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军, 周 智, 张蓬涛
(河北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促进了国土资源事业的科学发展,人才资源成为推动国土资源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整个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为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人才培养和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河北农业大学立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二十多年的办学经验整合全校资源于2010年正式成立国土资源学院。国土资源学院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领域人才的培养,将培养高级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人才纳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目标体系,并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把土地利用人才的培养作为推进国土资源科学教育和推进国土资源利用技术的第一要务。鉴于此,笔者在国土资源学院深入推进教学实践改革的任务安排下,通过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及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详实调查,了解到很多单位确实急需熟练的土地开发整理业务人才,而历数学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并未有效的打开这个重要的人才需求缺口,所以,设立专项研究项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工程》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能力培养为目标,对即将毕业和已经就业的本科生及用人单位进行广泛的调查,剖析《土地利用工程》(原教学计划叫做《土地开发整理》)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相关政策法规),接受土地测量及调查、制图、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训练,掌握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应用等业务素质和技能。其中地产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三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时对求职学生掌握技能重点考核的内容。所以学校于2003年针对2001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开设《土地利用工程》,并被设置为专业主干课,专门培养学生的土地开发整治技能。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短缺,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1999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将土地整理作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重要途径。2005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了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的政策要求,同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2010年,中央1号文件又提出“争取用4~6个‘五年计划’,把我国18亿亩耕地建设成为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础良田”。河北省也先后出台了《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耕地占补平衡有关问题的通知》、《河北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视。国家以及地方政府也设置了专项资金,支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国家在政策上的推进、资金上的支持以及地方经济大力发展面临的补充耕地任务促使全国各地土地整理工作的蓬勃开展,并因而形成了大量的土地整理人才的需求。河北农业大学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土地利用工程》(原教学计划为《土地开发整理》)课程,课程性质为要求必修的专业主干课,并从2012开始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其开设目标是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衔接,使学生掌握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从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能力。自此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及实践方式也成了当务之急。
《土地管理法》颁布之后,我国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促进国土资源的科学、集约和高效利用,构建适宜的土地利用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普遍共识和必然选择。土地资源利用学科为应对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的重大战略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为解决我国实际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和技术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土资源部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和创新,适时提出《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战略,该战略对2015年、2020年土地调查评价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土地产权、市场及评估专业人才、土地开发整治专业人才、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设定了专项目标[1]。依据该规划,学校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具有非常乐观的前景。在土地利用规划、地产评估、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利用信息技术4项技能中,由于前两项技能培养在设立该专业后课程设置的历史较长,优势比较突出,而后两项还有待于继续深入改革和完善,鉴于此,土地开发整理课程教学小组针对土地开发整理教学和实践成立专项研究,以期为国土资源事业提供更优秀的土地开发整理专业技术人才。
