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皎,江 丽
(重庆市气象局,重庆 401147)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201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发改农经〔2012〕774号)(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正式立项。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期间,正值重庆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重庆气象事业加速实施“十二五”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规划和在西部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重庆市气象局按照中国气象局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针对全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了全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目标、任务以及主要内容,于2011年3月全面启动了全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工作。
依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2015年在全市建立层次分明、功能全面、技术先进、快速高效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服务体系,实现对灾害防治区局地突发性强降水及其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等的气象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针对性和覆盖率得到有效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和效益显著提升。
1.3.1 监测系统 在防治区加密布设移动天气雷达、局地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雷电观测站、土壤湿度观测站等监测设备,基本解决气象灾害防御薄弱地区的气象观测设施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显著增强局地突发性气象灾害观测能力。
1.3.2 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 在市—区(县)两级气象部门建立完善不同规模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系统;建设强降水监测和临近预报系统、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系统以及中小尺度分析与预报平台,发展精细化中尺度强降水数值预报系统,提高定量降水短期预报能力,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1.3.3 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 建设和完善全市气象部门面向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形成国家、市、地、县4级相互衔接、规范统一的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有效性和时效性。
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提升重大气象灾害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群测群防体系;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和避险自救能力;建立气象服务系统支撑平台,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服务水平。
1.3.4 信息网络支撑系统 建设具备双冗余、热备、可管理的地面宽带网和应急卫星通信系统,提高监测预警实时数据传输时效;建设边远站数据收集系统;建设全市稳定高效的存储系统以及服务器系统,满足各项气象业务发展的需求;建设和改进市、地、县3级气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1.3.5 装备保障系统 建设和改进装备保障系统,实现对观测系统全网监控;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维修、装备供应和计量标校能力;加强装备储备库建设,提高装备供应能力;县级雨量站、自动站维护维修能力得到提升。
1.3.6 其他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配套基础设施(土建工程)和技术培训能力建设。
通过增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具备局地突发性强降水等发生发展监测功能、强降水精细化预报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功能、多样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功能,在防治区发生灾害的特殊情况下仍具备快捷可靠的信息传输和及时有效的技术装备保障功能。
重庆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总体上包括5大系统、1个综合平台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培训能力建设。总体构成见图1所示。
图1 重庆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总体构成示意图
5大系统包括:监测系统、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信息网络支撑系统、装备保障系统。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大系统逻辑结构见图3所示。
为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重庆市气象局专门成立了山洪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设综合组、技术组以及财务组,负责组织实施全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和全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气象非工程措施建设规划,包括建设任务安排、投资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或招投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负责汇总项目建设信息及财务资料,监督项目进展、财务状况,并定期将建设情况向中国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汇报;负责组织项目业务验收、竣工验收等相关工作。
2.2.1 实施阶段流程 做好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组织管理,准确把握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协调、技术指导、检查等工作。实施阶段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山洪项目实施阶段流程
2.2.2 验收阶段流程 项目验收是对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等进行的全面审查和总结,是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通过验收,客观地核实、评价项目建设效果和资金使用情况,解决项目遗留问题,全面考核建设项目成果,总结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促进项目规范管理、推动项目及时投入使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验收阶段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山洪项目验收阶段流程
按照中国气象局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针对全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中国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指导方案》为指导,结合《重庆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重庆在西部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行动方案》,编制了《重庆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方案》。该方案是工程整体建设蓝本,明确了全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建设目标、任务、进度安排以及主要内容,为工程的建设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由于山洪项目属于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小而广”项目,具体建设实施采取分年度、分批次、分省安排方式,即每个年度的每个批次下达到各省的投资计划为一个(或几个)独立的建设项目。因此,以《重庆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方案》为整体蓝本,结合中国气象局下达的每一批次项目的建设任务,做好每年度、每批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每一批次项目的建设指南。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项目建设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责任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气象局有关重点工程项目的管理规定,按照中国气象局下发的《中国气象局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印发气象部门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重点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设置办法(暂行)〉的通知》以及《山洪地质灾害气象保障工程建设管理细则(试行)》等有关要求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重庆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
