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各州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013-10-13 05:42:46刘继旺孟彦菊兰海强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州市云南省城镇化

刘继旺,孟彦菊,兰海强

(云南财经大学,昆明 650221)

引言

城镇化是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城市和农村、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表明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作用的不断提高.云南省作为多民族省份,地处西南边疆的云贵高原,山地、高原、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4%.境内山川纵横交错,高山峡谷相间,最高海拔6740多米,低海拔只有76米,这些客观条件使得云南各州市城镇化水平极不平衡,云南省城镇化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步伐.为此,笔者对云南省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找出云南省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城镇化政策.

目前,国内学者对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测度与评价做了不少研究,与本文相关的主要有如下文献.王磊(2010)对新疆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实证研究,王俐(2008)对哈尔滨农村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卓玛措(2007)对青海河湟地区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分析研究,胡豹(2002)对贵州五城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等,他们均采用主成分法进行实证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主成分法在分析时存在一些缺陷,当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弱时,每个主成分将会提取很少的信息,但是为了使累计方差贡献率高于某一特定值,就必须提取多个主成分,这使得主成分分析没有起到很好的降维效果;在确定权数问题上,它是把主因子方差的贡献作为权数,这样有可能使不重要的指标具有较大的权数,而重要的指标却不一定具有较大的权数.因此,本文分别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对云南省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最终得出结论,为该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构建指标体系

本文根据城镇化的内涵,结合云南的实际情况,以及指标具有的可得性、可比性、可量性、系统性、动态性、科学性的原则,建立包括由人口类指标、教育类指标、经济类指标和土地类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15项具体指标,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云南省16州市城镇化指标体系

1.2 数据一致化处理

前文建立的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正指标与逆指标两大类.正指标是指取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如“总人口”、“城镇人口比重”等;逆指标是指取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如“每十万人口中文盲人数”、“耕地面积”.若评价体系中既有正指标、逆指标,则经过综合评价函数计算得到的综合评价数值就没有评判的标准.因此,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需对评价指标作类型的一致化处理.本文采用极差化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见式1和式2.

其中,aij为指标原始值,bij是指标经处理之后的评价值,

1.3 因子分析原理

因子分析是基于降维的思想,把多个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指标通过线性变换转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是通过计算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或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根据累计贡献率,从众多原始指标中抽取互不相关的主成分,从而达到降维的目的.

其具体过程如下:

假设有n个研究对象,每个对象又有p个指标组成,并且这些指标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将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变量X=(x1,x2,…xp),因子分析的一般模型为:

其中f1, f2,…fm(m<p)为主成分, lij为因子载荷.当前m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的贡献率高于某一特定值时,新生成的变量代替原变量,计算主成分的载荷,从而算出各成分的得分系数矩阵,最后算出n个样品的综合得分,按大小进行排序.

1.4 功效系数法原理

功效系数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按照各个指标的标准分别求出每一项指标的权数,利用功效函数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得分,加总各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得到综合评价分数.

其具体过程如下:

(1)选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2)设定功效函数

本文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计算云南省16个州市的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计算的正指标与逆指标标准得分如式3和式4所示.

因此,每个城市的指标得分被控制在60到100分之间,即指标最少得分为60分,最大得分为100分.

(3)确定指标权重

为使由多个指标合成的综合评价值更能准确地反映各州市城镇化水平的真实情况,还需要对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首先求出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然后将变异系数作归一化处理,求得各指标权重,见式5和式6.

(4)计算最终得分

指标的权重Wj乘以指标评价值by得出各个州市最终的城镇化水平得分d,计算公式如式7.

d值越大表明城镇化水平越高,否则表示城镇化水平越低.

2 实证分析

2.1 因子分析法

运用SPSS17.0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总体方差解释表见表2,旋转载荷矩阵见表3.

表2 总体方差解释表

由表2可以看出,特征值大于1的有4个,它们共同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90.81%(大于85%).因此,若指标选取前4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可以达到降维的目的,并且丢失较少的信息,因子分析效果比较理想.经过旋转后的前4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原变量的共同度不受因子旋转的影响,但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发生了变化,这样使得因子更容易解释和命名.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F1主要包括:城镇人口比重X2,非农业人口比重X3,每十万人大学及以上受教育人数X6,受教育年限X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8,人均储蓄X9,固定资产投资X10,建成区面积X13.这些指标主要反映地区的人口结构、教育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我们把F1命名为直接影响因子.第二主成分F2主要包括:总人口X1,每十万人文盲人数X4,每十万人中高中教育人数X5,耕地面积X14.这些指标反映了地区的人口教育,潜在反映人口城镇化水平,因此我们把F2命名为潜在人口教育影响因子.第三主成分F3主要包括:第二产业比重X11,第三产业比重X12,我们把F3命名为产业结构影响因子.第四主成分F4主要包括:人均绿地面积X15,我们把F4命名为环境影响因子.

