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坚接守博和物馆创意文化的昨天和明天——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专访

2013-10-09 02:45:04撰文沈一茗
创意设计源 2013年3期
关键词:上博上海博物馆元青花

撰文:沈一茗

上海博物馆外景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上海博物馆不仅是全国首批83家一级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8家“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2012年,上海博物馆获得“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荣誉。

一、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1.创新,首先是大策划、大思路

《创意设计源》:陈馆长,您好!上海博物馆建馆60年来的历程有目共睹。作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您认为近20年来,上博在哪些方面尤其体现了自己的创新力?

陈燮君:《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了博物馆的基本功能,那就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从博物馆最基本的展览角度看,所谓创新,我认为首先表现为大策划、大思路。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的展览创新主要体现在探索建构“3+1”展览模式方面。这里的“3”是指世界古代文明系列展、边远省份文物精品展、特别文物系列专题展;“1”是指馆藏文物珍品展。

《创意设计源》:“大英博物馆藏古埃及艺术珍品展”、“墨西哥玛雅文物精品展”、“伊特鲁利亚人的世界——意大利前罗马时期文物精品展”、“古罗马文明展:罗马帝国的人与神”、“古印度文明——辉煌的神庙艺术”等都是出色的世界古代文明系列展。

陈燮君:是的。除了上述世界古代文明系列展,“上博”已经实现的边远省份文物精品展有“新疆丝路考古珍品展”、“草原瑰宝——内蒙古文物考古精品展”、“雪域藏珍——西藏文物精华展”、“晋国奇珍: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珍品展”、“周秦汉唐文明大展”等。已经实现的特别文物系列专题展有“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淳化阁帖最善本特展”、“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等。至于馆藏文物珍品展,“上海博物馆藏历代花鸟画精品展”、“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特展”、“上海博物馆藏文房四宝展”、“上海博物馆藏欧洲玻璃陶瓷展”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2.创新,就是要瞄准制高点

《创意设计源》:近20年来,上海博物馆以一个又一个高质量的展览掀动人类文明传播大潮,这其间创新力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陈燮君:创新,始终要瞄准制高点。上海博物馆是大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做艺术史展览,我们坚持根据历史的方位来定位,从人类古代文明的高度来定位,立足博物馆艺术视野中全球各大博物馆主要藏品、精品来定位。从这三方面聚焦,创新和创意设计就有了高起点的支持。

策展及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这方面,上海博物馆的创新力已与世界水平接轨。有记者问,近些年来上海博物馆的哪些展览属于精品?在我看来,每个展览都立足创新,都精于策划、精于内容选择。以2002年“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中的书法作品为例,共26件作品不仅与同时展出的绘画作品一样,件件为国宝级重要藏品,通过精心挑选和策划,系列展品还呈现出中国书法文字的演变史。

《创意设计源》:“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不仅展出了王羲之的《行书上虞帖》、王献之的重要作品《行草书鸭头丸帖卷》,还有些佚名书作。

陈燮君:“二王”对中国书法发展史贡献巨大。王羲之的书法博涉多优,兼取众美,擅长楷、行、草三种书体,创造了兼容并蓄的书法风格。王献之的书法被认为“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清吴其贞《书画记》)上述大作本足以担纲国宝展重任,但在2002年“上博”的国宝展定位中,我们不仅要呈现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艺术,更着意呈现“二王”书法作品在中国文字演变史中的划时代作用。从用笔的逆入、复势、右转等重复走向八面出锋的自由,从一波三折的古字到行云流水的今字,从篆书、隶书到后来的楷书,“二王”及其时人对中国书法史的最大贡献是完成了汉字及其书法的变革。

基于此,我们在展览一线陈列了佚名绢本《真书曹娥诔辞卷》。这件作品我们不认为是王羲之的,但一定属于王羲之时代的楷书,晋唐小楷抄本。我们还陈列了王珣纸本《行草书伯远帖卷》、欧阳询纸本《行书仲尼梦奠帖卷》。这样的成列策划,将单项贴、卷的展示有目的地聚集起来,突出了展品背后中国书法史划时代变革期的风云突起,大大深化了本次展览的意义。

2002年12月1日~2003年1月6日

上海博物馆 第一、二临时展览厅

《幽蓝神采 五代青花瓷器特集》

青地白花凤凰穿花纹菱口瓶

为庆祝上海博物馆五十周年馆庆而精心推出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由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联袂举办。

此次展品共72件,其中书法26件,绘画46件,均为国宝级重要藏品。这是建国以来级别最高的一次古代书画展示,为千载难逢之“盛世之展”。

佚名绢本《真书曹娥诔辞卷》、王珣纸本《行草书伯远帖卷》、王羲之硬黄纸本《行书上虞帖》 、王献之绢本《行草书鸭头丸帖卷》、欧阳询纸本《行书仲尼梦奠帖卷》在此次展览中意味深长地比肩陈列。

