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一体化”软件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3-10-10 11:32:22胡智喜庄燕滨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工程化卓越课程体系

胡智喜,庄燕滨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0 引言

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该计划强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调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调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

目前国内关于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普遍的做法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改革人才培养规格,完善实践环境,进行校企合作等。[2]在传统的校企合作卓越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由于目标、职责不同,相互之间难以建立相互信任、互利共享的长久机制。企业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学校也难以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和行为进行规范和考核,合作关系不稳定、不深入、不牢固、不持久。

1 “校企一体化”软件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传统校企合作卓越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校企一体化”软件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挖校内外教学资源,重组责任体系,以学校为核心创建有限责任主体——实际运作管理的校内企业(实训平台),引入校外企业优质教学资源,明确实体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在学校卓越人才培养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在运作管理上实现了“责任、权利、目标”的“校企一体化”,在践行职能上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校企一体化”,破解了校企合作的相关症结,较好地解决了软件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

“校企一体化”指的是以校内实际运作管理的实体企业(培训平台)为核心,构建工程实践训练平台,同时衔接校外密切合作企业,综合学校、用人单位、培训机构三者的特长与优势,构建以校内企业和实训平台为主、深度融合的“一体化”管理机制。

2 软件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方案

在“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框架下,学校邀请校内外企业及实习基地专家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共同进行社会需求调研和职业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培养标准,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综合学校的学历教育、用人单位的岗位培养和培训单位的项目实训等特点和优势,以就业为导向制订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2.1 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结合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软件产业(含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求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将软件工程专业定位于应用型高级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产业需求,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接受系统化工程化训练,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良好的工程组织与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面向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和以“软件工程”为核心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软件高级专门人才。

2.2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在“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框架下,坚持本科规范、确立岗位目标、强化职业培养,采用“两年基础、一年方向(平台)、一年强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学科规范、本科标准、行业特色”,以“知识保障、能力渐进、素质为本,重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2+1+0.5+0.5”架构的课程体系(图1)。

图1 “2+1+0.5+0.5”架构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该课程体系中,学生前3.5学年为校内学习阶段,最后0.5学年是校外培养阶段。前2学年主要安排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及通识素质课程,并由企业兼职教师穿插安排专业认识实践、企业认知实训、软件前言讲座等课程。第3学年按方向安排专业核心、行业认识及行业特色课程,并进行创新训练,主要行业特色课程如软件项目管理、对日软件开发概论等由企业兼职教师设计并讲授。第4学年主要是专业技能强化课程,前0.5学年以校内企业和工程训练中心为基础,引入中软国际、甲骨文等公司培训体系,进行企业课程和项目实训类课程教学,实施全面的工程化训练,后0.5学年以校外密切合作企业为基地,学习企业文化,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开发并完成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 卓越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3.1 “一体化工程化”训练平台

卓越工程师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此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程训练平台。必须在重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坚持以学生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原则,在“校企一体化”框架下构建以校内企业和实训基地为主、密切联系校外企业、一体化管理的工程化训练平台(图2)。在此平台下,通过有目的、有选择地参加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以项目开发为导向,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前沿知识,适应市场需求。[3]

图2 “一体化工程化”训练平台

3.2 “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为了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必须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应加强教师工程设计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的锻炼,聘请校内外企业有工程专业经验的工程师、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依托校企合作核心企业,围绕培养和锻炼拥有国际化项目开发、管理实际经验,满足软件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联动、国内和国外研修、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和管理等多种形式,搭建了“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渠道,确保了“校企一体化”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近几年,常州工学院先后聘请了中软国际、甲骨文等公司近50名专家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参与建设省级、校级精品课程10余门,编写教材10余部,主讲“软件项目开发”、“对日软件开发概论”等10余门课程,先后派遣10余名教师赴日本CASIO、富士通等公司进行为期1年的项目开发研修,派遣教师20多人次赴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合作高校进行访问及进行为期3个月的短期进修,学习国外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和国际软件开发规范,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本专业有10多位教师在校内核心企业参与软件项目开发,并担任项目经理或培训经理,有20多位教师参与项目开发或业务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项目培训经验,形成了一批满足软件卓越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3 学校保障机制

学校为了提高校内外企业参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积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形成了卓越人才培养的学校保障机制。首先,从管理运行机制上成立了卓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和企业专家共同构成,统一规划学校、企业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目标和任务。其次,在经费支持方面,学校拨出专款作为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如差旅费、交通费、兼职教师课酬等)。同时,学校还通过设立卓越计划校企共建课程、卓越计划精品课程、卓越计划教学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教师积极参与卓越计划的改革与实践。最后,对于参与卓越计划的校内企业和实训基地,学校还在企业用房用地、企业职工福利待遇、企业招聘实习生和毕业生、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有效地提高了校内外企业参与卓越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4 结语

针对传统校企合作卓越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在软件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中探索“校企一体化”软件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学校的学历教育、用人单位的岗位培养和培训单位的项目实训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均得到了很大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大幅提升。2011年学校被列入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2012年软件工程专业获批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

[1]刘金存.“卓越计划”模式下的“校政合作”机制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28-29.

[2]FENG Jianwen.Study on Training Mode of Software Talents in General Undergraduate College[C]//2011 Asia-pacific Youth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杭州:中国通信学会,2011:238-241.

[3]胡必波.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4):77-78.

猜你喜欢
工程化卓越课程体系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14
工程化原子重力仪综述
计测技术(2021年2期)2021-07-22 09:16:56
大作为 走向卓越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26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卓越之梦
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28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进展
中国塑料(2015年3期)2015-11-27 03:41:42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