表3 因子旋转载荷矩阵

运用SPSS17.0得出各州市主成分得分,在计算云南各州市城镇化水平排名时的各主因子以其相应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前4个因子的权重分别为49.577%、19.521%、13.871%、7.843%,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如公式8.

由上式计算得到各州市的最终得分及排名,如表4所示.

表4 各州城镇化因子得分及排名

2.2 功效系数法

采用功效系数法对云南省16州市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各州市城镇化总分及排名

3 结果分析

3.1 因子分析分析结果

从综合得分排名看,云南省16个州市城镇化排名依次为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楚雄州,大理州,丽江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昭通市,德宏州,保山市,文山州,临沧市,迪庆州,怒江州.其中,昆明市以1.76的最高分排名第一,表明其城镇化水平最高,这与昆明作为云南省省会是密不可分的.作为省会城市,昆明集政治、经济、贸易、金融、科教为一体,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它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成为人口城镇化发展最好的地区.

对于直接影响因子F1而言,云南16个州市的人口结构、教育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存在较大差距.得分最高的昆明市与得分最低的昭通市相差4分以上,并且得分在0分以上的只有昆明市、玉溪市、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5个地区,其余都在0分以下.这与云南城镇化水平不同步的实际情况相符,说明云南大部分城市人口城镇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人口城镇化水平较好的城市已经有效的利用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

从潜在人口教育影响因子F2得分情况来看,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曲靖市、普洱市、昭通市、红河州和昆明市,说明这些地区人口基数大,教育水平高,固定资产投资多,这对城镇化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产业结构影响因子F3来看,玉溪市、曲靖市、红河州、昭通市和楚雄州分数较高,说明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好,这将有利于聚集人口,促进城镇化.

从环境影响因子F4得分来看,丽江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楚雄州和玉溪市分数较高,说明其环境较好,对城镇化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综上可知,云南各州市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可以看出直接影响因子F1已成为云南各州市之间城镇化水平差异的第一要素.

3.2 功效系数法分析结果

根据总分的大小,把16个州市分成以下3类:

第一类(总分>90)为昆明市,可视为城镇化高水平地区.

第二类(70<总分<90)包括玉溪市,曲靖市,楚雄州,丽江市,红河州,大理州,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保山市,迪庆州,可视为城镇化中等水平地区.

第三类(60<总分<70)包括文山州,昭通市,怒江州,普洱市,临沧市,可视为城镇化低水平地区.

3.3 综合分析

通过对比因子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对云南省16个州市城镇化水平的排名大致相同.只有普洱州的排名有较大差异.综合考虑普洱州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其划入中等城镇化水平地区.于是,我们得到云南省各州市城镇化水平排名结果.

第一类,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昆明市.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项指标都名列前茅.经济发展方面,2010年该地区的人均GDP高达33549元,是第二类区域的2.10倍,是第三类区域的3.01倍,远高于这两个区域;人均储蓄、固定资产投资也远高于其他两类区域,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结构方面,二三产业比重高达94.32%,其中第二产业比重45.31%,第三产业比重49.01%,说明该区域工业和服务业并驾齐驱,整体发展情况较好.人口方面,昆明市城镇人口比重高达67.44%,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在教育和土地方面,除了人均绿地面积相对较少以外,其它指标均占明显优势.因此,昆明市经济实力雄厚,文教事业发达,具有合理的城镇体系框架,城镇化水平最高.

第二类,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红河州、大理州、丽江市、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作为云南省第二大城市曲靖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是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原料基地,然而其文盲人数在16个州市中最多,为52.3万,教育水平的滞后不利于该洲城镇化的发展.玉溪主要以烟草业作为其支柱产业,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32089元,仅次于昆明,经济水平较高,然而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仅为28.37%,因此,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制约该州城镇化发展的重大因素.楚雄州近年来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公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空间也在不断拓宽,这些均为该州的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的基础,但其总人口数相对较少,将会阻碍人口城镇化的进程.红河州有进行对外贸易的口岸城市河口,铁路、公路交通均比较便利,拥有较多的工业城市,工业体系发达,第二产业比重占到了53.07%,然而其第三产业比重为30.88%,产业结构有待改善.西双版纳州位于213国道附近,拥有较多的对外贸易口岸,旅游业和边境贸易产业很红火,这些产业的发展对城镇人口的聚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该州在经济方面相对落后,2010年其固定资产投资仅为411322万元,在16个州市中排名最低,第二产业比重不高,这些都将制约着该州城镇化的发展.大理州,丽江市,普洱市这些地区大部分为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发达,旅游业可以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和商业的发展,然而这些地区的城镇人口比重不高,城市规模相对偏小,城镇化水平上不去.

