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霞
[摘要]作为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最核心的人际互动,师幼互动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多重意义。对幼儿园师幼互动行为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究,不仅可以全面揭示其师幼互动的特点与普遍规律,丰富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而且可以为深化幼教改革特别是促进幼儿园和谐师幼互动的建构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探究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师幼互动;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41-01
1 师幼互动的概念
师幼互动是发生在师幼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这种互动直接关系着幼儿、教师及幼教事业的发展。它是发生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各种形式、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在游戏、教学、生活活动中基于课程内容、操作材料、人际交往而引起的认知、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其概念可作如下界定:师幼互动贯穿再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并且建立在师生接触基础上,具有发起与反馈双层关系的人际交流。
2 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2.1 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无论在互动行为的发起或者是行为的反馈方面都应该有主动权。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有些教师往往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她们全权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与互动,左右着幼儿行为,使幼儿处于依赖、服从的被动地位,他们在互动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使得互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
2.2 师幼互动模式比较单一
在幼儿园的师幼互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照顾与被照顾、管理与被管理。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当组织并且控制整个过程,掌握着互动的主动权。而幼儿应该是保持安静,听从教师的指导与教育,而不能随意打断教师经过精心策划的这个教育进程,同时幼儿也不能随意发起与教师的互动行为。幼儿的互动往往被严格的限制于一定的时间和范围之内,并且主要是配合教师的教育内容和行为。
2.3 互动具有强烈负向性的情感
研究表明,在教师所发起的互动行为中,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中性行为为主,不带鲜明情感色彩。对幼儿表现出的恼怒、不满、厌恶等负向情感行为比较多,而对幼儿表示喜爱、亲和、友好等正向情感行为却很少。相比于老师,幼儿发起的行为是负向行为少于正向行为,幼儿大多都是明显的害怕老师,这种畏惧行为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从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反馈行为来看,情感以中性为最多。无论是幼儿还是教师,无反应的反馈都以不同程度而存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的负向性行为会影响幼儿的互动动机的形成,并且对幼儿个性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2.4 师幼互动存在差异
在实际的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个人主观意志及情感偏好等会造成师幼互动的差异问题。首先,体现于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对象差异上。幼儿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情况直接与他们的气质内向或是外向有关。受到教师关注与反馈机会最多的是开朗、外向且行为积极的幼儿,而得到关注、反馈最少的往往是不爱表现、比较内向的孩子。笔者对此进行了观察并归结出同样的结果,性格活泼开朗、外向的幼儿会较多的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反馈,而性格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易被教师抛在遗忘的角落;教师比较喜欢那些遵守纪律、聪明可爱、积极追随教师思路的孩子,但是对那些太活跃、不听老师话的幼儿表现出讨厌。在师幼互动中这些调皮的幼儿处在了被拒绝的状态。
3 构建和谐师幼互动的对策及措施
3.1 发挥幼儿的互动主体作用
在传统教育的观念中,教师经常将自己的定位视为幼儿的管理者、教育者、保护者,因此将幼儿置于被保护、被教育以及被管理的地位,这样就形成不对称的互动关系。事实上,教师不单是教育者与管理者,更应是幼儿发展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师幼互动之中,教师创设了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组织和引导着积极的互动活动,倘若教师对自己角色能够更准确的定位,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就会更多的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更加关注幼儿实际的情况,更加努力的去的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3.2 接纳与尊重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
研究表明,师幼间情感的交流,以及积极的心理氛围,都是促进师幼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互动中,教师应当关心爱护所有的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提供探索与发展幼儿自我的条件;与幼儿之间进行平等、积极的交流互动;更多的去鼓励和赏识幼儿所发起的互动。与此同时,在互动中,教师应学会平和的去对待幼儿的多种行为,更多的去给以幼儿赞扬和鼓励,对幼儿所存在的行为问题,应该以正向引导为主,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细致和耐心的帮助,让幼儿们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与重视。幼儿在被尊重和赏识过程中,逐渐体验到了被支持感和自尊感,借此产生了强烈互动的动机。
3.3 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
在互动中,教师应当根据教育任务和内容的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实际情况,应用多元化的互动形式。从互动范围角度来看,既应当有教师和全体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应该有教师和小组之间的互动,还应当有教师和幼儿个体之间的互动,这三种互动方式互为补充。从互动主体作用的角度看,既应有以教师本位的师幼间互动,也应当有以幼儿本位的师幼间互动。从互动方式角度来看,既可以采用语言的方式,也可运用动作的方式,或者以环境材料为媒介的其他类型的互动方式。各个幼儿的个性都具有差异,比如有的孩子主动、积极、独立性强,在各项自主活动中他们能获得无穷的乐趣;而有的孩子依赖性强,经常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肯定和帮助;有的孩子非常外向,而有的孩子缺非常内向。
3.4 正确处理差异问题是构建和谐师幼互动的保障
如何正确面对并尽量缩小师幼互动中的差异问题,最大限度的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尽可能发挥和挖掘每一个幼儿的潜能,这是政府、幼儿园和教师应思考的问题。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寻求较好的改革之路。作为幼儿教师,不能忽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片面强调统一、同步的标准化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应换位思考和处理问题,班上每个孩子之间有性别、个性、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应充分了解并区别对待。尽量缩小空间差异和幼儿数量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互动内容和方式,灵活分配互动时间,不能把自己的亲疏好恶带人师幼交往中。教师要具有为师者的职业道德,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具体表现为,既要与性格外向的孩子互动,更应把互动的舞台交给性格内向的孩子。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师幼互动不仅在儿童人际互动系统中具有独特地位,影响幼儿各方面发展,而且对教师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当前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的师幼互动中都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幼儿园师幼互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普遍得不到体现,互动形式受到限制,互动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较大的诸多差异性。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师幼互动的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促进幼儿园师幼互动良好而和谐的发展,最终为其他地区幼儿园师幼互动提供可行性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华,关于师幼互动的认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115526
[2]郑毓信,师幼关系中的主客体问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47-52
[3]范良火,基于师幼平等视角下的师幼互动,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