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法应用研究*

2013-09-28 01:51:56刘晓莉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分组学习者老师

张 瑜,刘晓莉

(西安欧亚学院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老三中心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探究,忽略了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学生被动接受的成份大,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答案。这种教学会导致下列弊端:

一是盲目随从:大多数学生上课处于盲目随从状态,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开小差,对老师的讲解漠不关心。

二是参与面小:因为老师讲得多,学生自己思考得就少,学生反馈面小,处于被动、机械接受状态。

三是学生交流少:学生自己发言和倾听同学发言的机会少,学习状态松散、拖拉、缺少相互促进、达成共同目标的氛围。从长远看,这种课堂使学生们的创造力被不断扼杀,成为“没有思想,只会考试”的机器。国内一些知名大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开始探索“新三中心”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尝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合作学习法介绍

合作学习法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之一。合作学习基于学习任务,倡导生生互动,在互相学习中完成学习目标,使不同学习层次及学习能力的学生取长补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更好地锻炼了学生学习、交往、合作的方法和能力。在良好的团队协作小组中,学生从学习伙伴中比从老师那学到更多。

二、合作学习法的优势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持久的记忆知识。

下图是一个记忆力金字塔: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下,学习24小时候材料的平均保持力。由下图可知,教师的“满堂灌”,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低,而自知后向别人教授所学知识,学习效果要好很多,以学生者为中心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二)合作学习有助于促成富有成效的、积极活跃的学习。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分享并交换观点和意见,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批判并提供反馈。组内成员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自己学习目标的认识,加强学生对使用学习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认识。

(三)合作学习有利于促成更高层次的学习。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互相支持的“脚手架”,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学生除了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外,需要分析、评价、批判,认同或者说服不同的观点,以至于达成趋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记忆知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要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分析、评价、批判同伴的观点,从这点看,合作学习使学习到深化,学生将享受上课。

(四)合作学习有利于学习者社交能力的培养。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扮演着具体的角色、承担着完成某种任务的责任。他们在共同完成任务时会尊重和珍惜同班伙伴的贡献。在合作学习中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团队角色扮演、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自身决策能力的提升,进而又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别人。

三、合作学习的实施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合作学习的环境应该是合作伙伴之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互相依赖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如何给学生创造面对面沟通的机会:首先,老师应该提前下发课程计划及阅读资料,告知任务是什么,任务完成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清楚整个任务的完成要靠集体的智慧,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责任。其次,老师应合理分组、合理安排座位。再次,要准备好设备配置,做好技术支持。

(二)科学组队。

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是对学习小组的精心组织。有很多方法组织这样的小组学习,但其关键环节是组内成员相互依存的建立、互动环节和责任制的设计和安排。合理的分组、组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效果。根据任务的要求,团队可以是2人,也可以是5-6人。团队不能太小,两个人完不了任务,团队也不能太大,学生认为自己在队伍中可有可无。分组应该以合理搭配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最大化的受用学习的过程为原则。分组应该平衡,组内学生应该各有特点,这样才能达到学习者能力的极大发挥。下表是可供参考的几种组团模式。

组团模式

(三)学习者的角色。

学习者应该清楚自己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否则会认为自己无足轻重而无所事事,以至于对团队合作、对任务不感兴趣。团队任务的完成需要这几个角色:协调者 (facilitator),记录者 (recorder),发言人 (reporter),计时者 (time keeper)。协调者要调控团队讨论,保证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保证在规定的时间顺利完成任务。记录者分发、上交材料,记录组员们的发言要点,但也要适时向组员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言者协助记录员记录、组织、总结发言要点,并汇报团队作业。计时者要负责保证在给定的时间的内完成任务,必要时向其他小组求助。在小的团队中,一人可扮演几个角色,在大的团队中,几人可扮演一个角色。

(四)老师的角色。

合作学习不能代替老师教授,只能作为老师讲授的补充。老师不能离开课堂,在整个课堂中老师要扮演主持人、一对一的教练、技术支持者的角色。老师首先应该有一个详细的课堂教学安排,给学生明确任务,给予任务说明,协助分组,给予任务相关资料。在学生们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是一个观察者,一个监督者,一个教练。观察、监督每个学生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观察每个小组任务的进展情况,同时观察哪个学生需要单独讲解,并予以解答。在任务完成后,老师是老板,评价每一组完成任务结果,并给予合理、科学的反馈。

四、有效的合作学习的保障

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老师课前充分的准备、需要适当的任务布置、需要合理的组织协作团队、需要快节奏的讨论过程、需要走动管理、需要公平的奖励。

(一)保证课堂的快节奏。

课堂节奏要快,意在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防止注意力分散。在合作学习中,老师应合理安排讲授、分组、组内讨论、分享、总结与点评的时间。缩短分组的时间、严格控制组内讨论的时间,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给出合理的时间要求,例如,10分钟,届时戛然而止。培养学生时间观念,不能因为某些团队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而延长时间,以至于没有时间分享和总结。学生的能力弹性很大,这样能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

(二)老师需要走动管理。

走动管理可以监督每个学生是否参与任务,可以监测任务完成的进度,可以发现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辅导。老师应具有全局观念,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能因为个别学生有问题,而去花时间给他单独讲解,应该调查一下这个问题其他同学是否明白,如果大部分学生 (70%以上)表示不明白,老师则应该就此开始讲授。

(三)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应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结果评价,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结合课堂观察和结果监测,例如口头提问 (你在团队合作中做了哪些工作?),纸质作业、团队作业汇报等来检验每个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是否学有所获。对学生学习的参与给予公正、科学的评价。根据学习任务的目的和复杂程度,可以结合老师打分、组间打分、组内成员打分和学生自评。

总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评价标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能力搭建舞台,而学生应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团队合作,并在合作中学会双赢。

[1]唐宗明.大学生合作学习教学设计与评估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04).

[2]程利,谢希静.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5).

猜你喜欢
分组学习者老师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