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初探

2013-10-09 10:21
海外华文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汉语交际教学模式

王 彬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国济南250000)

一、引 言

主题式教学最初模型可追溯到1931年美国学者莫里逊倡导的莫里逊单元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欧美“新教育运动”的产物。20世纪末期,随着“核心知识课程”改革兴起,主题教学逐渐成为核心知识课程实施中的主要教学模式。

二、主题式汉语教学的相关概念

主题式汉语教学是基于其它学科的主题教学研究基础提出的、一种专门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学者认为主题教学应当以整合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内容为目标。为探究主题教学的内涵,首先必须了解在主题式教学中“主题”的真正含义。

(一)主题

互动百科认为:主题是一类事物或者执行某种动作的综合性程序,如作为水果的代表—苹果、梨、香蕉等,水果便是主题;而吸烟则是作为一系列动作的集合,吸烟便是主题。该定义认知科学角度出发,是主题式教学中“主题”所有定义的立足点。基于该立足点,本文将“主题”界定为: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所制定出来的、整合教学内容和统领教学诸要素的核心。这里的“主题”有三层含义:(1)主题是认知的一种方式;(2)主题的目标是“整合”教学内容;(3)从主题的功能层面看,主题应当统领教学诸要素。

(二)主题式教学/主题式汉语教学

主题式教学实际分两种:一种是单学科内的主题式教学模式;另一种是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通过主题将与主题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整合。本文的议题为前者,即主题式教学是在单学科内通过主题整合分散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其它要素关系的一种教学模式。而主题式汉语教学指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主题式汉语教学与其它主题式教学有共性。袁顶国(2008)将主题式教学的特征描述为五方面:整体性、互惠性、灵动性、超越性、开放性。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也有自身特点。本文建构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紧紧把握“双适应、双发展”原则。这也是作为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的特性。在此,“双适应、双发展”有三层含义:

1.学生中心、教师主导,师生相互适应,共同发展。本文则发挥主题式教学的互惠性特点,在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中应用“学生中心、教师主导”的双中心教学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教授者,更是主题教学活动的操控者,甚至是参与者,发挥其主导作用;而学生也要避免仅作为听众的身份,参与到汉语主题制定、主题活动实施甚至是主题评价中,发挥其教学中心作用。以汉语主题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将师生双方联结起来,相互适应、共同发展。

2.主题中心、知识回归,主题与知识相互适应,相辅相成。作为语言教学,在主题式汉语教学中,必须将主题教学活动回归至汉语知识运用,以期达到交际目的。此处所谓主题与知识相互适应,一方面汉语主题的制定要遵循汉语知识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汉语知识的学习也要围绕主题进行,两者相辅相成。

3.交际中心,认知完善,交际能力与认知能力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前期外语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结构,中期外语教学理念重视交际能力,而现在,在交际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习者汉语认知思维能力则是新趋势。本文希望通过“主题”这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方式,在教授汉语知识、提高交际能力基础上,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双适应、双发展”并非本文独创,但是笔者在“学生中心、教师主导”的“双中心”基础之上,发展该教学观,将其延伸到主题与知识的关系和交际与认知的共同发展上,提出“主题中心、知识回归”和“交际中心,认知完善”的观点,这正是该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的独特之处。

三、主题式汉语教学五要素

本文建构的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中,完整的主题式汉语教学共包括五个要素:汉语主题、主题资源、主题活动、主题评价和知识回归。

(一)汉语主题

主题式教学以主题为核心,主题式汉语教学则以汉语主题为核心。汉语主题源于课程内容又高于课程内容,由汉语教师与学生共同根据汉语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汉语教师本人汉语教学经验制定。汉语主题可以是一类事物,比如“水果”、“宠物”等,也可以是一系列事件的程序,比如“买东西”、“点菜”等。在汉语主题的母主题之下再分子主题,比如“水果”这一母主题,还可以细分成“中国水果”、“泰国水果”或者“温带水果”、“热带水果”。再结合前面学过的买东西流程,可以将“水果”主题的关系设置如图1:

