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国顺
王玉留(前)在卸井架.
一茬一茬的钻工,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只有他年近50,仍留在钻机上。因为对钻机的热爱、对工作的熟悉、对生活的乐观,钻工们都亲切地称他“老师”——他就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三队312钻机副机长王玉留。
“钻机上的工作既艰苦又危险,安全必须当成天字第一号工程来抓。”老王用这句口头禅教育了很多人,更用行动教育了很多新职工。
王玉留(操作机器者)和职工一块放井架
忙里偷闲(远者为王玉留)
一次,刚参加工作的小田在起钻机时,嫌天气太热,把安全帽摘下来放在一边继续抹钻杆,正好被老王看到,他二话不说把安全帽重重地扣到小田的头上。还不到10分钟,因班长操作不当,提引器下降过快过低,碰到了小田的头,致使小田当场昏迷,后被送到医院缝合了几针才脱离危险。事后,小田连声感谢老王说:“是‘老师’救了俺的命啊!”
在一次放井架时,大家只顾在井架上面拔插销,没有考虑到插销一掉,整个人字形井架会一分为二,大家就有滚翻下来的危险。但当人们意识到时,最后一枚插销已经被打掉了,但危险并没有发生。此时,人们才发现老王已经用钢丝绳将井架牢牢地拴在一起。人们从井架上安全地下来后,摸着绷得紧紧的钢丝绳说:“‘老师’真行,永远把安全想在前边。”
老王心中时常绷紧安全这根弦,每遇危险的工序,他总是站在第一线。在遇到钻机封孔、放井架、上钻塔等危险性大的工作时,老王总是把别人安排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而他自己要么亲自操作机器,要么在一线指挥,确保钻机安全生产,不出事故。
当年,老王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现在,他在工作中还总是冲在前面。
在山西鹿平煤矿施工注浆孔时,每天需要把50余吨水泥打灰浆。一次,一时找不到搬运水泥的临时工,老王一声令下,带头扛起水泥冲上了钻机。他们硬是凭着自己的力量将400多吨水泥运到钻机旁,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2012年7月,钻机在安阳施工的2002孔出现了卡钻事故,急需将数百公斤的吊锤拉到钻机上用于处理事故。但是,连续几天的雨把路淋得泥泞不堪,连走路都困难,再加上钻机在山顶,道路崎岖,任何机动车都上不去。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老王忽然想到老乡家的牛车。他立马跑到老乡家顺利地借来了牛车,和几名职工将设备抬到车上,大家一步一滑地将车推到山上,为处理事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哪里都有快乐,关键是自己要会找快乐!”这也是老王的另一句口头禅。
工地上,当大家干活累了的时候,他的一句笑话能把大家乐得笑翻天。职工们说:“‘老师’一句笑话顶得上睡一觉,解乏!”平时,老王总是把自己的衣被打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说这不仅是卫生的问题,更是代表形象、代表文明的大事,不能马虎。上下班的路上、饭场上、宿舍里,经常能听到老王的高谈阔论,上至国际风云、政治斗争,下至养生保健、乡土人情,无所不包,无所不谈。他侃的有些也不一定正确,但因为他有思想,有自己的思考,听来妙趣横生,百听不厌。老王对吃也颇有研究,什么东西吃了健胃,什么东西吃了保肝,什么东西吃了上火,什么东西吃了拉肚,他都能给你说个大差不离的。如果他有空闲就经常到伙房帮厨,听到大家对他做的饭菜赞不绝口时,他笑得像个孩子一样! (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