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恒 陈子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8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职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及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原先只在本科院校开展的双语教学也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高职双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研究缺乏一定的深度,教学实践存在着盲目跟风现象,双语教学实施效果不甚理想。笔者拟探讨一种高职双语教学模式,以期寻求促进高职双语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高职院校是否应开展双语教学,很多人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其主要原因是公共英语能力普遍较差的高职学生根本无法运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国家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中提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确切地表明了我国各类教育层次在中外合作教育领域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这其中也包括高职院校。因此,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纷纷试水双语教学有其必然性。
高职教育普及的需要 据《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全国共有1184所高职院校,1079所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已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劳动者。因此,高职教育有必要借鉴国外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为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添砖加瓦。
高职学生专业水平提升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类型,但并不意味着是高等教育中的低层次教育。虽然绝大部分高职学生素质不及本科院校学生,但也有小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双语教学无疑能扩大这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他们在相应专业领域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特点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各行业的技能型劳动者,他们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应该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随着各行各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入,高职课程设置中需要考虑引入的国际化元素越来越多,学生若缺乏熟练运用外语的技能,将会影响其专业知识的获取和专业技能的拓展。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指出:“对于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具备各种能力,如语言能力,不仅母语要运用自如,还要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国际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是有国际交往能力和懂国际准则的人才。”推进双语教学是实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拥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捷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在未来具备专业知识和外语双重能力的学生将更受企业欢迎。
双语教学从定义上看是应用母语和外语作为教学用语的教学活动。国内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母语是指汉语,外语是指英语。双语教学的目标层次可以分成四等。最低层次是专业词汇、语法和语句的学习;较低层次是基于语言媒介的专业知识学习;较高层次是熟练运用外语获取国际前沿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最高层次是通过外语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高职院校因其特殊性,目前能实现的是较低层次教学目标,即在教学中必须明确双语是教学活动中的语言媒介,而并非学习目标或内容,高职双语教学的本质应是使用外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对于另两个高层次目标,高职双语教学要有所体现,但并不重点强调。此外,鉴于高职学生的英文水平不高,高职双语教学的适用对象是有限的,大面积推广双语教学,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挫伤他们的自信心。
影响高职双语教学发展的因素众多,包括对双语教学认识不足、双语师资匮乏及双语教学定位不准等等。笔者仅针对高职双语教学的基本目标,从课程实施的角度分析高职双语教学的若干困境。
高职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不理想 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课程的内容和性质,还需考虑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性和衔接性。有些高职院校误以为专业基础课内容简单,可开设双语教学,殊不知双语教学效果通常不及母语教学效果好,这样的课程设置将会极大地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些高职院校设置了过于理论化的双语教学课程,这会使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英文词句的翻译和理解,而忽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科学合理地设置双语教学课程是有效进行双语教学的基础。
高职双语教学教材匮乏 国内目前双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类: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内统编教材。国外原版教材虽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英语知识和形式,但其内容和结构过于理论化,同时难以找到与高职层次相当的项目化教材;国内统编教材也因本科院校推行双语教学的时间较高职长久,其内容普遍属于本科层次,所以真正符合高职院校需求的双语教材种类很少。
高职双语教学教考模式不完善 基于非母语语言的双语教学,应该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以实现学生用外语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思考、交流和训练的目的。目前,高职双语教学教考模式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无法很好地把握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平衡。譬如,有些双语课程成了普通英语课程的翻版,过分强调外语能力的训练和考核,而忽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层次引导。相反,在有些双语课程上,母语成了顺利完成授课或考核的依赖物,学生的外语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
高职教育国际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国际教育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双语教学能较好地弥补本土双语教学的缺陷,是改变高职双语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以香港职业训练局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甬港合作班”,引入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电机工程证书为例,探讨高职双语教学的改革方法。
课程体系的引入 高职教育国际化之路包括与国外知名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和引进国外优质专业课程两种。由于高职双语教学的适用对象是有限的,高职双语教学是引领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精英教育,因此引进国外优质专业课程较为合适,特别是短期证书课程。在逐步开展内地与港澳地区行业资格认证领域合作的大环境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证书合作项目在2009年的“甬港合作论坛”上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签订了协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培训并测试合格,可取得香港职业训练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课程拥有多个课程模块,结合专业培养计划,选择与确定课程模块是该合作项目能否成功、双语教学能否在高职教育中扎稳根基的关键。选择时应注意学生的专业拓展性、最新专业发展动态、课程不能过于理论化和基础化及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备知识等。经过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短期证书课程在内容设置上的对比,该证书课程最终确定设置电气行业安全标准、电气项目管理和能源管理三个课程模块,具体内容和学时数,如表1所示。国际教育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双语教学模式由引入课程和适应课程两方面构成。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证书课程,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与证书课程配套的前期相关内容双语教学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外语教材,接受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习惯外语表述,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外语水平,并作为确定学生能否成为该项目受益者的重要依据。该课程与证书课程两者相得益彰,可构成一个双语教学整体。