图1

(二)主题资源

按照主题式汉语教学的需求,对汉语教学系统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之后得到的、与汉语主题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信息的集合叫做主题资源。此处“各种信息”包括教材内容、媒体资源、教师和学生已有经验及其它途径获取的与汉语主题有关的信息。根据信息获取途径的不同,可以把主题资源分为动态主题资源和静态主题资源两种类型。静态主题资源是指老师和学生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比如教材、练习册和工具书上的汉语主题信息;动态主题资源是指需要经过老师和学生通过搜索和问询而获取的信息,比如媒体资源(包括网络、电视、教学视频、报纸和杂志等)、学生和老师已有经验、第三方人员(包括学生家长及其亲属、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具有的经验等。如图2:

图2

(三)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过程。在该模式下,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汉语主题开展。汉语教师和学生可以依据静态和动态的主题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组织实施既生动有趣、又行之有效的主题活动。同时主题活动必须满足“双适应、双发展”的主题式汉语教学原则,兼顾师生双方的参与程度、兼顾语言功能和语言结构的相辅相成。在应用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定要注意:主题活动的选择应当符合当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

(四)主题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的环节。科学的评价系统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主题评价则是围绕“汉语主题”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主题评价对主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主题评价也分为两种类型:过程性主题评价(动态评价系统)、结果性主题评价(静态评价系统)。过程性主题评价主要对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制定汉语主题、实施主题活动、知识回归与应用的教学环节的评价;结果性主题评价主要对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过程性主题评价与结果性主题评价并非独立存在,两者应当结合、贯穿整个主题教学环节。

(五)知识回归

认知科学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掌握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形成相关的认知结构。而学习的目标则是通过调动大脑中的认知结构,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因此,知识回归的环节是重要的且是必要的,这也恰恰是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始终坚持“双适应、双发展”原则的体现。知识回归的方式有三种,第一:教师呈现,即汉语教师在布置主题活动、总结知识要点时将与汉语主题相关的汉语知识呈现给学生;第二:相互协商,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进行主题活动中和完成主题活动后相互合作、共同建构知识结构;第三:独立总结,即在总结知识要点环节由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知识要点,独立建构知识结构。

四、五要素运行机制及与师生的关系

主题式汉语教学五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一个完整的运行整体,因此需要一个运行机制协调五要素之间的关系。五要素的运行机制以“汉语主题”为核心和起点,经过制定汉语主题、收集汉语主题资源、布置和实施汉语主题活动、总结知识要点、完成汉语主题评价等环节,最终落实到“运用汉语知识进行交际”这一“终点”上。机制完成一次,便是一个“教学循环”。一个“教学循环”必须以完成一个“汉语主题”为基础,实现“认知发展”与“汉语交际”为目的。五要素实际上为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应当牢牢坚持“双适应、双发展”原则。

在该机制中,作为中心的“汉语主题”由师生共同制定。“布置汉语主题活动”和“总结知识要点”更倾向于教师行为;“收集主题资源”、“实施汉语主题活动”和“反馈与应用”更倾向于学生行为。整个教学循环包含了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而“汉语主题评价”则始终贯彻于整个机制系统,由师生共同完成。如图3:

图3 五要素运行机制图(——代表高参与度 ;┈ 代表低参与度)

通过“五要素运行机制图”,我们大体可以总结出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及师生在完成主题教学循环时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参与度。参与度不同表明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同样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不同环节所起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同时,一个教学循环由“汉语主题”为教学起点,以“运用知识交际”为教学终点,表明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兼顾“主题”与“知识结构”。这恰好说明“双适应、双发展”教学观深入该模式。一个教学循环之后,教学再次回到“汉语主题”,进行下一次教学循环。

五、教学步骤

主题式汉语教学是完整的教学系统,前文“五要素机制运行图”则是对该教学系统内各要素关系的描述。基于“五要素机制运行图”以及本模式建构所遵循的“双适应、双发展”原则,笔者将其划分为六个教学步骤:

(一)制定教学主题

汉语主题是主题式汉语教学的核心,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中,教学内容通过“汉语主题”的整合,皆指向该核心。汉语主题的选择依托主题资源,包括静态主题资源(教材、练习册、工具书等)、动态主题资源(媒体、教师和学生的汉语经验、第三方人员的汉语经验)。

