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升,顾克秋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
近年来,回转轴承随着主机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得到广泛应用,现已经扩展到军事装备、港口机械、运输机械等,已成为机械回转装置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之一。
随着转盘轴承在工程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与之相应的强度,刚度及寿命分析的研究也凸显出其重要性。交叉滚子转盘轴承的非线性刚度,对于机械设备整体动力学分析至关重要。
参照国内外轴承理论,在建模计算中进行如下假设:1)交叉滚子轴承外圈固定,载荷加载轴承内圈上;2)忽略交叉滚子轴承内外圈的整体变形;3)交叉滚子轴承转速很慢,不考虑轴承上产生的附加动载荷;4)不考虑滚动体与内外圈之间的摩擦。
在交叉转盘轴承中,滚子与内外套圈的接触为典型的有限长线接触。滚子滚道线接触的弹性趋近量是轴承分析中的基本公式。Hertz线接触理论没有像点接触理论得到完善,用平面应变问题来处理无限长圆柱与弹性半空间的接触,但没能得到法向接触变形的理论解。
Plamgren[1]给出的经验公式:
式中:ν1,ν2为泊松比;E1,E2为弹性模量;Q为滚子载荷;LWe为滚子有效长度。对于钢制轴承,有ν1=ν2=0.3,E1=E2=206Gp,于是有公式:
式(2)是Plamgren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处理分析所得。在滚动轴承工程运用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式(2)表明,无论滚子和套圈的直径如何,都不改变弹性趋近量,即式(2)只与接触间的载荷Q,滚子有效长度LWe有关,而与其余参量无关。很明显,式(2)还需要改进。
鉴于Plamgren公式不能反映滚子和套圈直径对弹性趋近量的影响,罗天宇和罗继伟[2]研究了建立圆柱与弹性半空间模型,通过数值方法得到弹性趋近量—滚子直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在Plamgren公式的基础上,引入一个弹性趋近量—滚子直径曲线的拟合项,得到最终式:
图1 δ-DW曲线
式中,DW为滚子直径;k=DW/dr,dr为滚道直径。作为Plamgren公式的修正公式,已经得到验证其实用性。
但是,对于忽略内外圈整体变形的假设,式(3)还不能直接使用,这是因为该式默认内外圈是柔性体。所以,推导得滚动体为柔体、内外圈为刚体的修正公式:
所以,将使用式(4)作为后续分析的基础公式。
轴承受力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1)单个滚动体与滚道间的接触分析,由上文已经得到弹性趋近量分析结果;2)整个轴承在外载荷的作用下,各滚动体的受载分布,本节将讨论这一问题。
对于大直径的转盘轴承,大多承受轴向和翻转力矩,在工程运用中,如挖掘机,盾构机等,径向所受到的载荷非常小,所以,本文不考虑径向载荷,只分别建立承受轴向和翻转载荷的模型。
首先,建立转盘轴承在坐标系中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转盘轴承在坐标系中
1)轴向力
根据转盘轴承的静力平衡条件:轴承中每个滚子分别对滚道产生的轴向力之和与轴承z方向所受的轴向力平衡如图3所示。
图3 转盘轴承在受纯轴向载荷变形
轴向位移为δa,则内外圈滚道间的位移为:
2)翻转力矩
在翻转力矩的作用下,内外圈发生相对转动角度θ,且只有一半的滚柱承受载荷,如图4所示。
图4 转盘轴承受纯翻转力矩载荷变形
内外圈滚道间的位移为:
整理式(9)、式(10)可以得到各滚动体变形协调方程:
对于每个承受载荷的滚动体,实际受到不同的轴向力,各滚动体轴向力对x轴的力矩之和,与翻力矩平衡,可得式(12)。
翻转力矩平衡方程:
本文研究的110.20.0990.001.04.03F1型交叉滚子回转支承,其滚柱规格为D20*19.6mm,共58对116个滚柱,均布分布,接触角α=45°;支承座内径d=890mm,支承座外径D=1075mm滚动体材料为GCr15,泊松比0.3,弹性模量206GMp。
1)轴向力
把各参数代入式(8)得:
2)翻转力矩