第三类,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区域:保山市、德宏州、昭通市、文山州、临沧市、迪庆州和怒江州.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缺乏健全的城镇基础设施,尚未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除了德宏州以外,其它州市城镇人口比重均在25%以下,城镇规模小,辐射能力不强;二三产业比重低,保山市和临沧市的二三产业比重还不到70%,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城镇人口仍旧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没有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经济发展缓慢,昭通市、临沧市和文山州2010年人均地区GDP还不足一万元,人均储蓄存款、固定资产投资均小于其它高城镇化地区;大多数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一技之长,难以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工作.

4 政策与建议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极不均衡,城镇规模偏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布局不够合理,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步伐.因此,加速云南城镇化进程应做好以下几点:

4.1 扩大城镇规模

从人口类指标可以看出,云南城市首位度高,但缺乏承上启下的二级城市,除曲靖市和大理市的非农业人口超过20万人,勉强挤入中等城市外,其他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均在20万人以下,丽江、普洱、临沧、德宏、怒江、迪庆甚至连10万人都达不到,城市规模普遍偏小,辐射力不强.但从上文的分析来看,云南省的一些州市具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具备发展成为中等城市的潜力.例如玉溪的烟草业、红河州的工业、德宏州和西双版纳州的旅游业和对外贸易业等,这些主导产业的发展势必会聚集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因此,应该把云南省地、州、市所在的城市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使之成为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成为推进云南城镇化的主要载体,提高它们在云南省整个区域城镇网络中的地位,既接受省会昆明市的辐射,又向县城所在地的城镇辐射.积极扩大城市规模,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和吸纳能力,进而提高云南整体城镇化水平.

4.2 加快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能够引起城镇聚集、规模扩大,最终使城镇化水平提高.因此,要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要促进经济的发展.从经济类指标分析结果来看,云南省一些州市经济相对落后,例如昭通市、文山州、临沧市、西双版纳州等,它们的人均地区GDP还不足一万,人均储蓄存款、固定资产投资也偏低.因此这些地区要努力加快经济发展,摆脱传统的发展道路,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集中力量发展特色和优势产业或产品,确立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进而促进城镇化进程.

4.3 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所在.从二三产业比重来看,云南省大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上文提到的玉溪市、红河州、怒江州、迪庆州、保山市、临沧市等,农业比重过高,二三产业比重失衡,不利于城镇化的发展.这些地区应该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鼓励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扶持和促进有市场的弱小产业,减少缺乏市场、效益差、质量低的落后产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镇化.

4.4 提升教育水平

教育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基础和促进作用.相关统计分析显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到城市就业的机会则增加2.2%左右.2010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然而云南省人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昆明市,其余大部分州市都在7年左右,人们的平均文化程度远远落后于我国其他发达地区.截止2010年,云南省受过高等教育人数为265.6万人,仅占云南总人口的5.78%.然而,云南省文盲人数为339.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38%.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并不重视教育,甚至一部分人没接受过教育.教育水平的落后,人们的素质技能上不去,农民就很难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口不能积聚,城镇化水平上不去.因此,提高城镇化水平,我们必须大力提升教育水平.首先,要把基础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教育,努力减少文盲人数.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推广农业技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教育.最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努力培养各种人才,为我省的城镇化建设供应充足的人才后备力量.

[1]王磊,龚新蜀.新疆城镇化发展质量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8.

[2]王俐,迟宝旭.哈尔滨县(市)农村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J].科技与管理,2008.5.

[3]卓玛措.青海河湟地区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分析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1).

[4]胡豹.对贵州五城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贵州大学学报,2002.4.

[5]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州市云南省城镇化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书画展示
中学生报(2022年11期)2022-01-17 15:16:12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ViVi美眉(2021年10期)2021-01-25 23:51:49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基于TOPSIS的新疆15个地州市碳排放经济效率评价研究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