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使项目建设规范有序,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①中国气象局每批次建设任务下达后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规定时间内以正式公文形式及时报送中国气象局审批。
②中国气象局对项目建设资金和内容进行批复后及时通过公文系统向各承建单位下达建设通知,制定项目建设标准和规范,并要求各承建单位按照建设规模和资金编制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并报送市局审批。
③组织专家对各承建单位上报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并通过正式公文对各承建单位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进行逐一批复,作为项目建设实施以及验收的依据。
①细化分工、落实任务并明确职责,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每一批次建设项目下达后组织专题会议对建设任务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并下达各实施单位。
②明确项目总体建设目标以及各单项建设内容的技术指标并纳入考核。在项目建设各阶段把工程建设质量放在首位,项目建设质量任务下达各实施单位后,明确各类建设要求和技术指标,并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对各实施单位进行考核。
③定期组织人员深入现场对工程建设的进展、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实施单位进行整改,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按照全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各批次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山洪项目办定期对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及时督促各承建单位严格按计划进度实施,及时纠正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建设任务的偏离,避免引起进度变更,保障项目如期完成。
密切跟踪项目及其资金使用进度,通过财务平台检查和实地财务检查相结合方式,不定期对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检查。
①项目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核算。
②项目资金支付应按照财政国库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并切实履行大额用款备案和审批制,不得擅自动用,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管理有关规定。
③项目建设资金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中国气象局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和合同条款规定进行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法》、《预算法》、《气象部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④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市局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批准的概算实施。不得随意调整概算、资金使用范围,不得挪用和拆借建设资金。
⑤项目资金严格按照《气象部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开支、核算、结算,认真做好项目财务决算等工作。
⑥加强已购置物资材料和设备、设施的管理,切实履行调拨手续,登记固定资产。
山洪项目基本建设档案是山洪项目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工程建设的历史印记,具有重要的凭证和查考作用,必须按规定进行归档和移交,执行集中统一管理,应重视和做好山洪项目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
山洪项目基本建设档案,应在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下达时,即开始进行档案文件材料的积累、整理、审查工作。项目完成验收时,要同时完成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并确保其归档材料的完整性验收。
山洪项目归档、移交的基本建设档案,应以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为单位(即“XXX单位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201X年第X批建设”项目为一个卷宗),按年度、类别、案卷顺序进行整理。每个工程项目都应建立档案全宗目录卷(包括移交目录、案卷说明和全宗介绍)。其他卷宗按管理类(包括上报、批准文件,计划下达和转下达文件,工程建设相关会议纪要,招投标文件等管理类文件);技术类(包括设计文件、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功能规格需求书等);合同类(包括工程、仪器设备、材料、服务等施工、采购合同,供货协议等所有签约类文件);验收类(包括安装、测试、业务验收、用户使用情况和建设情况报告等);财务类(包括工程项目账务信息、原始凭证,财务决算报表,交付使用资产情况表、竣工决算说明和财务报表及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报告等)整理归档。
项目建设共分为前期与试点建设、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全面业务体系建设三个阶段。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及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项目建设的每一阶段都应及时开展项目建设的总结和评估工作。总结建设过程中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并加以推广,对项目建设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与预期效益进行对比,根据暴露出的问题,结合业务实际,对建设内容、技术路线、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实现规划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
积极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向各相关单位传达项目文件精神,做好上下衔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①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各单项任务建设方案;定期组织相关会议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及时纠正各承建单位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建设任务的更改和偏离。
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对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及时督促各承建单位严格按计划进度实施,建立例会定期通报制度。
③加强对各区县气象局项目建设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及时为各承建单位解答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疑问,了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协调各相关单位予以解决。
重庆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作为重庆市气象部门“十二五”期间投资和建设规模最大的重点工程项目,为重庆气象事业加速实施“十二五”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规划和在西部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强劲的动力。项目建成后能基本解决全市防灾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显著增强防御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的能力,为改善易灾地区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完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服务。
在重庆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始终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因此,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项目的顶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组织协调等工作,是整个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对工程建设质量、工程投资和工程进度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管理,才能充分保证项目建设各阶段工程建设质量,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1]中国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指导方案.
[2]重庆市气象局.重庆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