《创意设计源》:2012年上海博物馆包括“美国藏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元代青花瓷器特展”、“法贝热珠宝艺术展”、“捐赠铜镜展”在内的六大展览令人印象深刻。“元代青花瓷器特展”将世界青花瓷研究的前沿话题、标尺范本引入发源地中国,实为“上博”创新力作。

陈燮君:景德镇元青花瓷器的生产至今超过650年,因为主要作为贸易商品出口,国内存量有限,相关研究起步较晚。1929年,英国的霍布森发表论文,介绍了由珀西瓦尔·达维德爵士收藏的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从此拉开元青花瓷研究序幕。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对瓶上确切的纪年文字令元青花瓷器界限清晰可见;多年来,这对青花瓶逐渐成为世界青花瓷研究中衡量相同类型瓷器的标尺。

上世纪70年代,元青花逐渐成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的重要关注对象。随着80~90年代国内一批元代窖藏青花瓷的出土,元青花成为国内外持续研究的热点。元青花窑址、年代、造型、纹饰、工艺、文化来源以及流传、性质等问题得以深入讨论,成果斐然。

上海博物馆很多年前就开始策划国际性的元青花展,十年磨一剑,2012年到2013年初,在庆祝上海博物馆建馆60年之际,我们终于将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主要包括土耳其、伊朗、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文博、考古机构和本馆收藏的元青花精品集聚一堂。总数90余件展品每件都经过精心挑选,它们来自30余家参展机构;其中国外展品基本上是首次来到中国,有的国内展品也属首次公开露面。我们以这近百件青花精品揭示了当今世界收藏、研究元青花的“面貌”,还以“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这样的标尺性作品,为来自全世界的研究者提供了近距离实物观摩、比较研究的学术现场。

元青花重返中国参展,是中国古代陶瓷研究中的重要事件,上海博物馆有幸成为这一重要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3.创新,应该是系统工程

《创意设计源》:上海博物馆将展览、研究、教育、传播等诸方面工作的展开当作博物馆文化的有机组成来看待,有创新特色。

陈燮君:创新,本来就应该是系统工程。我们将布展、研究、教育、传播当作上海博物馆创新实现的模块系统。

我们有实力很强的展览部。展览的策划方案确定后,怎样布展,如何突出展览主线,都需要创新力的支持。

展览部先期要为不同性质的展览采集文化符号。大部分情况下,主创人员去展品收藏博物馆现采;条件不允许的,就去图书馆找资料补充。经过反复锤炼,定下设计思路。

准确并有创意地表达,对展陈设计来说非常重要。“上博”展览部为大型展览所设计的展览现场每每令受众赞不绝口。2012年下半年,“上博”四大展览的陈列布展获得了包括国外送展博物馆的高度评价,俄罗斯送展方甚至向“上博”索要“法贝热珠宝展”配色方案,认为“上博”展的色彩表达非常贴切精准,值得俄罗斯借鉴。

此外,科学的展示技术也是“上博”创新力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以 “至正十一年”(1351)铭云龙纹象耳瓶为代表的元青花,还是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复活节彩蛋”为代表的法贝热珠宝,件件都是人类文明的无价财富。所以,展览需以万无一失的技术质量作为保证展品安全的首要前提。在展示元青花瓷器时,展览部事先设计了中心展柜的钢筋入地支架,正是稳定、坚固的支架保证了展品的安全。

《创意设计源》:每次展览都有设计亮点吗?

陈燮君:是的。布展是很精细的工作,曾经的固定用道具“大头针”会在射灯照射下反光,影响展览细节;“上博”自创“牙签”道具,既能有效完成固定任务,也不会产生任何负面效应。

《创意设计源》:“上博”的创新力在展览领域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在社会服务层面也有很好的口碑。

陈燮君:博物馆有收藏保管功能、研究功能和教育功能。

我们有实力很强的教育部。创新上海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展开,除了常规工作,我们开设讲座,出版书籍,推出衍生产品。从成年人到未成年人,从专家到普通人,从中国人到外国人,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教育部门的工作千头万绪,最有特色的,我们不仅在馆里配合展览开讲座,还与上海市教委密切联系,与上海的三十几个基地学校密切联系,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我们培训教师,发展了2000名教师会员和教育系统的志愿者,在重点高中做校园展览,请专家去学校做讲座。我们构建起一个公益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城市的未来服务。

