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褚松燕
当年中央苏区曾流传一首当地群众唱的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正是这种“柴米油盐都想到、问寒问暖情意重”的做法为共产党打下了坚实的革命基础。
在建立与公众的紧密联系上,如果说革命党更多的是靠使命驱使的话,是使命党,那么执政党则更多的要靠功能驱使,是功能党。执政党应在主张使命的同时,立足于执政功能的发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及时掌握公众利益的变化并予以满足。所以,巩固执政党地位,就需要执政党调适自身功能,将重点放到社会大众利益的倾听、分析、代表和公共利益的提取上,而实现这些功能,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强化与公众的关系问题。
从过程上看,对于执政党来说,全方位沟通首先是信息公开,这不仅包括执政党自身的信息公开,而且包括执政党推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公共信息公开,在公开的基础上展示廉洁公正的形象,实现公共利益,协调和规制利益矛盾。其次是决策适度开放,执政党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决策领域从议程设置到具体决策的做出都需要依照公众认可的程序多渠道倾听、吸纳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表达和建议,既不可包办代替群众利益,也不可搞不讲程序的所谓“大民主”。再者,在日常公共事务的处理中,执政党需要学会和善于与各种社会力量、社会组织沟通合作,而非放大社会组织、社会力量与执政党的竞争关系,从而引导公众有序参与。
从手段上看,全方位沟通应当体现为从语言到行动、从传统手段到现代手段、从官方的到非官方的、从制度性到非制度性等各种方式的融合。
另外,加强执政党与公众的沟通,需要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双重努力。制度性的一面是要建章立制,从党纪党规角度要求党员,同时,相关党纪党规既要具有公众导向的实操性,又要具有公众的认可度。例如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但也需要定期向群众反馈过程和结果。非制度性的一面则需要从政治信仰和政治伦理角度倡导、鼓励党员扎根工作和生活的社会基础,加强与公众的交流沟通。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执政党与公众的沟通靠运动的方式刮阵风是不可取的,需要的是长期的经营和耐心,惟有长期的和风细雨,才能收获润物无声的繁荣。(来源:《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