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润的绿,醉人的美

2013-09-26 06:30郭家灵
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3年8期
关键词:醉人朱自清布局

郭家灵

朱自清先生的《绿》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在读这篇作品时,首先感到的是它晴朗明快的格调,活泼跳跃的节奏,看到的是赏心悦目的景色,不觉中会随着作者笔触所至,或惊,或叹,或赞,从作品中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绿》一文,究竟美在何处?笔者粗略地将其归纳为五种:布局美、色彩美、修辞美、激情美、意境美。

一、布局美

文字、结构等形式因素是读者最先接触到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把握的一种审美因素。文章的布局美有多种,如对称美、建筑美、精巧美等等。《绿》的布局则是对称美与精巧美兼而有之。

文章开头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结尾处,这句话再次一字未更地出现。文字整齐,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一种对称的结构布局。

文章从“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落笔,写出梅雨潭的环境可惊诧,瀑布水花的奇趣可惊诧,梅雨潭的绿更可令人惊诧。全文紧扣“惊诧”二字来写,这是布局的“精”。当作者开篇点题之后,没有马上写梅雨潭的绿,而是先写梅雨瀑,看似与文意无关,但当读到“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读者才恍然悟道这是作者巧妙安排的,原来写梅雨瀑只是梅雨潭的陪衬,只有梅雨潭的绿才是真正令人惊诧不已的,这是布局的“巧”。这种精巧的布局真是令人拍案称绝。

二、色彩美

白居易有首《忆江南》,诗中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作者写江南“红花胜火,水绿如蓝”的绚丽景色。“红”、“火”、“绿”、“蓝”,色彩浓丽。而《绿》呢?不要以为文中只写绿一种颜色,就认为单调,缺少绚丽的色彩美。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绿虽只是“清清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那是一种“平铺着、厚积着的绿”,她“皱缬着”,她软软的,嫩嫩的,她“滑滑的明亮着”,她如舞女的裙带当风飘举,她如少女的眼睛脉脉传情。她光艳无比,奇异无比,鲜润无比。看着这满眼的绿色,谁还能觉得单调呢?恐怕人人都会醉心于这充满灵性的、有生命的绿色之中了。

三、修辞美

作者写绿时,将拟人、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方法巧妙配合,综合运用,使之相得益彰,把人们带入美好而奇异的绿的境界之中。

全文称绿时用的是“她”字而不用“它”,已是把绿当作人来写,作者把满眼的绿色看作是一个清纯可爱的十二三的少女,以此赋予绿色以生命与灵性,亲昵地叫她“可爱的”,爱怜地“拍着”她,轻轻地“抚摩”她,“吻着”她,表现作者由衷的喜爱之情。

作者写绿,还用一系列比喻:“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地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这些比喻多角度铺陈,渲染,把绿的形状、质地、光彩,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把美的情致注了进去。绿在阳光下闪烁,逗人喜爱。

在绘画中,有“云托月”的技法。朱自清先生在《绿》中,也用到了这种技法。文中写到:“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俊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作者用什刹海、虎跑寺等名胜处的绿,来烘托映衬梅雨潭的绿,指出那些绿色与梅雨潭的绿色相比,非淡即浓,非明即暗,只有梅雨潭的绿浓淡适中,明暗相宜。这种对比烘托既把作者对绿的主观印象表现出来,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那奇异的绿的色彩,在想象中领略到她独特的美,得到美的享受。

反复,原是歌谣中的一种抒情手段。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中说:“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他又说:“……复沓不是为了要说的少,而是为了要说得少而强烈些。”(见《新诗杂话·诗的形式》)朱自清先生认为,反复在表情达意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绿》一文中,朱自清先生十分注意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如:“惊诧于梅雨潭的绿”“那醉人的绿呀”“奇异的绿呀”等句在文中反复咏叹,既使文章有了回环复沓的节奏,同时又用尽可能少的、精炼的语言把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惊叹赞美与热爱之情表现得更为强烈。

这些修辞方法,有的描写景色,有的抒写情感,尽写绿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反复咀嚼,只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四、激情美

《绿》一文,从头至尾充满着作者对绿的惊诧和赞美之情。作者尽写这种“女儿绿”,通过写景抒发感情。即便这样,作者仍觉不足以抒怀,干脆直抒胸臆。作者时而惊赞:“那醉人的绿呀!”“那奇异的绿呀!”时而慨叹:“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时而痴迷地呢喃:“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读着这些句子,读者会在不觉中受到感染,会随着作者激情的狂飙而心旌摇荡,美感油然而生。

五、意境美

文学中的意境是指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通过客观景象的描写,表现主观情意。《绿》就是一篇客观景象与主观情感高度融合的作品。《绿》作于1927年2月,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已形成,国内革命形势如炉火正炽。朱自清这位进步爱国的文人,被这令人振奋的形势激励着,很自然的,就会把这种昂扬进取的情调反映到作品中。清秀空灵的山水景色,寄托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他乐观进取的高尚的精神境界。读者在欣赏此文时,会觉文章蕴藉隽永,被那种乐观、向上情绪所感染,心灵得到净化。

《绿》是一篇名副其实的“美文”。既是“美文”,大家就不能忽略上述诸多美的因素,而要反复阅读这篇作品,细细咀嚼,品味其中的妙处,真切地领略到《绿》那醉人的美。

猜你喜欢
醉人朱自清布局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自然语言
朱自清的较真
书香醉人
趣图妙语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朱自清的蝉声
医疗布局决定未来