《创意设计源》:“上博”与大展配套的图书出版创意连连,深受市场欢迎。

陈燮君:针对馆庆60周年的几个大展,我们编辑出版了多套图书。一般来说,“上博”的出版部负责出版面向专业读者群的图册,如《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宝光璀璨——法贝热珠宝艺术》;而教育部则负责出版面向普通受众的普及性教育读物,如《翰墨荟萃——细读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青花的世纪》、《元青花——博物馆绘本》等。

“上博”有很强的科研力量。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四大块共21大类是我们的收藏优势,当然也就成了我们的主要研究领域。还有一方面的创新就是宣传。“上博”的大展一般有五到六波宣传:每年春节前,我们对当年将要推出的大展启动宣传;展品抵沪后,设计一个开箱宣传。以后,展厅布置完毕、开幕式当天、展到中期,都会设计相应的宣传推广。“上博”非常重视展览收官阶段的宣传策划——闭馆,常会成为我们历波宣传的高潮。2002年,“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闭幕是上海博物馆的“书法不眠之夜”,我们邀请上海100位著名书法家现场演练书法。在“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的闭幕之夜,我们也邀请了几百名学生观众,举行了导读性现场大型活动。

可以这样说,上海博物馆从策划到宣传,处处充满创新创意。2003年上海SARS盛行,5月我们策划“《淳化阁帖》最善本特展”时有个策划思路,就是期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以10月1日展览开幕时观众的观展长队作为申城走出SARS阴影的标志。结果,那天真在“上博”出现了等候观展的长队。

创新离不开一个一个具体的“点”,但创新绝不仅是一些散在的“点”;当我们以“上博”的创新力将本馆的布展、研究、教育、传播联系起来,将“上博”的创新力与城市文化推进联系起来,我们的创新就以系统工程方式展现出更磅礴的合力。

“上博”的创新力究竟怎样发散到博物馆服务体系整体运营的末梢?我们向上海博物馆教育部副主任陈曾路单向追踪了“上博”教育部近年为本馆大展配套出版的普及读物。陈曾路告诉我们:通常,教育部在大展开幕前一年左右时间就了解了未来展览的性质、规模、特色,从而启动相应的图书出版策划。

配合“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教育部找全世界最好的从事中国绘画研究的专业人士,一幅一幅地对展品作针对性解读。单国霖、高居翰、邵彦等专业作者的加盟,令黑封皮的《翰墨荟萃——细读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深深吸引了相对专业的观众,成为去年艺术界的名书。

《宝光璀璨 法贝热珠宝艺术》

配合“元代青花瓷器特展”,教育部特别策划了与出版部《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相呼应的两本册子:《青花的世纪》,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元青花与元代的历史、艺术、考古;24开本的《元青花——博物馆绘本》,以全部手工插图、精巧的书籍装订方式和富于创意的装帧形式,向小学生普及有关元青花的常识。

配合“‘纸无不言’——上海博物馆‘纸文化’”系列讲座,教育部造访手工造纸厂,拜访做木活字的老匠人,考察雕版印刷博物馆,拣选民国时期的课本、读本,请来设计师引领受众回顾中国书籍设计的历程。教育部策划以“纸源、字纸、纸工、纸韵”四大内容模块,数百幅精心绘制的手工插图,朱锷设计事务所出色的书籍装帧设计,来完成“一张纸能承载多少传统,一张纸能成就多少创意”这个穿越中华民族文明历程的选题。普及读物基于科学的严谨,又充分展现了创意的自由;教育部策划的《纸》书因此大受市场欢迎,国家造纸专业人士甚至按图索骥,依据《纸》书的插图尝试工艺还原。

当然,今天所谓的“书”,已经更多义为知识的载体。今天的“上博”教育部不仅组织青少年参与各种体验活动,还于2012年开启了中国博物馆APP知识传播的先河。

二、创新力与博物馆文化

1.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创意设计源》:陈馆长,在“上博”的整体策划中,您怎样确立创新力的终极落点?

陈燮君:简单说,我们把博物馆收藏保管、研究、教育等基本平行的功能作用深化为文化层面的认知、认同、自信、自强进阶。这是“上博”创新力的终极落点,也是“上博”“博物馆文化”的本质内涵。

对“上博”而言,文化认知,是通过系统创新,将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各种人类文明向社会成员实现知识性渗透。文化认同,是通过系统创新,守望与引领精神家园,促进社会成员追求真善美,守望精神家园。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认知、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所谓文化自信,是通过系统创新,促进社会成员对国家、民族的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念。当我们有了文化认知,当我们的民族形成文化认同,我们的国家才有机会以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凝聚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去创造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最终实现文化自强。

“博物馆”是民族与历史记忆的宝库,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上海博物馆应该有历史的担当。

2.坚守和创意是“博物馆文化”的传承智慧

《创意设计源》:去年末,“博物馆的文化力量——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您在论坛上代表“上博”提出了自己对博物馆文化的深刻见解。

