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供桌的艺术

2013-10-12 01:35王长启
收藏 2013年7期
关键词:框内折枝分体式

王长启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有一批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石供桌,有分体式,也有整体式。其构造可分为桌面、桌腿和裙面三部分。一般桌面两端上翘,侧面和正侧面即裙面雕刻有纹饰。尤其是裙面纹饰颇为精彩,也是其精华所在,反映了当时的石雕艺术。

明弘治款人物图石供桌(图1) 长98厘米,高64厘米。

为整体式。桌面上刻有铭文,但已漫漶不清。桌裙雕饮酒图,两人席地对坐,二人均身着交领宽袖长袍,一人头系巾,另一人头戴官帽。一人双手持酒壶给另一人杯中斟酒。桌的两侧面分别雕饰一狮子和一麒麟。雕刻粗犷率意,自然生动。在桌的曲腿上刻有纪年铭文“弘治拾三年”(1500年)等字样。

清康熙款麒麟纹石供桌(图2) 高65厘米,宽61厘米,长113厘米。

为整体式桌面已残损。桌裙面两曲腿间雕刻分上下两层,上层分3个长方形方框,中间方框内雕双鹿,一只昂首挺胸,另一只低头觅食,神形自然、欢快。两侧方框内雕云里鹤,相互对称。雕刻真切,根根羽毛清楚可见。下层分为大小不等的5个长方形框,中间雕刻铭文:“康熙岁次丙辰年(即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辛卯月辛未日”,下面是姚家子孙名。两侧各雕一麒麟,一挺胸昂首蹲卧于山石上,另一麒麟回首张望。外两侧各雕折枝花卉。鹿、鹤与麒麟均是祥瑞动物,整体便构成一幅吉祥图案。

清康熙款武士图石供桌裙(图3) 高67厘米,长158厘米。

为分体式。桌裙面雕饰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4个长方形框,框内均雕刻花卉纹,不同的是中间为阴刻,两侧为浮雕。下部分6个竖长方形框,中间两个框内浮雕花卉,一个雕水中莲,另一个雕牡丹花;两侧的框内,一侧为武士与菊花,另一侧是武士与梅花。桌的曲腿上刻有“康熙五十年六月二十一日”纪年铭,为公元1711年。

清康熙款四爱图石供桌裙(图4) 高67厘米,长184厘米。

为分体式。桌裙雕饰分上下两层,上层分为3个长方形框,框内均雕刻折枝菊花纹。下层分为4个方形框,由左至右框内雕饰图案为:其一,一人骑马前行,一人扛梅枝随行;其二,在山石旁有一人赏菊;其三,在庭院塘池边一人赏莲;其四,一人前行,后跟随一人担了两笼鹅。这四框内所雕为“四爱图”,主人形象均是着交领宽袖长袍,腰间系宽带,而随从者则穿交领窄袖半长袍,腰系带,有的还形象地将长襟拽在腰带上,表现劳动形态。桌腿上刻铭文:“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吉日弟子吴鼐敬立”。从雕刻上看,线条流畅挺健,造型准确洗练,景色明快,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清乾隆款龙纹石供桌裙(图5) 高50厘米,长100厘米,厚10厘米。

为分体式。桌裙雕一对于云间共戏绣球的螭龙。其雕刻侧重轮廓与躯体的夸张,姿态雄健,飘逸轻盈,有强烈的动感。缭绕的云朵增加了画面的韵律感,同时呈现出浪漫神秘之感。在两螭龙间刻有款铭:大清乾隆叁拾贰年(1767年)闰七月吉日。

清嘉庆款双狮纹石供桌裙(图6) 高69厘米,长105厘米,厚10厘米。

为分体式。桌裙四周刻边框,框内底部为海水波涛,中间有山石,即寿山福海;上部刻双狮戏绣球。构图虽简单,但布局匀称。造型准确而动感强,突出了狮子的威猛。上有纪年款铭:嘉庆十九年(1814年)。

清宣统款寿字纹供桌(图7) 高62厘米,宽72厘米,长103厘米。

为整体式。桌面两端上翘呈云头形,桌裙面为剔底雕刻,四角方折回纹,中间刻团“寿”字,以阳线几何图案构成。其旁刻铭文:大清宣统元年(1909年)岁次已酉九月吉日立。

民国款花卉纹石供桌(图8) 高70厘米,长103厘米,厚42厘米。

为整体式。桌裙面中间长方形框内牌上刻铭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两侧刻长方形框内各浮雕折枝花叶,上仅开一朵花。文饰简单,浮雕较浅,雕刻也较粗糙。