河北农业大学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于2001级开始开设《土地利用工程》(原教学计划为《土地开发整理》)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及输出接轨。通过对近几年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基于众多单位和机构对于土地开发整理熟练业务人才的渴求,也为了使学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有效的打开这个重要的人才需求缺口,本次教学实践改革首先从《土地利用工程》课程的教授出发,力求从"教"的本源发现问题以期从根本上推进学生技能的培养及拓展就业渠道。经过几位相关教师的多次讨论和分析,认为在传统的《土地利用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将《土地开发整理》安排在第七学期,也就是大四的第一学期,众所周知,本科大四许多学生在这一学期都将精力转移到考研、找工作上,很难踏踏实实的坐下来学习一门专业技能。虽然这门课被设置为专业主干课,但由于处在特殊时期,在学习精力分配上很容易受考研、找工作的影响。根据这几年就业情况调查,本项技能是学生参加用人单位面试必然考查的项目,而学生急于找工作又不能好好学习本门技能,这就在专业技能学习和找工作之间形成了一对很难解决的矛盾。近两年该课程主干教师已多次向院里反映并申请将《土地利用工程》课程开设时间提到本科教学的第6学期,以便化解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考研和找工作之间的冲突。
按学校2012年以前的教学大纲计划和教学大纲,本门课程只包括32个学时的讲授,没有任何课程设计和实习的计划安排。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重点学校都已将《土地利用工程》(有的学校叫做土地利用管理或土地保护管理或土地整理与复垦或土地利用开发与生态平衡)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设定学时为42、48、56不等,并辅以必备的课程设计。该门课程属于技术和工程类,非常注重操作和实践环节,只用32个学时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这样一门专业技术可以说非常难。所以经过本课程小组的努力协调,院里已同意并执行在2012年之后增设一周的课程设计环节。
另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大多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工程实体认识不足,即使是对工程设计中的最简单的三通、四通、弯头以及一些闸阀等配套器材也缺乏感性认识,更不用说井房、配电室等单体工程的实物配置,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开发整理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和工程概预算技能的构建。所以本次教学实践改革拟在规定教学时间之外,即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野外认识实习,以增强学生对现实土地开发整理中工程实体的感性认识,以避免出现“站在农田灌溉体系的出水口旁而不认识出水口的笑话”。
从教学内容上讲,按现行教学大纲指定的教材《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包括七章,可以总结为五大部分,包括:理论基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设计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2]。其实要想掌握本门专业技术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等理论部分以外,最重要地是掌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单体工程设计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三大技能。所以不管从内容覆盖上还是从重点安排上都与教学大纲有一定的出入。近几年《土地利用工程》课程教学在已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初步构建了“重实践技能”的课程模块组成,并预备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模块教学内容和辅助资料,教学大纲有待进一步调整。
土地开发整理实践能力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实践能力,该项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土地利用工程》课程为主体、其他课程为辅的一个系统的课程群支持,比如《工程概预算》、《农田水利规划》、《CAD制图》等相关课程。目前《土地利用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辅助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比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工程概预算》的教学内容一直是讲解土木工程的概预算,虽对学生学习土地开发整理概预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的预算理念,但由于土地开发整理概预算更倾向于农田水利工程概预算,并且国家和省国土资源系统已编制了专门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本次教学改革有针对的提出优化《土地利用工程》课程群的具体方法,并已着手和这些课程归属的兄弟院系进行协调,调整需要衔接的课程教学内容。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工程》教学实践改革在设立专项研究的基础上已完成了一部分工作,并希望进一步努力通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的改革,培养出熟悉土地开发整理业务的毕业生,以满足社会对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推进学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专业特色和发挥专业优势。
为推进《土地利用工程》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在着手进行以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改革和研究中,按以下步骤对该项技能的教授进行了探索。
1.采用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的形式,对《土地利用工程》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掌握本门专业能力的情况和找工作遇到的困难等内容,在大四及已毕业的学生中进行调研;以用人单位为对象,对就业需要掌握土地开发整理技能的要求进行调研。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课程讲授内容。另外,还需调研国内其他开设此门课程的高校,尽量吸收和学习先进教学经验。
调查阶段在学生范围内先后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84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62份,并在学生内部组织座谈会2场。对用人单位以提问和座谈的形式进行专访5次,其中有3次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另外借助到其他高校开会的机会,《土地利用工程》教授的主干教师对该项课程和技能教授的有关情况,比如开设学时、开设学期的设定、教学模块的组成、课程设计和实习的安排、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获得了很大的启发。
