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肠散敷贴治疗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2013-10-10 12:17宋易华徐志峰李录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肠管肠梗阻腹腔

宋易华,兴 伟,徐志峰,李录花

(河北省中医院外科,石家庄 05001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最早由黎介寿教授于1995年首次提出[1],系在腹部术后早期,由于腹腔内残余炎症或手术创伤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其临床发病率为0.69%~14.00%。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其特殊性,若处理不当会引起肠漏等严重并发症[2]。2009年4月至 2012年 1月,笔者对28例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足三里穴中药通肠散敷贴配合西医治疗,并与单纯西医治疗26例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有近期腹部手术史;(2)术后1~2周肠蠕动一度恢复,进食后又出现肠梗阻症状;(3)有呕吐、腹胀、停止排气及排便等肠梗阻表现,但以腹胀为主,未见胃肠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4)可有低热或白细胞增高;(5)腹部平片可见肠道多个液气平面及肠腔积液,但无完全性梗阻的典型表现;(6)腹部CT表现为病变区域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无高度扩张的肠管;(7)排除腹腔感染、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和假性肠梗阻等[3]。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炎性肠梗阻住院患者共5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8~71岁,平均39.2岁;胃癌术后5例,单纯胆囊切除术后5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2例,脾切除术后4例,阑尾切除术后4例,结直肠癌术后8例。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6~70岁,平均38.5岁;胃癌术后7例,单纯胆囊切除术后6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2例,脾切除术后3例,阑尾切除术后3例,结直肠癌术后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按照炎性肠梗阻治疗原则:(1)禁食、胃肠减压;(2)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肠液分泌;(3)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肠壁炎症水肿;(4)营养支持治疗,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5)选择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头孢类和抗厌氧菌类抗菌素治疗[4]。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中药通肠散外敷足三里穴治疗。药物组成:木香12 g,厚朴 18 g,莱菔子 12 g,枳实 18 g,赤芍 12 g,冰片3 g。上药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双侧足三里穴,以塑料薄膜封包外固定,每天更换1次。

1.3.3 疗程 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中肠梗阻疗效标准拟定[5]。治愈:腹胀、呕吐消失,有肛门排气或排便,肠鸣音正常,立位X线腹部平片示肠管无扩张,气液平面消失;好转:治疗后无呕吐,有肛门排气,有轻度腹胀,立位X线腹部平片肠管扩张及气液平面较前减少;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显示,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28例中临床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2例。临床治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26例中临床治愈15例,好转6例,无效5例,临床治愈率为57.7%,总有效率为80.8%。2组治临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2组未痊愈患者继续治疗,最终均保守治疗痊愈。治疗组治愈时间最短3d,最长16d,平均7d;对照组治愈时间最短9d,最长61d,平均22d,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术后炎性肠梗阻常见于手术范围大、肠管暴露时间长、腹腔污染重的病例。腹部手术因肠管损伤、腹腔内积血、积液等致炎物质残留,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并形成黏连,使肠腔通畅受限,影响了术后肠功能的恢复[6]。

中医认为,炎性肠梗阻是由于术后腑气升降失司,肠道气血凝滞。气滞则胀、气逆则呕,治以理气通腑兼以活血。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是治疗肠胃疾病的主要腑穴,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方中木香理气通腑止痛,厚朴消积行气,莱菔子消食行滞化积,枳实破气导滞除胀,赤芍清热散瘀止痛,冰片取其走散之功以通诸窍。醋调用以散瘀解毒,也能促诸药经穴位由表入里,通过经络运行作用直达病所,全方共奏理气通腑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木香有促胃动力对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厚朴的中药水煎剂对家兔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7];莱菔子煎液对大鼠胃排空、肠推进均有一定的作用[8];枳实通过对小肠平滑肌钙离子浓度的调节,可增强胃肠蠕动;赤芍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因手术造成的创伤,消除炎性病理产物。上方共用可减少腹腔炎性渗出,减轻肠管水肿,清除肠腔内的细菌及毒素,恢复肠道内正常蠕动功能,使黏连得以缓解,梗阻得以通畅。

本临床研究观察结果表明,采取通肠散中药外敷足三里穴治疗炎性肠梗阻能明显提高治疗成功率,缩短疗程,促进患者病情恢复,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8.

[2]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388.

[3]龚剑锋,朱维铭,李宁,等.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腹部外科杂志,2004,17(4):209.

[4]李幼生,李民,李宁,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的长期随访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4):291-293.

[5]吴少祯,吴敏等.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35.

[6]胡广花.胃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保守治疗及观察[J].西南军医,2010,12,(3):431-433.

[7]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医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71.

[8]朱金照,冷恩仁,桂先勇,等.白术.藿香等中药对胃排空、肠推进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21.

猜你喜欢
肠管肠梗阻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