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字画收藏六大家(下)

2013-10-12 01:35朱浩云
收藏 2013年7期
关键词:吴湖帆张伯驹名画

朱浩云

珍藏名迹 雄视当代

六大家个个都藏有中国书画史上的经典杰作。庞元济的藏画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早年吃进清末海上著名的报人兼书法家、收藏家狄平子的藏画。狄氏所藏书画,除了清代的“四王”、吴、恽外,还收藏了一些唐、宋、元三代的名迹,如唐尉迟乙僧的《天王像》、五代王齐翰的《挑耳图》、元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二是大量收进清末皇宫流向民间的书画藏品。庞氏虚斋藏画的装裱也极为讲究,特别是立轴装裱统一规格,工艺水平极高,代表了苏式装裱的最高水准。早在1915年,庞元济就参加了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又印行一册《中华历代名画记》。

庞氏收藏字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历代名头较齐,藏品丰富。如唐阎立本《进谏图》、韩幹《牧马图》、周昉《村姬擘阮图》、王维《春溪捕鱼图卷》、戴嵩《斗牛图》、五代赵驸马《神骏图》《赵文敏书合璧》、董源《夏山图》、巨然《流水松风图》《江村归棹图》、宋李成《寒林采芝图》、郭熙《终南积雪图》、赵佶《双鹑图》《雪江归棹图》、李公麟《醉僧图》、米芾《楚山秋霁图》,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名画。二是庞氏藏品大多是精品。庞元济有不少著录传世,以《虚斋名画录》与《虚斋名画续录》影响最大。《虚斋名画录》16卷,共收录历代藏画538件,起自唐代,止于清代,每种详记纸绢、尺寸、题跋及印章。《虚斋名画续录》4卷,补录后收入画200件。

张伯驹的藏品尽管没有庞元济那么多,但质量绝不在庞氏之下。如张伯驹收藏的唐杜牧《张好好诗卷》,这是唐代书法中最重要的墨宝之一,北宋曾入宣和内府,《宣和书谱》有著录,宋徽宗赵佶题签,宣和原装。此诗卷南宋时被奸相贾似道窃据,到了元代为鉴藏家张晏所得,明朝又流入董其昌之手,并刻入《戏鸿堂帖》(又名《戏鸿堂法帖),由董其昌选辑晋、唐、宋、元名家书迹及旧刻本镌成)中,清代经大鉴赏家、收藏家梁清标之手进入清内府。后末代皇帝溥仪将其携往长春伪宫小白楼。1945年,日本关东军大势已去,遂挟持溥仪逃往通化,溥仪从小白楼中精选了一些书画珍品带走,剩下的藏品遭侍卫们哄抢而流散,《张好好诗卷》亦在其中。后为张伯驹所得。张伯驹还曾用4万大洋从溥儒手中买进了现存最早的书法名迹——西晋陆机《平复帖》,还卖掉一幢别墅和夫人潘素首饰收购了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展子虔《游春图》,并以5000大洋收购了唐李白《上阳台帖》。记得现代政治家、收藏家章伯钧的女儿章诒和曾说过,她父亲平生也热爱收藏名家字画,但家中6000件字画不及张伯驹一件。

张大千收藏历代名迹更是不惜重金,动辄黄金数百两、数十条,他曾用500两黄金买进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民国时期,张大千共收藏到过3件五代董源的作品,分别是《江堤晚景图》《潇湘图》和《溪岸图》,尽管距离明大收藏家董其昌“四源堂”(以收藏4件董源名迹而命名)收藏的董源作品还差1件,但董和张毕竟是两个朝代的藏家,时间相隔三四百年,大千能得到3幅董源名迹实属不易,这几件也是大千自诩的镇堂之宝。另外,据张大千回忆,他一生收藏过500幅石涛的作品。民国媒体报道,1944年3月张大千曾在四川成都举办“张大千收藏古字画展览”,共展出其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古代精品170余件,观者如云。冯若飞曾以“富可敌国,贫无立锥”赠大千, 大千观后又加8字“一身是债,满架皆宝”,一时传为美谈。