(二)布置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主题式汉语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在“五要素运行机制图”中,该环节教师的参与度较高。因此,汉语主题确定以后,汉语教师要根据选择的“汉语主题”特点和学生的兴趣、认知习惯设计相应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可以是探究式的问题,也可以是总括的概念。主题活动设计可以是任务分配,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还可以是解决问题。

(三)合作完成主题

主题活动布置完成之后,学生则要根据分配到的主题任务,利用已有的主题资源,进行信息搜索和汇总,并对汇总资料进行分析、加工和提炼,形成个人理解,便于深入的自主学习和进行讨论协商。通过课上课下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之后,形成结论和汇报材料,并辅以说明。在下次上课时,教师则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和成果展示。

(四)总结知识要点

根据该模式“双适应、双发展”原则的“主题中心,知识回归,主题与知识相互适应,相辅相成”,在主题活动结束之后,汉语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主题活动情况组织学生总结和反思,同时,汉语教师还要将主题活动中呈现出来的汉语知识进行归纳和讲解。该环节的目的是将教学从“汉语主题”回归至“汉语知识”,达到“主题”与“知识”兼顾的目的。

(五)反馈与应用

该环节遵循“双适应、双发展”中的“交际中心,认知完善,交际能力与认知能力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原则。因此反馈与应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反馈——认知能力的完善:在原母主题的基础上,汉语教师设计新的子主题,依旧采用分组或者任务分配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建构子主题的“认知地图”;2.应用——交际能力的提高:由学生完成知识结构的建构之后,汉语教师根据建构的“认知地图”和相关句式,组织设计相关的交际活动(可以是交际任务,也可以是完成场景对话或者表演、游戏等)。

(六)教学评价体系

主题评价体系包括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两部分。静态评价包含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动态评价包括输入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建构主题评价系统模型,如图4:

图4 主题评价系统模型

其中,每个步骤都有师生参与,只是师生在不同步骤中的参与度不一样。通过完善“五要素机制运行图”,制定“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式”模型,如图5:

图5 “主题式汉语教学模式”模型

该模型分为教学主系统和教学支持系统两个部分。教学主系统是“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式”的主体部分,由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师生行为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以汉语主题为核心。教学支持系统是该模式的辅助部分,由主题资源、作业档案、测试系统三部分组成,除提供必要的信息外,还提供对教学评价体系的支持。

六、结 论

笔者通过对比实验数据证明主题式汉语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起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认知方式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注释:

①通过用“主题+教学”为检索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在1980-2007年间,国内共有504篇关于主题教学的文章,涉及多个科目。其中,大学英语教学领域的主题式教学研究较多。主题教学在对外汉语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则相对较少。

陈允成:《教育心理学—实践者、研究者之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冯海云:《大学英语主题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冯志敏:《主题式内容教学在大学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郭力方:《英国风行“主题”教学》,《刊授党校·学习特刊》2007年第8期。

格桑央京:《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与深化—以“长城汉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例》,《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郭 熙:《华文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

江傲霜:《试论少儿汉语的发展及少儿汉语短期培训班的教学模式》,《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罗兰京子:《UG模式下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毛 悦:《海外企业人员短期汉语教学模式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1期。

吴敏之:《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在中国:回顾与展望》,《扬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汪 霖:《“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王富强:《基于主题单元的教学模式建构与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肖 平:《基于主题教学的教学设计应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袁顶国、朱德全:《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12期。

杨馥绮、王佩莲:《“叶子的一生”主题式教学之课程发展》,《环境教育学刊》,2002年第1期。

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叶献玲:《论主题式CBI模式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互动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E4%B8%BB%E9%A2%98

MARI HAAS,Thematic,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K8 Classroom.DIGEST,2000.11(4).

Ya-Ling Tsai,The Impact of Content-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 on EFL Students’Reading Performance.Asian Social Science,2001.4(2).

猜你喜欢
汉语交际教学模式
情景交际
学汉语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