。根据不同性质的分类,大时段可以分为:季节性时段、政策性时段、事件性时段、灾难性时段等,小时段是指新闻发生的具体阶段。须注意的是,新闻报道应结合时段所表现的不同内容进行整合,如果分离开来,“发现新闻”就不具有策划功能,深度报道的影响也就不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捕捉细节

细节往往是新闻报道大格局下最细小的情节。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使读者远离索然无味的文字堆砌,还可以增强可读性,使报道的内容渗透到人的情感中,从而使读者能够深刻认知新闻事件发生的始末,达到深度报道的目的。可以说细节决定一则报道的成败,能不能捕捉到细节,最能体现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程度和采写能力。发现和捕捉细节不是靠合理想象、艺术加工的,而是要深入到采访一线,到群众中去,在采访过程中打开五官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细节。

《定格周口式微笑——微笑列车周口十年行》中这样写到:“14岁,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正是快乐无拘无束、肆意调皮捣蛋的年龄……记者从驻马店上蔡县姜姜(化名)的脸上却看不到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无忧无虑。记者面前的他,沉默、胆怯……正在周口市慈善医院里默默地用棉签蘸着生理盐水擦拭自己的伤口……今年暑假,姜姜的姐姐和弟弟被在北京打工的父母接去玩……但是他不去……爷爷要带着他到周口进行唇裂二次矫正手术……不需要医生提醒,自觉地用生理盐水擦拭伤口……”笔者在这篇报道中,将自己询问、观察、感觉到的一个唇腭裂孩子的信息作为报道的引子。简单的细节描写,表达出的却是唇腭裂对于一个孩子所造成的伤害,以及这个孩子渴望和正常孩子一样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抓住了读者的感受,让读者体会到了唇腭裂患者的痛苦,从而产生关爱的情感倾向。

考虑到《周口晚报》的性质和读者的阅读心理,笔者全身心地投入采访,抓住了大量细节,使报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深度报道关注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点”的延伸,是一种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报道模式,它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由表及里、从内到外的综合反映。它需要记者敏锐找准题材、巧找报道时间坐标、善于捕捉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把深度报道做“深”。■

猜你喜欢
周口时段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记忆老酒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一站一台”连民心 绘出周口新画卷
第70届黄金时段艾美奖主要奖项提名
为周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周口地下水动态变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