把各参数代入式(11)得:
整理得:
把上式代入翻转力矩平衡方程(12),得:
得到:
对于交叉滚子转盘轴承有限元模型,因为滚动体的数目是普通轴承的数倍,与内外圈接触的数目随之也增多,所以,非线性程度非常高,需要高配置硬件设备,给模型计算带来极大困难。但可以根据各受力情况,对模型进行适当合理的简化。
轴向力:因为滚动体只有圆柱面和内外圈接触,所以只有一半的滚动体受到轴向载荷。可以建立1/58模型,对于不受力的滚动体不建立,如图5所示。
图5 承受轴向力的滚动体与外圈模型
翻转力矩:对于承受翻转力矩模型,外圈固定不动,内圈在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倾斜。从每个滚动体的角度来考察,相当于每段内圈轴向向下位移,所以整个轴承模型只有一半的滚动体承受载荷,即相间的滚动体承受载荷。整个模型相对于zx面对称,相对于yz面反对称。所以,简化成1/4模型,如图6所示。
图6 承受翻转力矩的滚动体与外圈模型
1)网格划分
为了保证接触计算精度,采用三维六面体单元对几何有限元网格划分。对于径向和翻转力矩模型,如果采用同轴向模型一样的单元尺寸和单元类型,模型大小会急剧加大,由于计算机硬件配置的限制,导致内存不够无法计算。所以,必需进行简化。
接触区域采用C3D8I单元,单元大小不能大于接触面半宽,接触面半宽由Hertz线接触理论求得。非接触区域采用C3D4单元,单元大小采用比例缩减方式根据距离接触区域远近而变化。各工况网格如图7所示。
图7 模型网格
2)边界条件
转盘轴承模型中,包括大量的接触的条件,是高非线性模型。不同的载荷,接触区域大小不同,所以轴承的各向刚度都是非线性刚度。本文计算各不同载荷下,各方向的位移(角位移)。
在轴承的轴线上建立与内圈运动耦合的参考点,内圈的边界条件和载荷加在此参考点上;外圈只加载边界条件,它的载荷由滚动体传递,所以根据不同的载荷情况,相应地在外圈上定义边界条件;滚动体在各自的径向平面内保持不动,否则出现刚体位移,所以在各滚动体上定义径向位移为零。
3)接触定义
接触问题是一种高度的非线性问题,接触单元是覆盖在分析模型接触面上的单元层,有限元会通过所设定的接触单元来识别可能的接触对。
如图8所示,因为内外圈是刚体,所以与滚动体接触的套圈外表面是主面,滚动体上接触面设为从面。对于接触模型,软接触更能使模型收敛,但计算结果会使位移变大,刚度变小,结果与实际相差很大,所以采用是硬接触,更接近实际情况。滚动体和内外圈间为光滑摩擦,即没有摩擦力。
图8 滚动体与外圈接触定义
计算该模型经典赫兹解,及有限元模型并提取计算结果,如表1和图9—图12所示。
表1 各模型计算结果及刚度分析
由表1及图9~图12可知,文中所述理论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和有限元所得结果比较吻合,使得经典赫兹解和有限元解相互验证,为转盘轴承的工程应用及选择提供了依据。
图9 赫兹解轴向刚度
图10 有限元轴向刚度
图11 赫兹解翻转刚度
图12 有限元翻转刚度
无论是轴向刚度,还是翻转刚度,都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着载荷的增大,接触面积随之增大,增强了抗变形能力。并且,随着载荷增大,刚度的增加值逐渐变小。
给出了基于经典赫兹理论的推导公式,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该推导公式进行验证。同时,两者结果都显示了转盘轴承非线性刚度的特性,为转盘轴承的设计选择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1]Palmgren A.Ball and Roller Bearing Engineering[M],3rd ed.Burbank,Philadelphia,1959.
[2]罗天宇,罗继伟.圆柱滚子的弹性趋近量[J].轴承 2009(6):8-10.
[3]刘丹丹,韩红彪,刘红彬.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有限元分析[J].矿山机械2010(14):58-62.
[4]石亦平,周玉蓉.ABAQUS有限元分析实例详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定龙建,洪荣晶,高学海.基于ABAQUS的回转支承非线性接触研究[J].煤矿机械2010(1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