表1 电机工程专业证书课程的教学体系表
教学资料的选用 教学资料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载体。电机证书课程教学资料均采用港方提供的全英文电子、文字和视频资料,与国内统编教材不同的是香港职业训练局的教师大部分使用自编讲义。由于更新周期短,能紧跟最新的技术发展,同时学生要真正在课堂上接收消化全英文教学内容,所以难度较大。根据肖健2009年对江苏某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调查统计,目前,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以自编和国内统编为主,原版教材使用率较低,学生对原版教材的期望值远高于国内统编和自编教材。在前期配套课程中结合港方提供的教学资料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可以帮助学生适应从母语教学到全英语教学的过渡。但由于国内高职学生长期形成的学习方式、思维习惯与原版教材编写思维存在着较大差异,原版教材所体现的专业词汇准确使用、专业内容精准表达和编写思维西方化等优点也成为其被推广采用的最大障碍。因此,在使用原版教材时,需根据课程的核心内容作适当删减,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料作为素材进行加工,编制适合国内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指导手册或自习活页书。
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的构建 证书课程与配套课程的整体性决定了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的同一性。引进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在整个双语教学课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讲授课、辅导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是港方课堂教学的核心,该课程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任务为导向”,讲授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在三个环节中所占比例最小。辅导课和实验课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操作、得出结论,这两个环节是整个教学的重头戏。电机工程证书每个课程模块的教学模式(见表1)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在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Study(研究)—Express(表达)—Share(分享)—Entertainment(娱乐)”的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二是所有课程都是基于学生的任务展开的,任务是最重要的练习方式。学生完成任务仅仅依赖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教学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完成任务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综合性较强,需要查阅各种资料,甄选内容,并进行组织提炼。这样的学习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主动的学习态度、规范的学习习惯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考核作为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其体系的确立应与课程教学模式相适应。与“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多元化的学生成绩核算体系,能监控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课程学习,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多个项目成绩综合而成。电机工程证书课程中的每项学习目标所采用的考核方式及考核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电机工程专业证书课程的考核体系表
双语关系的处理 语言除作为信息的传递工具外,更应展示本身所蕴含的态度、文化与价值观等内涵。在教学中大幅度地采用同一语言,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其内涵,体会西方教育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治学方法。在证书课程中,港方提供的全英语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该目标。但起着过渡作用的配套双语教学课程却要根据讲授课、辅导课和实验课的不同特点,有区别地对待母语和外语使用度的问题。对于讲授课,由于涉及较多的概念和理论,在必要时使用中文解释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容;对于实验课,由于学生始终被置于一种主动学习状态,且课程内容操作性强,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思维方式通常是Q&A,这种状态下任何新词汇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可全程采用全英语授课;对于辅导课,则应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讨论和描述,实在难以表达时再用中文或采用语句重新构建策略,让学生用意义语词代替欲表达却存在困难的专业语句。总之,无论在证书课程还是配套课程中,教师都必须帮助学生理清专业知识与语言载体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用外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有了质的飞跃 甬港合作高职双语教学模式在课程安排、教学理念和教考模式上的独特性决定了学生修完该课程后不仅可拓展专业知识,提高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可培养其规范的学习习惯、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发散的思维模式,这是基于国际合作项目高职双语教学的最大优势,也是今后课程双语教学本土化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的地方。
可为先进制造行业输送国际化复合型技能人才 通过探索实践甬港合作高职双语教学模式,按照国际行业标准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以国际作业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操作规范,提升了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技术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我院第一批获得由香港职业训练局颁发的电机工程专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先后被国内大型外资企业录用,成为企业参与国际化技术工作与服务的后备力量。
成功经验对其他专业与院校可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通过本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宁波市高职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在相关专业及同类高职院校中具有典型示范的意义。如我院在模具设计与制造、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等专业积极推进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合作,培养了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借鉴我院的国际合作模式,在纺织专业与香港职业训练局进行合作,共同培养了纺织专业的国际化高技能人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的电机证书课程合作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能有效地突破高职双语教学的“瓶颈”,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国际化素质,为探索高职院校工科类双语教学课程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1]周满生.迎接挑战,加快中国教育改革开放进程[J].教育研究,2001(11):14-16.
[2]陆诤岚,吴俊.强化双语教学专业性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7(23):62-63.
[3]赵光辉,靳国庆,吴振利.高校双语教学:香港中文大学取经归来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6):25-26.
[4]王松良,Claude D Caldwell,Shannon Kilyanek,等.中加合作农业生态学“双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1):90-95.
[5]肖健.高职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分析及启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