吴湖帆出身于名门,其祖父是清朝的显臣、金石大家吴大澂,家中收藏极富。吴湖帆的鉴藏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名重一时,他的藏室有多种雅号,都是从珍贵藏品上得来。如:“迢迢阁”是因他收藏有宋黄山谷《太白诗草》卷和米芾的《多景楼诗》,“四欧堂”是因他收藏有宋拓唐欧阳询的《虞恭公碑》《化度寺》《九成宫》《皇甫诞》。他的“梅景书屋”收藏最丰,有唐高宗临虞世南《千字文》、怀素草书《千字文》,南宋杨皇后《樱桃黄鹏图》、宋高宗赵构《千字文》、刘松年《商山四皓图》,元赵孟《杨妃簪花图》和《枯木竹石图》及赵孟管道升夫妇合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残卷(剩山图)等唐宋元名迹。此外还有大量宋元佚名画。至于明清及近代书画更是举不胜举。

张葱玉的收藏一是来自祖传,二是自己购藏。据著名收藏家许姬传回忆,张葱玉在建国前一度专收唐、宋、元名迹,明、清作品基本不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的收藏就与张大千、吴湖帆不相上下。1947年著名学者郑振铎曾为他编过一本《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韫辉斋是张忽玉在上海的收藏斋),宣纸精印,彩绫装潢二巨册,共著录其藏画中的精品70幅,其中稀世珍品如唐张萱《唐后行从图》轴、周昉《戏婴图》卷、颜真卿《竹山堂联句诗册》,元赵孟《妙岩寺记手卷》等。皆为流传有绪的珍品,这些画卷朱印累累,有的还有长达数尺的历代题识。后来因商业上经营的失败,这些唐代名迹大都散诸国外。

王己迁早年曾拜苏州大收藏家和画家顾麟士为师,在顾氏“过云楼”里见到许多历代名迹,眼界大开。有趣的是后来“过云楼”散佚出来的藏品被王己迁购回了许多。王己迁1949年移居美国之前,已收购了不少历代名迹。如从溥仪小白楼流失的古画中,有一件非常精湛的李唐《晋文公复国图》,被王氏买下携至纽约。到1973年时,在王氏藏品中有武宗元、郭熙、董源、巨然、马远、李唐、赵孟、倪瓒、吴镇、沈周、唐寅、董其昌、八大、石涛等的大作。 1973 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购藏王己迁所藏宋元画作25件,1977年王己迁以半卖半送的形式让给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12件古字画,至今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有王氏先后捐出的宋元书画60余幅,其中董源《溪岸图》已成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镇馆之物。在王氏藏品中,还有一件中国绘画史上煊赫的名作——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这也是武宗元唯一传世作品。2009年,首都博物馆曾举办“宝五堂——海外华人重要书画珍藏展”,展出近30件王己迁家族的藏品,轰动藏界。

各领风骚 誉满天下

庞元济生前在藏界享有极高声望,因此外界对其所藏深为仰慕。民国时期,庞氏虚斋鉴藏印记就是书画身价的标志。据悉当年就有日本文人慕名求盖印记,被庞元济婉言拒辞。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上海于11月沦陷,成为“孤岛”,藏家生活难以为继,纷纷出售旧藏古物,庞元济也不例外。庞氏所藏名画在其生前就已经陆续流散,有一部分藏品被卖到美国,还有一部分由外甥张静江等人出售到海外。庞元济在去世前,将所余书画归为3份,分给嗣子庞秉礼及两个孙子庞增和、庞增祥。上海解放后,庞家成为政府征集书画的重要对象。如今,庞元济的藏品在国内多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处,在国外则主要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底特律美术馆、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克里夫兰美术馆等各大公私收藏机构。庞元济一生收藏历代名家书画有5000件之多,曾刊印过5部藏品目录(图录),即《虚斋名画录》《虚斋名画续录》《历朝名画共赏集》《中华历代名画记》和《名笔集胜》,刊录其精品藏画900余幅。今天,庞元济的这些著录已成为研究古书画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书。

