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芷江国际和平城”的论证报告

2013-09-30 06:39田均权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芷江和平

田均权

[中图分类号]I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94-02

芷江位于湖南省西部,隶属怀化市,区域面积2099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1986年设为侗族自治县。围绕国家、省、市战略需求,结合县域特点及发展实际,芷江具备规划建设“芷江国际和平城”的潜质。2012年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会应芷江侗族自治县委、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邀请,组织专家组对“芷江国际和平城”项目进行考察论证,形成了《关于“芷江国际和平城”的论证报告》,现将项目考察论证陈述如下:

一、项目背景

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是世界人民的最高追求。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也是当今世界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在世界还并不太平的大背景下,面向全球表达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和平愿景,需要一个平台、一种载体和相应形式。

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即将到来,一方面,虽然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但至今并未所获得与之相称的地位;另一方面,湖南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巨大牺牲,还是日本战败受降的见证地和纪念地,但遗迹遗址未得到保护和整合,逐渐失去其应有的功用。通过建设“芷江国际和平城”收集抗战文物、整理相关资源,全面并集中反映“二战”历史,彰显中国及湖南在反法西斯中的历史功勋,引导世界各国人民反思战争的残酷、珍惜和平的美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建设“芷江国际和平城”具有深刻的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背景。一方面,芷江是湖南省唯一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具有促进两岸和解、加强湘台沟通和合作、融洽同胞感情、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前景的厚实基础和广阔平台。另一方面,芷江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集体”,与因抗战胜利受降而形成的和平文化、因侗民族聚居而产生的侗文化等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对芷江实现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助力建设文化强县,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是前所未有的探索尝试和生动实践。

本报告提出在1945年即已被冠以“和平城”美誉的芷江县建设国际和平城,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资源和优势加以明确定位、统筹规划和集中开发,对传承国共两党为抗击侵略、追求和平的精神,全面展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的伟大成果,挖掘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爱和平、反战争的积极因素,弘扬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具有特殊意义;与此同时,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诉求,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意义重大。

二、定位

芷江区位独特、亮点纷呈: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进入大西南的桥头堡和交通要道,辖内拥有芷江机场,湘黔铁路、沪昆高铁,320国道、沪昆高速、包茂高速等穿境而过;建于城郊的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点,以及全国唯一全面反映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战史绩的纪念馆,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侗乡风雨桥,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中国最大的侗族鼓楼群,其历史文化资源及人文景点相当丰富。这其中,最核心、最关键、最鲜明、最突出的点是“和平”。回溯历史,中美浴血奋战铸就的辉煌在这里,日本全面投降的起点在这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终点在这里;寻根探源,这个以侗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历来崇尚家庭和睦,生活和美,民族平等,社会平衡。只有“和平”二字,才能总括芷江对自身历史和现实的认知,包罗外界对芷江全面而真实的印象。

芷江又具有“国际”意义。受降坊、飞虎队是芷江两个最基本的国际元素,它们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所有县级城市绝无仅有的。如与美国的关系,以陈纳德为首的飞虎队的战斗机场建在芷江,许多美国空军志愿者就长眠在此。更重要的是,抗战最后时期,芷江对日作战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正因为有了芷江受降才有之后的南京签字,从这个意义上说,芷江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均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遗址中拥有一席之地,且莫斯科卫国战争纪念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法国兰斯纳粹受降纪念馆等同样具有国际意义。

因此,芷江定位为“国际和平城”,可发挥其在政治、历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功效。

三、可行性要素分析

“芷江国际和平城”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和平遗迹亮点突出。芷江现有的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受降纪念坊、受降会场旧址“受降堂”、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美国街、二战时期盟军在远东的第二大机场以及国内惟一全面反映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战史绩陈列馆等一大批历史见证物,具有国际影响。芷江凭借具有的和平文化资源优势,已举办四届国际和平节(论坛),加强了同美、法等几十个国家的联系,具有世界性声誉。

(二)平台条件得天独厚。“芷江国际和平城”可借助芷江独特的历史沉积,有助于世界各国正确辨识中国的声音,强化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取向,降低外国同中国摩擦的强度和碰撞的力度,这符合党的十八大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和要义。在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周边安全问题凸显,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充满担忧的当代,中国亟需择时择地建立具有象征意义的平台给出信号并展示形象。