八仙人物图石供桌裙(图9) 高60厘米,长190厘米。

为分体式。桌裙面两曲腿上阴线刻云龙纹,龙张牙舞爪,腾云直上,气势威武。两曲腿间分上中下三层纹饰,上层分为5个长方形框,中间为日出海水图,左右两边各有一对云里鹤纹,两侧端为折枝花。中层分6个方框,中间4个方框浮雕,八仙人物,每个框内各二人。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八位仙家均脚踩云朵。两侧端长方形框内各雕一武士,双手持圆形锤。下层中间山石两侧为相对奔跑的骏马,两旁分别为鹤与花卉。从人物、动物造型及阴刻龙纹的特征看,为明末清初所雕。

清初人物图石供桌裙(图10) 高61厘米,长237厘米,厚16厘米。

为分体式。裙面两曲腿间分上下两层,上层分为5个长方形框,框内均雕刻折枝花卉。下层分6个长方形框,两端较小的框内分别雕着官服之人,一人手捧的盘内卧一小鹿,一人捧盘内置一官帽。中间两个框内各雕一主一仆,一侧主人手指太阳,另一侧主人双手捧官帽,仆从双手举大扇在后侍奉。两图寓意指日可待,封官加爵。两侧框内各雕一蹲着的麒麟。

清初狮子纹石供桌裙面(图11) 高51厘米,长101厘米,厚13厘米。

为分体式。两曲腿间裙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两个长方形框内雕折枝花卉。下层3个长方形框内,中心雕一狮子戏绣球,狮子回首紧盯绣球,口含彩带,肆意戏耍。两侧各为站立人,均头戴官帽,腰系带。一人手指太阳,另一人高捧官服,寓意指日可待,封官加爵。

清鹿鹤纹石供桌裙面(图12) 高61厘米,长136厘米。

为分体式。裙面上层雕缠枝叶。下层3个方框内,中间雕山石坡地上的一鹿一鹤,鹿回首警视前方,而鹤正在低头寻食,表现出山林间有色有声的刹那情景。两侧方柜内雕山石花卉。从纹饰风格看为清代中期。

清人物纹石供桌座(图13) 高70厘米,长132厘米,宽57厘米。

为分体式。供桌座上为桌束腰部分,侧面分3个方框,分别简要雕刻花卉。其下裙面亦分3个方框,中间大框内为主题纹饰,内容是身着战袍之人指着下跪的妇人,其前置一篮子,后站立两位士卒,所描述的似为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两侧小框内刻花卉纹。从雕刻风格看时代为清中期。

清孝子故事石供桌座(图14) 高67厘米,长130厘米,宽63厘米。

为分体式。裙面分为3个方框,中间大框内雕屋外古树下影壁前,一官人模样者向站立的一老妇人跪拜,老妇人身着宽袖衣,下着长裙,手持拐杖,站立门前,此当为急于见老母的孝子朱寿昌,即画面表现的是“二十四孝”之一的“弃官寻母”。从雕刻手法看,其为清代中后期作品。

清博古纹石供桌裙面(图15) 高67厘米,长168厘米。

为分体式。分上下两层纹饰。上层两长方形框,内雕刻相对的方折夔龙,一头双体,体分两侧。下层分3个长方形框,中间雕博古图,上置一方鼎,两侧各有一花觚,内置笔与翎毛。左右两框内分别为折枝牡丹与折枝莲花。从纹饰造型看为清代晚期之作。

清双螭寿字石供桌裙面(图16) 高50厘米,长110厘米,厚10厘米。

为分体式。桌裙面纹饰分上下两层,上层雕博古图,其中间为双耳三足炉,两侧分别为壶、爵杯与方鼎。下层雕双螭龙共戏团“寿”字,其意与二龙戏珠相同。从纹饰风格看,其时代为清代晚期。

这批石供桌的雕饰,图案有人物、动物与花卉,或整体构图,或分区构图。雕刻手法基本为浮雕与阴刻线相结合。其中8件有纪年款识,为我们了解其时代工艺特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总体上看,明代早期的石供桌雕饰画面比较纯朴,构图简单,豪迈朴实,粗放雄劲,高浮雕突出。到了明代晚期以后,画面繁缛,雕工精细,富有变化,人物形象适度夸张。清代初期至乾隆早期,仍还具有明代的一些特征,但浮雕却不高突,古拙感已消失。乾隆以后,清王朝走向衰败,雕工也由精致趋向简陋,缺乏力度,造型呆板,缺少生气。

关于石供桌的使用场所,可从一些有纪年的石刻件中了解到。例如万历款石香炉刻有“万历三十六年八月十四日,平□里大贾村重修显圣庙,塑神□象(像),立石供棹(桌)、香炉”;万历款双龙纹石香炉刻有“万历贰拾二年捌月二十一日,会人重塑壶间帖金上颜贾香炉、石供桌……”从这两件石香炉的铭刻可知,石供桌是给庙宇里使用的。 责编 有仪

猜你喜欢
框内折枝分体式
分体式腿部气动按摩装置设计
立式刮刀卸料离心机分体式钟形罩结构设计研究
金缕衣
复杂深水基础分体式双壁钢围堰加固施工技术
记数字
近海风电场机组分体式安装安全控制
趣味数独4则
稿林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