张伯驹在六大家中是最受人尊敬的,但他却是个悲剧性人物。他把中国现存最古的绘画和法书——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晋陆机的《平复帖》以及唐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卷》,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范仲淹的《道服赞》、黄庭坚的《诸上座帖》、杨婕妤《百花图卷》、赵伯驹的《白云仙图卷》等国宝无偿捐给国家。这些名迹的收藏几乎倾注了张伯驹一生心血和全部家产,尤以展子虔的《游春图》所费最巨。这些珍品现已成为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的镇库之宝。令人遗憾的是,1957年张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戴上“右派”帽子。后经陈毅同志保护和推荐,到吉林省博物馆任副馆长。“文革”期间张伯驹再遭劫难,被驱至农村。1979年得到平反昭雪,1982年逝世。同庞元济一样,张伯驹生前留下的《丛碧书画录》亦是研究古书画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张大千的收藏如他豪放的个性一样,在他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将珍藏的倪元璐书法精品赠送给好友台静农,因为台特别酷爱倪元璐书法,并被大千誉为“当今倪字第一人”,大千举动可谓成人之美。在大千的珍藏中,往往会盖上一“至宝至宝”“大千之宝”“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等收藏章,也反映了这些画在大千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相依为命的深情。张大千去世后,他的遗孀徐雯波遵照其遗嘱,将“大风堂”收藏的74件古代名迹捐赠给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中隋代的两件、唐代4件、南唐五代8件、宋代31件、元代9件、明清及无款作品20件。大千生前还著有《大风堂书画录》(4集),已成为世界各国博物馆收存的必要参考画册和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资料。

同张伯驹一样,吴湖帆也是个悲剧性人物,他的遭遇更惨。众所周知,吴湖帆收藏中的一大特色就是他的状元扇。早年他祖父吴大澂就收藏了若干柄状元扇,吴湖帆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经过20年的收集,共获得清代状元扇70余柄。新中国成立后,吴湖帆把这些状元扇慨然捐赠给了苏州博物馆。吴氏还将无价之宝——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残卷(取名《剩山图》)和另一件古画合计以8000元卖给了浙江博物馆,为了这次买卖吴湖帆可谓吃尽苦头。“文革”中,吴湖帆所有书画文物和家具被抄一空,据说,被抄走的财物装满了整整8卡车,身患重病躺在华东医院病床上的吴湖帆在绝望中拔去喉导管自杀。吴湖帆生前也曾编制过收藏目录,都是他亲笔抄写,除《吴氏书画记》外,还有《梅景书屋书画小记》和《梅景书屋书画目录》。

张葱玉在民国末期经营不善,藏品大多被海上藏家谭敬收购,其中一次就有10万大洋的书画交易,可谓“开海上之纪录”。新中国成立后,张葱玉担任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曾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对中国文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62年国家文物局曾专门成立了由张葱玉、谢稚柳、刘九庵组成的“三人书画鉴定小组”,张葱玉担任组长,为国家做了大量鉴定工作。当时除在北京故宫鉴定书画外,张葱玉还先后前往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4省市鉴定书画达10万余件。他留下的文稿《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连同他的《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历经劫难还是被保存下来了,成为他留给后人的宝贵学术财富。

王己迁1949年去了美国,在异国他乡,他不遗余力地收购中国历代名迹,许多设有中国书画部门的拍卖公司都聘请他担任顾问。他不仅在鉴定书画真伪、年代上有过人的眼力,其对艺术的欣赏品位也为人称颂。许多人买画一定要挑有名的画家,而王己迁却收藏了许多毫无款识或是有争议的宋、元书画。正因为如此,许多书画收藏家在拍卖会上只认定他举牌的标的,往往引起藏家群起抢标,这也使得他几乎无法在拍卖会上公开露面。除了此种“王己迁效应”外,书画市场上更有一句“一入王门,价格三倍”的说法。王己迁生前留下了《读画笔记》,不仅能借此略窥王氏丰富珍藏之冰山一角,而且还能偶补有关古书画研究之缺。

今天,海内外各大拍卖行都在争相寻觅六大家的旧藏,即使没有得到他们的旧藏,有他们题跋的藏品同样也是炙手可热,由此可见这六大家在藏界的声誉和影响。在笔者看来,如果要探究六大家的成功之道,恐怕喜好书画是前提,雄厚财力是基础,动荡乱世是机遇,敏锐眼光是关键,买卖魄力是风范,藏品捐献是境界,这或许是六大家能彪炳史册、赢得世人尊敬的原因吧。 责编 潇然

猜你喜欢
吴湖帆张伯驹名画
名画欣赏
张伯驹老照片一组
张伯驹的词风及其“豪放词”的意义
名画欣赏
名画欣赏
吴湖帆《谢朓青山李白楼》
张伯驹宁愿被“撕票”也不肯卖字画
与名画撞脸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