(三)核心元素独一无二。“和平”是芷江拥有的最本质、最具共识的元素,它最大的可行性就体现在它的唯一性上。无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现状看,芷江保卫和平的意愿、捍卫和平的决心、达成和平的效果、守护和平的方式,均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这是别的地区及城市无法比拟的。

(四)城市雏形基本绘就。建国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围绕芷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一以贯之地围绕历史之城、抗战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旅游之城来进行建设打造,县城现已具备非常好的建设基础,“芷江国际和平城”的定位、骨架、规模基本明确、定型。

(五)和平氛围深入人心。芷江不仅随处可见以“和平”命名的建筑设施如和平广场、和平大道、和平剧院、和平小区、和平电站等,更重要的是和平文化得以传播弘扬。芷江人民和平情愫浓重,用和平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处理各种关系及建和平城市、当和平使者成为广泛共识,具有非常厚实的群众基础。

(六)上下形成高度共识。“芷江国际和平城”一经提出,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到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重视和关注。海内外各族各界华人华侨从各个层面,在各种场合表达了对“芷江国际和平城”的赞同和支持。国家十八个部委对此也表示了肯定。

四、项目实施路径

“芷江国际和平城”不仅仅意味着建个永久性论坛、搞个永久性活动、打出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必须遵循“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精心实施”的建设方针。

(一)突出核心理念。要突出“平等、和睦、和平、和谐”理念,结合芷江经济社会现状,通过城市建设推动实现人人平等、人际和睦、国家及民族间和平、社会和谐,把芷江的民生问题解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先期以打造“和平名城、美丽芷江”为阶段目标,倡导芷江民众做和平使者;同时,在内外环境、软硬构建、项目遴选等方面集中民智、激发民力。项目规划上,既要突出和平特色,又要集中展示少数民族及边城特色,促进城市建设生态、人文、科技“三位一体”。

(二)明确目标定位。定位为国际和平城。一是打和平牌,突出湖南及全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热爱和平的精神。二是打国际牌,突出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日、一道维护世界和平具有的世界性意义,唤醒六十多年前中美两国人民在捍卫和平的战争中结下的深情厚意。三是打民族和谐牌,结合芷江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实际,突出展示各族人民在芷江这块土地上友好相待、和谐相处的生活特点。

(三)突出项目主题。按照功能区划分类建设。一是集中改建,以受降纪念坊(馆)为中心,加上外围的飞虎队纪念馆、指挥塔、太和塔,形成和平纪念园区。二是择址另建,划块修建和平林,让爱好和平的各国政治家、名人名家、各界精英及广大老百姓以栽种和平树的方式表达和平愿景,形成自然和人文景观。三是开发改建,将分散于各处的受降遗址如旧芷江机场、湘西会战遗址等串连起来,形成特色景点。四是保护性修缮,对有一定影响的人文场馆以及熊希龄故居、沈从文旧居等加以修补、恢复。相关项目都要尽可能多地显现出和平主题和国际性。

(四)打造城市精品。紧扣芷江县的根本特性,围绕小县、知名县、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富县、旅游强县、发展潜力大县五个方面的特点开发建设,规划建设起点要高,但不贪大求全。要重点考虑区域因素,着眼宜居宜游,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城市建成后可实现区域辐射约600公里,影响面至少应扩展至长沙、重庆、贵阳等地,其文化影响力扩散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五、结论

鉴于芷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基地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受降地,其在反对战争和历史进程中具有的标志意义,所形成的集中而鲜明的政治和文化诉求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唯一性,基于保护、开发并利用好芷江的抗战历史遗迹及其文化资源,将有助于铭记我国在“二战”中的历史功勋、巩固中美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展示我国和平发展战略,实有必要使芷江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加之近10年来,芷江通过举办四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已成功树立其与众不同的城市形象,因此,我们专家组认为:从国家外交战略及省、市需要以及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品牌提升角度考虑,芷江为“国际和平城”的定位是准确和恰当的,也是具备条件的。

猜你喜欢
芷江和平
芷江行
芷江受降纪念坊
一次调研,成就芷江“和平文化城”
和平分手
博弈·和平
芷江缘何成为受降地
期盼和平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硝烟散后是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