2.根据调研结果和学习到的先进经验,优化《土地利用工程》课程群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土地利用工程》教学方法,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初步制定一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效果的方案。首先将该方案在教研组内讨论,然后组织专家论证,根据论证意见对初步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正完善。
《土地利用工程》课程群的优化,主要涉及《CAD制图》、《工程概预算》和《农田水利规划》3门先修课程,其中需要协调的主要是后两门,因为这两门从课程归属上属于兄弟院系,所以学院《土地利用工程》主讲教师在院领导的帮助下跟所涉及的辅助课程的讲授教师进行接洽和协调,对于《农田水利规划》的教授内容,改变以往以明渠明沟灌排体系为主的传统教学内容的设置,深化管道灌溉教学模块,补充喷灌、滴灌等灌溉体系的讲授。改变《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大纲传统的土木工程概预算为农田水利工程概预算,为学生在学习《土地利用工程》时掌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技能提供更良好的基础。
《土地利用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初步设定讲授部分由基础理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单体工程设计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四大模块组成,这4部份在教学中所占权重比例设定为1:3:3:3,并已初步更新教学大纲。最重要地是本次教学改革决定组建教学辅助资料库,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对规划、单体工程实物的感性认识,并能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该资料库包括3个部分:(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库,主要包括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图和相应的规划设计书;(2)单体工程图库,主要通过教师们参与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大量收集各种单体工程设计图,比如井房、井、跌水、涵洞、道路等单体设计图,针对收集的单体工程图进行筛选和汇编,组建单体工程图库;(3)实物图片库,该图库的建立尤为重要,主要解决一些学生缺乏生产劳动实践,对于各种实物缺乏感性认识,在预算编制时难以学会工程量的统计,所以在先行列出必备实物的清单的基础上,比如连接PVC输水管道的三通、四通、弯头、出水口和一些闸阀等部件,水泵、抽水机,井房内配置的电力配件等器材,再根据清单目录收集各种部件和器材的实物图片和相关视频;另外,配合参与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验收活动收集到现场拍摄的单体工程的实体图片及一些视频资料对实物图片库进行补充和完善。辅助教学资料库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工程,由于各位老师手边都有大量的资料,所以很容易的收集到一部分,但实物图片库的构建由于在之前工作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需要时间继续完善。
实践教学部分的完善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在学校安排的教学计划内,就是在学校提供和规定的时间内开展的课程设计部分,主要演练学生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土地开发整理单体工程设计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3项技能,由该课程讲授主干教师拟定课程设计任务书,并建立课程设计项目题库,每年课程设计将学生分组,每组3~5人,由每组同学派代表在设计项目题库里随机抽取设计项目任务,并由组内成员配合完成土地开发整理总体规划设计、单体工程设计、预算的编制、报告的撰写各环节任务。另一部分实践在课余进行补充。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之外,依托教师参与的实际项目为学生组织和安排课外认识实习,组织学生到已竣工项目现场进行参观学习。
教学模块的构建和优化、教学大纲的更新、教学资料库的构建、教学实践环节的完善完成后形成初步方案递送专家组征求修订意见。
将初步修正的教学、实践方案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试探性实施,一个学期结束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学生学习成绩、满意度、实践能力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修订原制定的教学方案,最终形成《土地利用工程》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本年度2012年的后半年涉及该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安排,也将其定为本方案试验实施的第一个学期。学期中重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学期末将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总结和讨论,最终汇总进行教学实践改革体系的总体评价和修订形成最终方案。
《土地利用工程》教学实践改革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教学实践改革技术路线图
目前,在教学研究领域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输出进行土地利用工程或开发整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方面的研究不多。这主要是土地科学发展对管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过度偏好所致,而疏于对技术和工程的应有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已妨碍了学科的健康发展,并且也导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错轨。所以,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土地利用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体系的改革对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希望为同类院校该门课程的教授提供参考。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对教师教学质量非常重视,定期组织新老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并由每一门课程的成熟主讲教师与后备教师组成传帮带小组,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多年来组织本院退休教师组成督导组,实施从“教学文件检查-听课-信息反馈-检查试卷及毕业论文和设计-信息反馈”的教学监督指导措施,并对教师提出的困难尽可能的解决,为此次教学改革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1]三门峡国土局.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大河网国土资源频道:http://guotu.dahe.cn/www/6/2012-06/559.html,[2012-06-19].
[2]高向军.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