陈燮君:2012年 11月2日,上海博物馆为纪念建馆60周年举办了“博物馆的文化力量——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来自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众多省、市的博物馆馆长参加了这一论坛。与会代表结合实践探讨了博物馆文化力量的源泉、表现形式以及博物馆如何发挥文化功能等议题。

我认为,“博物馆文化”的研究是博物馆办馆规律的探索、博物馆运营智慧的集聚、博物馆精神家园的守望和博物馆人文态度的磨砺。“博物馆文化”具有文明的原创力、艺术的感染力、人文的震撼力和历史的穿透力。“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风华魅力之所在、发展动力之所在、文脉传承之所在和未来时空之所在。“博物馆文化”与博物馆同生共长,支撑起博物馆的璀璨星空。

《创意设计源》:您非常明确地提出,坚守和创意是“博物馆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智慧。

陈燮君:建馆60年来,“上博”以坚守和创意,以“3+1”展览模式探索,以收藏保管、研究、教育“三大传统功能”的现代化实践实现了对博物馆文化的传承。我们还进一步提出了明天“博物馆文化”的十大新理念,那就是:“以物为重+以人为本”,“以史为鉴+拓展未来”,“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人事管理趋向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的窗口+城市的课堂”,“安全保卫趋向平安建设”,“外事工作趋向文化交流”,“礼品制作趋向文化创意开发”,“保管展示捐赠品趋向善待收藏家”,“博物馆管理理论研究趋向博物馆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我们要以坚守和创意,连接博物馆文化的昨天和明天。

3.人生就是创新过程

《创意设计源》:2012年10月,“视觉意象——陈燮君油画展”在上海美术馆揭幕。人们欣赏您气势恢宏、意象万千的艺术创作,更感叹作为上海博物馆馆长的您在人生经营方面的智慧和创新。

陈燮君:个人也是系统,人生就是创新过程。

我最早从事航天航空专业工作,70年代主要搞导航计算机整体设计,打下了系统思想的基础。世博会期间,我是主题演绎总策划师和顾问之一,主持建造“城市足迹馆”和“世博博物馆”,这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一个人没法周转的事,但在“上博”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系统论大框架下,我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切入角度和处理方法。

我曾在上海社科院从事哲学研究;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搞的是西方哲学和科学方法论。新学科、新方法与创新创意息息相通,所以,无论担任图书馆还是博物馆的管理工作,所谓创新创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我酷爱绘画,喜欢音乐。面对复杂多向的“城市足迹馆”和“世博博物馆”建造,我们形成共识:要启动左右两个半脑,用系统方法去处理;为两馆创意定位,我们确定了“人在景中走,人在史中游”的视觉和史诗基调。城市足迹馆的29个大展项,一个序厅,三大板块,都将“史”和“像”结合了起来。上下左右天地六个空间,五大灯光系统,六大色彩关系,统统都要落地。我们还有自己创作的馆歌。

人生是不是创新过程?要做好工作,首先就要让自己的每一份素养积极地在“系统中”发挥作用。

2012年11月,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在“博物馆的文化力量——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上语词铿锵地说:“博物馆文化”的新理念来自于昨天和今天的实践,连接着博物馆的明天。博物馆“以物为重”,加强藏品的征集、收藏、保管与研究、展示,毫无疑义。这既是传统的,又是今天和明天必须坚持的。然而,博物馆同时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才能进一步把百姓的文化民生放在心坎上,才能使观众乐于走近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才能使“以物为重”的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物”的重现历史、展示文明、传播知识、教化心灵的作用。上博将在回顾总结60年发展历程基础上,从管理实际出发,升华管理理论研究,从博物馆学的高度,进行理论创新,反哺新的实践,充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地去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本专题图片提供:上海博物馆

猜你喜欢
上博上海博物馆元青花
楚文字讹混现象举隅
文物春秋(2022年2期)2022-05-19 08:19:00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上海博物馆藏沪籍前贤文籍经眼录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52
高斋隽友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将于 4 月 29 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
宝藏(2020年4期)2020-11-05 06:48:12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投资与理财(2020年2期)2020-04-20 10:57:30
博物馆IP授权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中国博物馆(2019年3期)2019-12-07 05:43:26
壽縣朱家集銅器銘文“”字補釋
简帛(2015年2期)2015-06-28 15:30:16
从考古发现看元青花在海内外的传播
大众考古(2014年11期)2014-06-21 07:18:48
北京元青花俱乐部景德镇培训中心揭牌
艺术品鉴(2014年10期)2014-04-29 00:44:03
张庆玉探寻元青花内在灵魂
艺术品鉴(2014年7期)201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